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来源: 高中学习网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要使每个班每个学生得到全面而健康地发展。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小学升入初中学习后,学生“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数学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非智力型学习困难学生(简称学困生),如何使学困生稳定下来安心读书,如何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从而提高他们的素质,是当今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结合近几年教育教学实践,谈谈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

  一、找准成因,是转化的基础

  数学“学困生”是指智力与感官正常,但数学学习效果低下,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通过观察、询问、调查,发现产生困难的原因各不相同,其成因是极其复杂和多方面的,但从教育教学角度将其形成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一)内部原因:

  1、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大多数学困生由于升学无望,认为读书无用,无心学习;认为学习是一种负担,读书是碍于家长的要求。因此,他们缺乏上进心,上课不愿听讲甚至违反纪律或旷课去玩,作业照抄,应付老师,从没想到提高自己。

  2、意志不强。学习数学的毅力和耐力较差,只有三分热情,不能形良好的学习习惯。

  3、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由于学困生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处于被遗忘、被摒弃的角落,他们内心深处一般都很自卑。以至于认为自己不行,没有出路,造成对教师缺乏信任或对老师怀有敬尔远之、敬而怕之的心理,很少主动提问和回答问题。太多的失败使学困生常感到学数学很无聊、很枯燥,情绪非常低落、沉闷,心理上敏感,脆弱,易形成挫折感,导致对自己学好数学缺乏自信心。

  4、知识结构缺乏系统性。学困生数学基础差,知识脱节多,知识结构不完整,缺漏多。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只停留在表象上,没有深入到实质。

  5、学习方法差、学习效率低。学困生没有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仍满足于“喂一口吃一口”的学习方法。知识掌握只重视结论,生搬硬套,定势强,有疑问也不及时弄清楚,学习时也抓不住重点,成绩自然低下,学习效率低。

  6、认识水平低,思维不力。思考问题表面化,反映慢,表达力差。遇到实际问题时,不知所措,分折综合能力差,概括力和想象力不够,自然不能灵活运用数学知识。

  7、依赖心理强。上课依赖老师,作业依赖同学,把数学学习的希望寄托在老师和同学的讲解上。依赖心理的存在,对知识的理解不会深刻,解题时习惯于一步一步地模仿硬套,因而数学学习时表现为程式化、模式化,缺乏创新和变通能力,大大地影响了学习效果。

  (二)外部原因

  1、小学阶段的基础差。由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从小学毕业直接到初中学习,其中包含一定数量的成绩不合格者,无法适应初中学习,、未处理好小学与初中的知识衔接,造成学习困难。

  2、教材原因。初中教材内容增多,知识难度增大,学生学习负担加重,再加上学科增多,整天应付作业,没有时间消化,从而影响数学课的学习。

  3、应试教育原因。目前,应试教育仍然在唱“主角”。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学脱离学生实际,赶进度,造成教师授课“重”知识的传授,“轻”知识的发生过程,不重视知识的消化和巩固,逐渐形成初一重全体,初二重视中等生,到初三就以中上水平的学生为授课对象,盲目地提高难度,大搞题海训练,这样无疑抛弃了部分学生,严重挫伤了这些学生的积极性,加剧了学生的两极分化。

  4、社会原因。由于社会的发展,商品经济的活跃,金钱的诱惑,读中专大学学费高、不包分配,就业难以及网吧,游戏厅的吸引,加上学校、家长未给予及时正确地引导。“读书无用”论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教师的原因。教师是科学知识的主要传播者和学生迈向正确人生道路的矮正者。他们的师德和业务素质,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和学生的成长。教师职业的辛苦、清贫以“经商热”的高涨等,致使许多教师不安心本职工作,不进行必要的政治业务学习,讲课敷衍了事,教法单调、乏味,内容安排上缺乏层次,没有充分照顾学困生这一弱势群体;不注意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对学生的了解,渗透着个人的意识倾向,以教师自己的认知、情感、意向和个性特征去认识学生,致使教师产生心理偏差,出现体罚、讽剌、挖苦学生的现象,严重地挫伤了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末页共2页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820953.html

相关阅读:盲目复习疲惫不堪,如何进行高效率学习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