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道试题的不同评价谈起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化学 来源: 高中学习网


在一个地区,一道试题的命制引起了一场争论。

  题目是:氮元素有多种氧化物,其中一种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在一定条件下,2L的该气体与0.5L的氧气相混合,若该混合气体被足量的NaOH溶液完全吸收后没有气体残留,所生成的氮的含氧酸盐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

  

  有人认为,按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要求看,这道试题超出学习标准;有人则认为是完全符合学习要求。有人认为这是一道类似奥赛试题的高难度试题,不该用于面向全体高中毕业生的考试;也有人认为这只是一道考查在新情景下考查氧化还原原理理解掌握程度的普通试题,完全可以用于考查,并对中学教学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从化学知识教学的角度看,产生两种截然不同评价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部分人认为高中新课程的学习标准没有氮氧化物种类、性质的学习要求,新课程实验教材也没有这些内容的介绍,考没有学过的知识就是超“标”。不同意的,则认为题目提供的信息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包括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已经足够解决问题在新情景中考查学生整合题设信息与已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完全符合综合能力测试的要求。

  

  一部分人认为,试题的解答,知识要求高,太繁、拐弯太多,简直是智力测验。他们的解答思路是:第1步,要判断出该气体是NO;第2步,依反应方程式2NO+O2===2NO2,判断2L的NO气体与0.5L的氧气相混合,生成1LNO2,NO过量1L;第3步,依题意1LNO2和1LNO,完全被NaOH溶液吸收,生成一种盐,考生要懂得1LNO2和1LNO,可形成1L+3价的氮氧化物N2O3,被NaOH溶液吸收,生成+3价氮的含氧酸盐NaNO2。持不同意见的人则认为,只要依据题设信息,判断该气体是NO后,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可以通过简单推理得到答案:题设2L的NO气体与0.5L的氧气可完全被NaOH溶液吸收转化为含氧酸盐。即,以分子数比4:1的NO与O2,可完全被NaOH吸收生成含氧酸盐。可见反应中氧气中的氧元素一定从0价态变成-2价态。依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或元素原子得失电子数相等)的原则,NO中N一定从+2价态转化为+3价态,即生成亚硝酸盐(NaNO2)。

  

  对比上述两种不同看法产生的原因,可以知道,两部分人对试题有两种相反的评价,实质上一是决定于评价人自身对氧化还原原理理解程度的差异;二是决定于他们对考查考生在新情景下运用知识能力考查的认同程度。如果自身对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理解不深,缺乏从试题情景中获取有用信息、灵活运用知识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必然无法理解试题的考查意图、难以认同试题在综合能力测试中的合理性。

  

  提高化学教师的化学专业素养,是化学教师理解认同并自觉更新化学教学和评价观念的保证。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769604.html

相关阅读:高考化学考前必记:化学实验现象8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