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对话的误区及应对策略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课堂教学包括教师的活动和学生的活动。活动的本质是通过人与人的相互关系及相互作用,获得知识的传承、习得与创新,表现形式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巴西著名教育家保罗?弗莱雷以解放教育理论为指导,提出了要实施“对话式教学”,反对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教育社会心理学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背景中对话关系双方的情感和认知性质是学生取得学业成功以及教师最终导致教学成功的关键。

  教学中的对话,不仅是指师与生、生与生的语言交流,同时也包括师与生、生与生双方各自向对方敞开心扉和彼此接纳,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平等交流与沟通。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在当前数学课堂的对话中出现了不少问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认真总结,根据新课改的精神,尝试制订了一些应对策略,以提高数学课堂对话的实效性。

  一、频繁对话,缺乏质量

  现象:“是不是”“对不对”“条件是什么”等一些口头禅式的语言引发的对话看似热热闹闹,却已使课堂失去了对话的初衷,对话缺少着力点,学生未能从对话中获取具有思维价值的内容。

  诊断:究其原因,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忽视对课堂提问质量的把握,同时对学生的探究活动没有一个精心的设计,将一些本应由学生去探究的问题肢解为一个个简单的小问题,看似是在做步步引导,实则是剥夺了学生自由探究的权利。

  应对策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精心设计探究活动环节和导学问题单,引领学生充分体验新知,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自行解决。学生经过活动后,对于课堂问题才有话语权,也才会有高质量的回答。

  二、急于纠正,干扰学生

  现象:教师提出预设话题却不能立刻从学生那里得到预设的答案时,便叫另外一位学生回答或代为说出正确的答案,从而挫伤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对话的积极性。

  诊断: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教师的教学观没有彻底改变,过分强调自己“导演”的地位,对于学生回答过程中的停顿或错误,不能正确对待,刻意追求教学过程的流畅。

  应对策略:课堂的精彩不是来自于流畅。

  教师应该有足够的耐心听取学生完整的回答,其中或许出现错误,但这恰恰可能成为我们课堂中思辨的问题。事实上,如果教师能够合理巧妙地利用学生回答中的错误,引导学生加以分析,进行辩论,其间学生思维碰撞产生的火花,往往能够成为课堂的精彩。

  例如,在讲解初一代数《绝对值》一课时,学习了绝对值的定义并进行若干练习后,要求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所学的内容及自己的收获。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总结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明白了所有数的绝对值都不可能是负数,都是正数。”我听到后,并没有急于纠正学生,因为这样并不能彻底地清除学生内心产生这种错误判断的根源,所以只是请这个学生说说他是怎么想的。这个学生理直气壮地回答道:“负数的绝对值是正数,正数的绝对值还是正数。”我接着问:“同学们,这位同学在思考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遗漏呢?”问题使这个学生和与他有同样想法的学生意识到这样的回答可能有遗漏,都在认真地思索。最后他终于明白了,他忘记了零。这时,我继续引导,对这个学生说:“你能把绝对值范围内的数概括为一种数吗?”全体学生又投入新的思考,这个学生自言自语:“不可能是负数,可能是0,也可能是正数,应该是……应该是非负数。”大家的思路都被引到这个结果上。在这个环节中,如果教师急于纠正,学生并不能深刻反省自己的错误,更不会有后面的自主分析及新概念的获得。只要处理得当,课堂往往会因为学生的错误而更加精彩。

  三、师提问多,生提问少

  现象:现在的课堂对话往往都是教师一问学生一答,学生极少提出问题与同学及老师交流,以教师的单边提问代替本应有的师生双边提问。

  诊断:这种现象是学生在长期的被动学习中形成的不良习惯,更与教师备课中只重视知识性目标的达成,而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有关。

  应对策略: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运用教学机智,激发学生的思维,诱导学生提出各种有价值的问题。在《等腰三角形》一课的课末,我提问道:“大家能把我们学习的有关等腰三角形的知识总结一下吗?”听到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的回答后我说:“大家说的都是我们学过的。可是,这么多的知识,真是太多太乱了。”学生们有所同感,并激发起了解决问题的愿望。他们提出:“可不可以按照学习的顺序将这些知识进行排列?”“如果按照性质所描述的不同方面可以怎么去归纳呢?”“我想按照从三角形的外部到内部的顺序去总结,可是该怎样入手呢?”等等一系列关于如何整理知识的问题,对知识建构进行了思考。然后我不失时机地鼓励学生沿着自己的思路去讨论交流。最后大家一致同意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按照边、角、边与角的关系三个方面去整理。

  此外,教师还应该在班级中倡导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强化学生预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课前的预习过程中有所思有所想。

  只要我们端正教学观,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认真倾听学生的声音,打造平等对话的平台,课堂对话就能取得应有的效果。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作者:陈玉华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921602.html

相关阅读:2017高考数学函数与导数题型训练(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