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与数学课堂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来源: 高中学习网


  靖西县地州初级中学/黄华分

  摘自:《百色教育网》

  摘要: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是当代教育的主旋律;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则是新一轮课改的最强音。特别的“分组合作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的课堂管理行为之一。合作而恰当地应用这一教学法,能够使师生、生生在多边交往互动中共同发展,使课堂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成为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平台。本文主要从合作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认知的发展、有利于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的特征出发探究它的一些策略。

  关键词:课堂合作

  一、合作教学的特征

  合作教学是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师恰当的组织和有效的调控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个人自学”、“小组合作”、“班级合作”为基本教学形式,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边互动,积极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1.合作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合作教学是师生之间相互作用,积极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角”,教师起“主导”、“导演”作用。老师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设计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全过程,自主探索学习,获取知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合作教学有利于学生认知的发展

  在合作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合作沿着前人研究、探索数学问题的路子去思维、动脑、动口、动手,亲自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形成过程,这样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学会怎样学习。这种方法的学习远远比被动地接受老师讲解要深刻得多,而且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3.合作教学有利于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

  在合作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形成了双向反馈的模式。教师能从合作过程中充分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方法,针对认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点拨、引导,使学生顺利地合作学习,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二、合作教学的实施策略

  1.营造课堂上良好的合作气氛

  在合作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在分析问题、讨论问题中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看法,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有“解放感”、“轻松感”。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形成大胆提出问题,畅所欲言,集思广益,逐步形成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成功合作学习,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在合作教学中,教师对教材处理和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实际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也影响课堂合作的气氛和效果。如设计学习问题坡度太陡,知识过于复杂、难度高,学生接受不了,无法合作学习。因此,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教学问题的设计应难度适中,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分散难点。使学生在每一课的学习中,有一定知识坡度和难度,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如在“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新授课的练习中,“已知函数y=ax+b的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那么函数y=ax+b的图象不经过象限。”这时刚学习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学生,要解答这道题,确实难度较大,学生无从下手,我把这个题目改为“已知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那么:

  (1)a0(填“>”“=”“<”);

  (2)函数y=ax+b的图象经过象限;

  (3)函数y=ax+b的图象经过象限。

  这时,学生“动”了起来,没有“旁观者”、“怠情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合作分析、讨论,图形结合,解答出来。难题被突破了,合作的成功体验使他们学有兴趣、轻松愉快,这样,便营造出良好的合作气氛。

  2.合作教学课堂活动的操作

  合作教学课堂活动操作的主要环节是:引、读、议、练、结。

  (1)、引:教师围绕教学内容,认真研究每节课的引入,创设情境。采用问题提出、设问引思、复旧引新等手法,为新课的导入铺路搭桥。“引”的目的是使学生明确目标,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2)、读:教师给出阅读提纲,为学生自学定标定向,让学生根据提纲阅读教材或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阅读教材的重点、难点,或者由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新知识后,再由学生阅读教材,从而使学生对本节课的新知识有初步的认识。在阅读时,要求学生对于书中概念、定理、公式、法则、性质等,一定要边看边思,反复推敲,顺着导读提纲的思路,弄清知识的提出、发展和形成过程,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对自学中碰到的疑难问题,小组同学可以小声议论,互相启发,取长补短。教师必须来回巡视,指导学生阅读,了解阅读效果,掌握学生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和不足之处。

  (3)、议:对各小组自学存在困惑不解的问题以及新知识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教师不要急于作讲解、回答,要针对疑惑的实质给以必要的“点拨”,让学生调整自己的认识思路,让全班学生合作议论,各抒己见,集思广益,互相探究,取长补短,通过再思、再议达到“通”的境地,解惑释疑。对积极发言的学生予以表扬,对有独到见解的给予肯定、鼓励。这样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又培养了学生表达问题、展开交流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末页共2页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655064.html

相关阅读:五大高考数学难学原因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