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创设情境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来源: 高中学习网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在数学课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有效性的。

  一、巧设疑问,创设问题情境

  思维自疑问和好奇开始。思维始于疑问,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起点。由于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充满问题的情境,教师要在教材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认知矛盾”,产生问题,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心欲言而不能”的“愤悱”境界,这样学生的探究意识就会孕育而生。例如,我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先复习能被2和5整除数的特征。接着写出一个数36,问:“这个数能被3整除吗?”再出示31497,问学生:能被3整除吗?怎样看出来?由于受知识迁移的影响,学生认为个位是3、6、9的数都能被3整除,然后就让学生报个位是3、6、9的数字……通过口算学生发现有的数能被3整除,有的不能被3整除,这样使学生陷入了自相矛盾的境界。接着又出示个位不是3、6、9的数字:21、45、107、459、1572……让学生找能被3整除的数,学生又发现个位是0、1、2、4、5、7、8的数有的是3的倍数,有的不是3的倍数。这时追问:“那么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到底是什么呢?”这样正反两叩使学生认识到老办法不行,追求新知识的愿望勃然而起。整堂课由于教师善于用问题创设情境,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学得兴趣盎然,不仅掌握了知识,还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

  二、提供材料,创设操作情境

  学生爱动,教师应善于根据学生的特点,从学生平时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开始,创设适当的操作情境,以动启思,以动促思,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由无意到有意,让他们能被教学活动所吸引,积极参与、主动入境,从而在动手操作中萌发创新欲望,激发探知热情,为新知教学做好必要的准备。如在教学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时,我就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角,自己得出了结论。

  三、设计游戏,创设游戏情境

  爱玩是学生的天性,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如何把学和玩和谐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也是教师要时时考虑的。数学课本中有许多小竞赛、小游戏,合理地运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时,课尾我准备了一个将加法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而得数相同的练习,利用小朋友们喜欢的机器猫来做游戏。我说:“机器猫为大熊、强强、小亮和红红都准备了礼物,谁愿意帮机器猫送礼物(礼物上写着乘法算式,人物身上写有加法算式)?”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做题。

  这时再配上动画片中的音乐,欢快的音乐一响,学生们更感兴趣了,一节课就在愉快中结束了。

  四、巧用故事,创设故事情境

  故事是学生最喜爱的文学样式之一,它(尤其是历史故事)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受到强烈的刺激,而且故事中蕴藏的思想感情能起到教育学生的作用。如在教学“圆周率”时穿插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不仅让学生加深了对圆周率的认识,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加了民族自豪感。

  五、强化交流,创设合作情境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边活动的过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合作情境,建立合作机制,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师生间、生生间的情感和信息交流,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能够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如在教学圆周率这一内容时,虽然这是六年级的内容,但是六年级的学生用“滚动法”和“绕线法”测圆的周长还是有难度的。我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通过讨论操作,学生掌握了第一手可靠的数据,完成“每个圆的周长大约都是它的直径的几倍多一些”这一讨论题就没有问题。

  六、拓展空间,创设开放情境

  开放性练习可以克服学生的思维定势,拓宽思路。例如在教学相遇问题中相遇求路程这类题目时,学生解题时容易套用公式“路程=(甲速+乙速)×时间”,教师可以适时地安排一个开放性的练习题:甲乙两人同时从对面走来,甲每分钟走52米,乙每分钟走48米,两人走了10分钟,两地相距多少米?很多同学套用公式完成了此题,但有学生发现此题两人行走的结果不明确,无法解答。双方争论不休,教师就让学生想象会出现哪些情况,加上合理的运动结果后再进行解答。于是就出现了三种情况:相遇;未相遇,还相距一段路;相遇后交叉而过,又相距一段路。就这样,开放性的练习,导致了开放性的学习,克服了学生的思维定势,并把数学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培养了学生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走进生活,创设生活情境

  关注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要让生活走进课堂,将课堂引向生活,要更多地走向课外、户外,因为生活的一切时间和空间都是学习的课堂。例如在教学完轴对称图形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情境:让学生联系实践说说生活中的对称图形,引导学生发现,我们的教室、课桌、文具盒、钢笔,我们穿的衣服以及正常人的面庞等都是对称图形。他们会惊奇地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呀!学好数学与将来的生产、生活都有着实际意义,真有用啊!

  通过以上合理创设情境,学生兴趣倍增,从而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作者:王许兵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625801.html

相关阅读:研究表明:数学焦虑可能和基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