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篇Science发表埃博拉突破性成果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生物 来源: 高中学习网


埃博拉病毒(EBOV)感染人类会引起致命的出血热,发病率和病死率极高。1976年人们在撒哈拉以南地区的埃博拉河附近首次发现这种病毒。-埃博拉病毒在西非造成了严重的疫情,导致超过一万一千人死亡。目前还没有任何治疗埃博拉的药物通过FDA审批。

美国国立过敏与传染病研究所(NIAID)的研究团队日前在埃博拉治疗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他们从埃博拉幸存者体内分离的一种单克隆抗体,能够有效保护感染了埃博拉的猕猴,有望成为潜在的埃博拉药物。这一成果以两篇文章的形式发表在二月二十五日的Science杂志上。

研究人员获得了1995年刚果埃博拉疫情的幸存者血样,发现这名幸存者具有对抗埃博拉的抗体。他们将这种抗体分离出来,并将其命名为mAb114。随后研究人员给四只猕猴施加致死剂量的扎伊尔埃博拉病毒,并在五天后对其中三只进行治疗,连续三天给它们静脉注射mAb114。没有接受治疗的对照猕猴表现出埃博拉典型特征,在第九天死亡。接受治疗的猕猴全部存活,而且没有表现出埃博拉症状。

研究人员还分析了mAb114中和埃博拉病毒的具体机制。研究显示,mAb114结合在埃博拉糖蛋白的核心(受体结合域),使病毒糖蛋白无法与人类细胞上的受体互作。过去人们一直认为抗体无法接触到受体结合域,因为它被病毒其他部分掩盖,只在病毒进入细胞的时候才暴露出来。mAb114是首个能通过这种互作中和病毒的抗体。

在西非造成严重疫情的埃博拉,是一种能力惊人的病毒。扎伊尔埃博拉病毒及其所属的丝状病毒(filoviruse)家族,能够解除免疫应答并破坏血管系统。这种病毒感染发展非常迅速,人们很难梳理出相关事件的发生顺序,尤其是在疫情暴发的时候。Science杂志特别在网站上刊登文章,介绍了人们对埃博拉致病机制的一些基本了解。(

数十年来,研究者们已经确定了埃博拉病毒绝大多数蛋白的结构,除了L蛋白和核蛋白(NP)。这主要是因为这两种蛋白的表达、纯化和结晶比较困难。去年南开大学和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的研究团队揭示了埃博拉病毒NP的核心结构域,分辨率达到了1.8。这一成果发表在ProteinCell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饶子和(ZiheRao)院士和郭宇(YuGuo)博士。

虽然埃博拉爆发最糟糕的时期已经过去,但这场疫情还有许多问题需要人们解答。为此,哈佛大学、Broad研究所、美国疾控中心(CDC)、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NIAID)等研究机构测序了两百多个埃博拉病毒样本的基因组,进行了迄今为止最全面的分析。这项发表在Cell杂志上的研究,展示了病毒在这么长时间里发生的改变。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721490.html

相关阅读:高中生物知识的快速记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