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与理科的学习方法差别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物理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考取清华大学某高考状元观点一:

  数理化方面,记忆比较少,理解多。对数理化,我稳扎稳打,重在理解,不死记硬背。上这些课时,我一贯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对每道例题、习题都用心理解,同时记录下来。存在疑问的地方作上标记,下课后向老师及时请教。一些零碎的知识点亦不放过,随手记于笔记上。每一科都配有专门的笔记本,做笔记是我有益的学习习惯。每学一章,都认真做好笔记。课本看了一遍又一遍,常常能说出某个知识点在哪一页。课本是基础,是知识的源泉,一切复杂题目由其变换而来,因此熟习课本是非常必要的。看一两本同步辅导书,做一定数量的习题。然后结合老师讲的例题和我做的习题,仔细归纳。想想:这章有哪些题型,每类题的相关题有哪些变化,本章的重点、难点是哪些,重点掌握的内容是什么……。开始学习新的一章时,暂时放下前一章,全力学好这一章。这样,我一章一章地打好基础。每隔一段时间,老师就要测验一次。这时,我就把以前的知识系统地复习一遍,然后考试,成绩都很好。我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地学习每一章。

  可能有的学生也采用类似的方法,但是效果不佳。那不是因为你不聪明,而是陷入了误区,打“题海战”。对每章,你做很多题。今天看这本参考书,明天看那本参考书。到头来。题做得太多,自己也被弄糊涂了。题目是千变万化的,但“万变不离其宗”,虽多,其“宗”却是相同的。做题之后,应及时归纳总结解题的方法。一味的做题,不但事倍功半,时间也不允许。而且,辅导书也要精,而不要多。

  对于语文和英语,我更注重记忆,和人交流。语文、英语一定要多读、多写、多背。英语单词我是熟记不忘,课文则多读不厌,至于语法,应当条条反复记忆,才会烂熟于胸。

  学习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它需要时间,需要持之以恒、脚踏实地的精神。日积月累,才会拥有知识。不急不躁,稳扎稳打。

  考取清华大学某高考状元观点二:

  合理利用时间,就要掌握人脑的工作规律。生理学的研究表明,一天中大脑运作的三个黄金时间是:上午九点至十一点,下午五点至七点,晚上八点至九点。因此要抓紧这几段时间。而且,一般来说,早晨的时候大脑最清醒、理性思维最强,适合于学习理科。下午和晚上则记忆力较好,适合复习文科。尤其是睡觉前,如果复习的最后一科是文科,将有利于排除记忆的后继干扰,而记忆效果特佳。另外,数学、物理、化学中抽象思维很多,在学习这些课程时,不宜持续过久的时间,以一小时为宜;而在阅读文学作品等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书籍时,可适当地延长自修时间。

  学习中要讲究方法,不能一味死学。比如学习化学要注意多联想、多类比;学习物理则应学会抓住关键,多思考一下解题思路;背诵英语单词可以分组记忆等等。自己要注意积累经验,同时学习有自己的方法,不能盲目跟着别人学,适合别人的方法不一定适合你。

  一位考取清华大学的毕业生经验:

  每一次做学习经验的报告时,“学习计划”是我的必讲内容。有人要问:“计划到底有没有用?”回答是肯定的,有!特别是在你短时间内准备完成多科目,较为繁重的学习任务时,计划几乎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从提高学习效率的角度来看,列计划也是极为有效的手段之一。

  从时间上看,计划可以分为“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列过计划的同学也许会有感受,一份长期计划是很难坚持下来的。像我从前就曾不止一次地在新学期开始时列过学期计划,在暑假开始时列过暑假计划,但从来都是不超过一个星期,一份长长的计划就变成了一纸空文。为什么会这样呢?毅力不够是一个方面,但更重要的是,因为长期计划这种形式本身就比较死,不够灵活,它很难考虑到你后来会遇到的新情况。而在每个阶段,我们学习上的重点、难点恰恰又是在不断变化的,因此从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执行一份长期计划是不符合辩证法的。因此,高三以后,我就再没有列过超过一周的计划,而且这种三天到七天之间的短期计划,也的确令我受益非浅。特别是在每一次考试之前的一周里,列一个小计划,将自己的复习安排得井井有条,我便有了足够的信心在考试中保持不败。

  有些同学也许会担心:“以前我从未列过计划,现在突然开始,有些不知道该从何下手?”其实,列计划本身并没有太多的要求,你只要抓住两个字??“详、实”就足够了。一份计划上只出现时间和科目是不够的,最起码还要有具体的章节的安排,包括做哪些习题,看哪些笔记都应当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发挥计划的优势。所谓“实”,就是一定要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适当地高一些也可以,但绝不可过高或过低。太低了,计划的内容松松垮垮,反而不如没有计划;但大多数人可能更容易把计划列得偏高,开始还能拼一拼坚持一下,但很快地就败下阵来。如果总是列这种过高过紧的计划,常常完不成,那么时间一久也就会对列计划失去信心了。一份好的计划绝不在于它的起点有多高,而在于它是不是能帮你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让你的能力得到最好的发挥。

  总的来说,列计划的目的无非是通过一篇白纸黑字,使得自己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能够进行监督和检查。刚开始列计划的同学可能不太容易掌握好难易的尺度,列的计划过高过低都是自然的,只要不断调整,不断改进,就会很快适应这种方法。但有一点一定要注意:列计划只是一种手段,绝不要为了列计划才去列计划,那样也就失去了计划的意义。不管什么时候,列计划都只是为了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换句话说,我们应当先有目标,后列计划。

  几位清华学子无不强调计划的重要性,然而计划的制订绝非易事。几乎所有的中学生,都曾经尝试制订计划,但是真正将这一习惯保留下来的人并不多。

  一份成功的学习计划,不应过简,也不必过繁,更不必为制订这份计划而耗费过多时间,计划的目标也应适中。不订书面计划,而时时“胸有成竹”的人,也是有的,但他们不是没有计划,而是以“腹稿”形式来制订计划。书面计划的优点,在于其“白纸黑字”的监督作用。

  清华学子谭李同学提醒我们:“一个作息时刻表最大的功效不在于逼迫你将尽量多的时间花在学习上,而是帮助你保持自己的学习节奏,使你有规律地作息,这就足够了,太过严格,会增大心理压力,得不偿失。”

  理科学习的特点

  1)渐进性 理科的学习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 所以要充分掌握基础的概念,才能进行运算。而数理运算是数理能力的基础,专业技术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可以发展起来。没有基础学科的成果,就不可能有应用科学的大力发展。

  (2)逻辑性 理科学习逻辑性很强,学科知识之间环环相扣,紧密相连,例如,在高等数学,首先要学习极限的理论,有此基础才可以学习微积分,否则,很难学好高等下数学。

  (3)技能型 理科学习既需要理解,也需要动手.许多专业的课程都需要通过实验、操作运算、制图等来完成。因此,不仅要学习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还要通过实验、实践等技能性课程的训练。

  (4)自学性 理科自学一定要和老师的讲课进度基本同步,要根据课程的教学进度来安排自学。理科所包含的各种科目要比文科多得多,每个学科都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和特殊规律,有不同的学习方法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573793.html

相关阅读:如何做好物理课堂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