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下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益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来源: 高中学习网


  如何在减负的呼声中,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向教师“教”要效率,向学生“学”要效率的“有效教学”活动,将以科学的理念引领,开展教学“反思”活动,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形成客观的评价机,“减负增效”才能得以实施。下面根据本人的教学谈谈一些看法。

  一、抓实基础知识、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

  近年来数学试题的新颖性、灵活性越来越强,不少师生在教学中没有忽略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过于粗疏或学生在学习中对基本知识不求甚解,从而导致学生不具备基本的解题能力,在考试中不是难题不会做而是基础题失分较多。现在不少学生在考试时无法完成全部试卷的解答,主要时由于解题的速度慢,而解题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熟练程度及能力的高低。

  同时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直接影响较高层次知识的接受。可见,重视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培养尤为重要。

  二、注重过程教学、培养学生思维

  不少教师在教学中,喜欢把公式、定理直接拿出来运用,忽视公式、定理的推证过程,认为讲述浪费时间。其实定理、公式推证的过程就蕴含着重要的解题方法和规律,例: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的推导就蕴含着两种数列求和方法:倒序相加法、错位相减法。教师没有充分暴露思维过程,没有发掘其内在的规律,就让学生去做题,试图通过让学生大量地做题去“悟”出某些道理,结果是多数学生“悟”不出方法、规律,理解浮浅,记忆不牢,只会机械地模仿。也有的老师草草讲一道例题就通过大量的题目来训练学生,学生只会机械地模仿,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思维水平较低,将简单问题复杂化。

  三、重视通性通法的教学,培养学生能力和创新意识

  重视高中数学的通性通法,倡导举一反三、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努力培养学生的“六种能力、一个意识”,即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力的分类和要求与以前有所不同,必然要反映在命题中。特别应注意新增加的“数据处理能力”和“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另外,“推理论证能力”有别于先前四大能力之一的“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注重演绎推理,而“合情推理”也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性通法就是最基本的性质,最常见的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采用这种方法,重视这种方法,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能充分体现高中新课程教学理念。目前有许多资料中的一些题目出现了用特殊的技巧才能体现出来,而这些特殊的技巧往往是许多老师和学生难以想到的。也就是说违背了通性通法,这样无形中就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没有多大的作用,在教学中应重视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

  当然并不是要完全反对补充一些公式,对此应该把握如下原则:第一是要有节制;第二要视学生的情况;第三要视教材的情况。象函数值域的求法,教科书没有提供任何求法,教学中要适当补充,第四对于少数必须补充的公式和方法的探索、发现、证明,要有学生的参与,不能是直接给出。

  四、反对无节制的扩展知识面,加重学生负担

  高考考试大纲曾多次明确限制无限扩充知识面的行为如:异面直线之间的角和距离,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和距离,两个平面所成的二面角和距离的计算必修部分不作要求;直线和圆锥曲线的关系,求轨迹方程;三角中的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半角公式、万能公式不要求记忆;数列递推关系考查要求降低等。有些教师在讲解时就是不放心,不作要求的内容补充讲解,不要求记忆的公式叫学生背,这无疑加大了学生的负担。

  五、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程度适时调整教学的深度与广度

  因材施教,是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人的才能获得最佳的发展。因材施教现代教学必须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它具有非常丰富的价值。实行因材施教,对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面对兴趣爱好、知识基础、认知结构、学习起点、能力水平千差万别的学生,教学时不能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现在不少学校,对学生制定统一的目标,讲授同样的内容,做同样的练习,要求同样的步伐,不考虑不同学校,不同班级的学生差异,有些教师喜欢拿来主义,从而导致差生吃不饱,而优等生却消化不了,天才的学生不能脱颖而出。学生犹如被填充的容器,失去了自我,失去了原有的个性,这显然不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这种教学容易扼杀他们的创新能力,导致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

  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减负是一个系统工程,作为工作在一线的教师一定要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在教学中对学生这个不放心、那个不放心,在有意无意地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教师本身要提高教育理论修养,认真钻研教材,改进教育教学水平,向课堂要效益,才能真正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

  论文中心,作者:王秀文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782503.html

相关阅读:高中数学如何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