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阳固,字敬安。性散傥,不拘小节。”阅读答案(附翻译)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中文言文阅读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2 ~ 15 题。 阳固,字敬安。性散傥,不拘小节。少任侠,好剑客,弗事生产。二十六,始折节好学,遂博览篇籍,有文才。太和中,从大将军宋王刘昶征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2

15
题。
 

阳固,字敬安。性散傥,不拘小节。少任侠,好剑客,弗事生产。二十六,始折节好学,遂博览篇籍,有文才。太和中,从大将军宋王刘昶征义阳。昶严暴,治军甚急,三军战栗无敢言者。固启谏,并面陈事宜。昶大怒,欲斩之,使监当攻道。固在军勇决,志意闲雅,了无惧色。昶甚奇之。军还,言之高祖。三十余,始辟大将军府参军事。
初,世宗委任群下,不甚亲览,好桑门

之法。尚书令高肇以外戚权宠,专决朝事;又成阳王禧等并有衅故

,宗室大臣,相见疏薄;而王畿民庶,劳敝益甚。固乃作《南北二都赋》,因以讽谏。

 世宗末,中尉王显起宅既成,集僚属飧宴。酒酣问固曰:

此宅何如
?”
固对曰:

晏婴湫隘,流称于今;丰屋生灾,著于《周易》。此盖同传舍耳,唯有德能卒。愿公勉之。

显默然。他日又谓固曰:

吾作太府卿,库藏充实,卿以为何如?

固对曰:

公收百官之禄四分之一,州郡赃赎悉入京藏,以此充府,未足为多。且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岂不戒哉
!”
显大不悦,以此衔固。又有人间固于显,显因奏固剩请米麦,免固官。既无事役,遂阖门自守,著《演赜赋》,以明幽微通塞之事。肃宗即位,大军征硖石,敕为仆射李平行台七兵郎。平奇固勇敢,军中大事悉与谋之。又命固节度水军,固设奇计先期乘贼,获其外城。军罢,太傅、清河王怿举固,除步兵校尉,领汝南王悦郎中令。寻加宁远将军。时悦少,行多不法,屑近小人。固上疏切谏,以感动悦,悦甚敬惮之。怿大悦,以为举得其人。丁母忧,号慕毁病,杖而能起。练祥之后,犹酒肉不进。时固逾五十,而丧过于哀,乡党亲族咸叹服焉。
神龟末,清河王怿领太尉,辟固从事中郎。属怿被害,元义秉政,朝野震悚。怿诸子及门生吏僚莫不虑祸,隐避不出,素为怿所厚者弥不自安。固以尝被辟命,遂独诣丧所,尽哀恸哭,良久乃还。仆射游肇闻而叹曰:

虽栾布、王修何以尚也
?
君子哉若人
!”
固刚直雅正,不畏强御,居官清洁,家无余财。终殁之日,室徒四壁,无以供丧,亲故为其棺殓焉。
(节选自《魏书》)
【注】


桑门:即

沙门

,佛教专指依戒律出家修道的人。

衅故:罪行。
12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二十六,始折节好学

折:改变

B
.始辟大将军府参军事

辟:征召


C
.显大不悦,以此衔固

衔:贬谪官职

D
.以明幽微通塞之事

明:表明

1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军还,言之
高祖


邪曲之
害公也


B




以讽谏


相如因
持璧却立


C



以为举得其



吾其
还也


D




无事役


管仲既
用,任政于齐
14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阳固

不畏强御

的一组是






固启谏,并面陈事宜


且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岂不戒哉


以明幽微通塞之事


固设奇计先期乘贼,获其外城


怿大悦,以为举得其人

遂独诣丧所,尽哀恸哭,良久乃还


A

①②⑥

B

①③⑤

C

②④⑤

D

③④⑥
1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阳固性格洒脱大方,不拘小节。轻时,好

行侠仗义,不营正事。到二十六岁时,开始

转变,勤奋好学。


B
.面对严暴的将军,阳固敢于直谏,凭勇敢果

决终获认可;面对敌人,他有勇有谋,设奇计取得胜利。

C
.皇帝昏庸,权臣专断,阳固写《南北二都赋》《演赜赋》讽谏;中尉王显侈奢自夸,他毫不客

气,直言相劝。

D
.阳固为人至孝至义。母亲去世,他

丧过于哀

,让人叹服;为报清河王知遇之恩,他不顾安危,

尽哀恸哭

,令人敬佩。
16
翻译下面语段中画线的句子(
10
分)

1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为易量。(
3
分)

2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
分)

3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4
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527002.html

相关阅读:《子瞻和陶溯明诗集引》阅读
“孔子对学生有怎样的要求?”“孔子的教育观”阅读答案
“侯安都,字成师”阅读答案及参考译文
《陆琼,字伯玉》阅读答案附翻译
《说居庸关》阅读答案(附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