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与生活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来源: 高中学习网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由此可见《数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建议“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去学习和理解数学,从而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数学活动.”使学生有更多机会从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感知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活力和魅力.

  在以往的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虽然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生活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这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很不利的.加上旧教材知识体系陈旧,数学的应用性差,趣味性不强,跟不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需要,与现代社会、现代生活实际联系不密切,学生普遍感到数学学习枯燥无味,更谈不上运用数学知识灵活解决生活问题.因此,作为一名数学教师首先应在思想观念上将数学课定格为“生活课”,实施“生活数学”教育,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他们真正认识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那么,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生活数学”教育呢?我认为应注重以下几个策略.

  一、让生活走进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作为数学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的数学教育资源,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数学教学体系,拓宽数学学习的渠道,增强学习数学的实践机会.让数学教学回归自然,回归生活,树立课内、课外相沟通的“大数学”观,让学生的数学学习走出校园、走进生活,把社会生活内容请进课堂,将知识的应用情况引入学生的学习活动,从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数学、创造性运用数学的积极性,养成在生活中事事、时时、处处吸收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使他们清楚地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引入这样的一些生活问题:(1)300页的书大约有多厚?400名学生大约能组成多少个班级?1200字的文章大约需要多长时间读完?(2)你注意到路边交通标志牌上的不等式符号吗?街道口红绿灯南北间隔时间不同,你知道是为什么吗?(3)五花八门的商标图案中,有许多几何图形,如“北大方正”、“联想集团”、“奔驰汽车”、“西安杨森”等,它们是怎样画出来的?又有什么寓意?(4)商店里商品的打折销售、工资的利息税、房屋的分期付款、银行的按揭贷款等问题,你看懂了吗?这些数学问题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又用于生活,越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就越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捕捉课本知识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的事实,捕捉学生身边生活中的数学事实进行有趣的探索,一有机会,就可以将它们充实到课堂中去,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就在他们周围.

  二、让数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

  所谓“贴近学生、贴进生活”就是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体验“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最终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教学选材应贴近生活.

  数学教育要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就必须把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数学学习的大课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处理教材、调整教材、重组教材内容,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联系生活实际,选择一些学生身边的、有趣味性的、有思考价值的数学问题,从中获得大量有关数学的信息,充实到课堂教学中去,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如《有理数及其运算》的第1节是“数怎么不够用了”,该节开始,通过设置班队竞赛计分问题引出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与所学知识的矛盾??原来所学的数不能解决这一新问题,怎么办?需要引入新的数.这样不仅使学生明白数学是生活的工具,更使新内容引入自然,学生便于接受.

  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选编和创作其有时代气息、贴近学生实际、格调清新、立意新颖、市场经济意识浑厚的例题、习题,加强对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察,注重人文精神、审美素质的教育,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社会价值性和数学知识存在的广泛性,激励学生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如农村老木工在已知圆的周长计算半径时常用的方法是:倍六长十分一,其意是将已知圆的周长率以1.6倍而后十分取其一,这其中的道理何在?再如,丛镇白铁皮制器厂获得有关裁料信息,要在500×300(单位mm)白铁皮上裁出:上底为100,下底为300,高分别为150和200两种直角梯形料板,设计一种合算的裁剪方案,并计算剩余料.诸如此类来自于社会生活实际的数学信息题,让学生在探讨、合作、交流中寻求解决的方法,使学生喜数乐学、勤学、会学.

  2.学习材料应贴近学生.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为了使学生摆脱传统的“接受性学习”的被动学习方式,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材料,采撷生活中的数学实例,选择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需要的素材,从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中挖掘数学问题,营造一种能激励学生主动探索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世界,为课堂教学服务.例如:一块圆形的玻璃被打碎成不易全部带走的几块碎片,要配一块新的圆形玻璃,可以采取什么方法?什么方法较好?为什么?这是生活中一个活生生的实例,本题只是提出“可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而并非“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把更大的“自由度”留给了学生.进而,“什么方法较好?为什么?”学生会把这一问题自然而然地“数学化”??要配成圆形,必须知道半径,而求半径的关键是确定圆心,实质是用交轨法定圆心,即想到利用周角定理的推论或垂径定理的推论确定圆心,一改过去“直接给出三点求作圆心”的旧模式,而以“破镜重圆”的背景,既富有创意,又增加了解题的梯度,从而考查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

  3.教学过程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都是重要的学习方法,它不仅能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思维方法的形成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积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数学现实”理解生活情景,发现数学;引导学生把现实生活问题数学化,打破封闭式的教学过程,注重学习中的自主性、活动性,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是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例如,讲授“方差”时,可把一台体重称带入课堂,预先指定三个体重中等的学生为一组,另一组则由一特胖、一中等胖、一特瘦的三个学生组成.然后让他们上来称体重,在黑板上记下两组结果.然后让学生通过计算、讨论、探索得出两组平均体重差不多,方差却大不同.利用这一活生生的例子,学生通过自主交流、合作探索可直观、形象地体会出方差的意义,胜过老师多遍的空洞讲解.这样,不仅能提高学习效果,还能活跃课堂气氛,克服学生只会计算不懂方差的形式主义弊端.

  三、数学教学应创造生活

  时代需要数学,数学需要应用.因此,数学教学必须培养学生具有用数学的意识,能把相关学科、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技能去分析和解决它们.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书本知识走向生活世界,促使两个世界的交汇的做法,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可以激发联想,生成创意,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从而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创造生活.

  如“黄金分割”在建筑、舞台上的运用.教学“三角形”后,让学生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修补班上摇摇欲坠的课桌.在学完正多边形后,让学生设计几种正多边形的地板砖图案,“镶嵌”在一张长方形纸板上,用这种作业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又如:某居民小区搞绿化,要在一块矩形空地上建花坛,现在征集设计方案,要求设计的图案由圆和菱形组成(圆和菱形的个数不限),并且使整个矩形场地成轴对称图形,请画出你的设计方案.通过这些例子的教学,让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生活数学”强调了数学教学与社会生活相接轨.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近生活,将生活内容注入数学课堂,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的生活服务.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使每位学生都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取必需的数学,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进步,促进学生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社会实践对数学的需求发生了变化,数学越来越成为人们进行交流的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人们更需要的是收集、分析和处理数据、信息的能力,面对变化的情况迅速做出判断的能力,将获得的资料、数据转换成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能力等.面对这样的社会需求,必须改变数学教学脱离实际的倾向,重视数学与社会实际的联系,较好地满足社会的数学需求.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作者:黄斌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834839.html

相关阅读:高考数学前考生如何冲刺才最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