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10种死而复生动物 剑齿虎可借腹生子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生物 来源: 高中学习网


任何生物的“制作”都离不开基因,基因的保存需要非常小心,如果接触到阳光或细菌,就会被污染,使遗传信息“失效”。但如果某种动物在西伯利亚被冻死,或跌入黑暗干燥的山洞,基因得以成功保存的几率就会大很多,借助现代科技可能使之“复活”。1月7日出版的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罗列了10种最有可能复活的古老动物,基因学家研究了它们的DNA(脱氧核糖核酸,基因的化学载体)保存度以及代孕适合度,看看它们有多大可能“复活”(DNA保存度和代孕适合度最多5颗)。

1.剑齿虎

1万年前灭绝

剑齿虎生活在距今100万年前的更新世(地质年代),体形与现代虎差不多,但上犬齿比现代虎大得多,甚至比野猪的獠牙还大。但由于剑齿虎不善于快速奔跑,竞争不过那些灵活的食肉类动物,在猎物越来越少的情况下,最终走向灭绝。在美国洛杉矶市区,拉布里亚农场的沥青坑以发掘剑齿虎化石而闻名。在这里发现的剑齿虎样本保存完好,但沥青使得提取DNA非常困难,目前还没有提取出完整的DNA。一旦提取到了完整的DNA,非洲狮将成为剑齿虎理想的“代孕妈妈”。

2.尼安德特人

2.5万年前灭绝

尼安德特人是冰河时期(从约12万年前开始到3万年前)居住在欧洲及西亚的人种,身材短小、敦实、健硕。“尼安德特”一名源自1856年在德国杜塞尔多夫附近尼安德峡谷洞穴里,第一次发现这种人类的遗骨。3万多年前,随着冰川遍布整个欧洲大陆,尼安德特人灭绝了。尼安德特人基因组草图有望在今年晚些时候发布,德国科学家表示,真正实现这一人种的复活还需要两年时间。由于相近的DNA结果,尼安德特人最理想的“代孕妈妈”就是我们现代人。

3.短脸熊

1.1万年前灭绝

距今200万年前,北美大陆北部生活着俗称“美洲短脸熊”的可怕的肉食动物。它们的主要猎物为丽牛和美洲野牛,因而也被称为“噬牛熊”。在巨大的短脸熊面前,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食肉动物北极熊就“小巫见大巫”了短脸熊站立时比北极熊高1/3,重达1吨。短脸熊除了生满利齿的大嘴外,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拥有长长的四肢。它们平时散步时,背部距地面约1.5米,而当其直立时,则要超过3.4米。第四纪冰川对北美洲影响巨大,大量大型食草动物消亡,短脸熊随之数量减少。不巧的是,在这个时期其他杂食熊类“入侵”北美大陆,在食物适应方面更占优势。短脸熊不仅面临着自然界的挑战,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还难以寻找交配对象,这3种因素交织在一起,促使短脸熊消亡。目前有短脸熊样本保存于冻土之中,但为短脸熊寻找“代孕妈妈”比较困难,惟一与短脸熊基因相近的南美洲眼镜熊,体积只有短脸熊的1/10,很难承担“代孕妈妈”的工作。

4.塔斯马亚尼虎

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上,曾生活着一种狡猾却又十分“害羞”的动物,那就是塔斯马尼亚虎。其实,塔斯马尼亚虎并不能完全称之为“虎”,它长着类似狼的脑袋和像狗的身子,是现代最大的食肉有袋动物,又被称为塔斯马尼亚袋狼。最后一头塔斯马亚尼虎1936年死亡,它的组织得到了良好保护。想要复活塔斯马亚尼虎并非难事,有着“塔斯马尼亚恶魔”之称的袋獾将成为不错的“代孕妈妈”,怀孕期仅需数星期,新生的塔斯马亚尼虎可以接受牛奶哺育。

5.雕齿兽

1.1万年前灭绝

雕齿兽是一种从化石中发现的食草哺乳动物,生活在上新世、更新世期间(约2500万年前到1万年前)的南美洲,栖息地为现在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乌拉圭到巴西一带,存活直到更新世晚期。雕齿兽堪称哺乳动物中的“铁甲武士”,成年雕齿兽身长约4米,背部距离地面达2.5米,像一部“甲壳虫”汽车那么大。它们身上的坚硬“盔甲”直径大于两米,由超过1000个1寸厚的骨板组成。雕齿兽还有一条超过1米长的管状尾巴,并有环形骨作为保护。但是目前没有保存在冻土中的雕齿兽样本,只能盼望在黑暗干燥的洞穴中能够找到保存良好的样本。因为体积问题,雕齿兽很难找到“代孕妈妈”。

6.披毛犀

1万年前灭绝

披毛犀是一种已经绝种的犀牛。从200万年前起,披毛犀生活在欧亚大陆北部。它有一只扁平的角,可以推开雪来吃草。它有一层厚厚的毛皮以及皮下脂肪,用来在寒冷的环境下保暖。披毛犀被早期人类猎杀,可能是其灭绝的成因。就像猛犸象一样,有很多披毛犀的样本藏在冻土层,把这些组织进行清洁之后,将有大量接近纯粹的DNA,复活披毛犀绝非难事。问题是,目前有许多和披毛犀同一时代的犀牛正濒临灭绝,因此,复活披毛犀并非当务之急。

7.渡渡鸟

渡渡鸟是一种不会飞的鸟,仅产于非洲岛国毛里求斯。肥大的体型总是使它步履蹒跚,再加上一张大大的嘴巴,使它的样子显得有些丑陋。幸好岛上没有它们的天敌,它们安逸地在树林中建窝、孵蛋,繁殖后代。在毛里求斯岛定居的欧洲人和他们养的猪,很快发现这种鸟吃起来很香,所以就有很多渡渡鸟被吃掉。截至1681年,再也没有人在那个岛上发现活着的渡渡鸟了。为数不多的渡渡鸟在17世纪被带到了英国,但200多年来,没有人见过活的渡渡鸟。英国剑桥大学基因学家2002年获准解剖世界上保存最好的渡渡鸟样本,仅是渡渡鸟的一只脚。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发现更多的渡渡鸟样本。但是基因学家相信,未来一定可以找到更多渡渡鸟样本。渡渡鸟最佳的“代孕妈妈”是鸽子。

8.大地懒

8000年前灭绝

几万年前,美洲还是大地懒的乐园,它们较其住在树上的表亲树懒更引人注目,长近6米,重量可能达4吨(相当于一只非洲象的重量)。这些庞然大物经常以后腿直立行走,对其骨骼是个莫大的压力。在北美干燥的洞穴里,科学家发现了它木乃伊化的皮肤与粪便,可能精确重建它的长相与行为。一些保存良好的样本还带有毛发,所以复活它们是可行的。但是大地懒体积庞大,使寻找“代孕妈妈”成为难以完成的任务,与大地懒基因最相近的树懒体积比它小太多。

9.爱尔兰麋

7700年前灭绝

生活在距今160万年~1万年前欧亚大陆北部地区的爱尔兰麋,形状看起来更像鹿,但它有两米高,角的宽度可达4米,是已知鹿类中最大的角。与现代麋的角不同,爱尔兰麋的角主要部分呈厚板状,伸出一系列尖角状的突出物,即鹿角尖。目前活着的近亲则是欧洲淡黄鹿,但是淡黄鹿的体积要小很多。这样大的差别使得基因学家很难将爱尔兰麋的基因架构植入欧洲淡黄鹿体内。

10.恐鸟

1500年灭绝

恐鸟是一种连狮子、老虎都会敬而远之的“凶鸟”,它的上肢和鸵鸟一样已经退化,但身躯肥大,下肢粗短,因此奔跑能力远不及鸵鸟。恐鸟生活区域(主要为现在的新西兰)人烟稀少,食物充足,并且没有天敌,只有少数土著人猎杀恐鸟为食,但土著人的原始狩猎方式没有给恐鸟群体以致命打击。直到18世纪初,仍有许多恐鸟在新西兰安逸地繁衍生息。恐鸟的绝种可能跟毛利人的波利尼西亚祖先捕猎和开垦森林有关。新西兰各地的洞穴里都保存有完好的恐鸟骨头。恐鸟的近亲是鸵鸟,但目前世界上还没有成功克隆鸟类的例子,所以想要恐鸟复活,只能尝试性地将恐鸟的基因注入鸵鸟蛋,能否成功还有待研究。

上述十种已经灭绝的古动物能否重现人间,不仅取决于样本保存的情况,也要取决于能否找到合适的“代孕妈妈”。如果两方面条件都能够满足,也许若干年后,我们就会在动物园看到这些古兽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610604.html

相关阅读:我国科学家克隆出大豆耐盐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