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地理 来源: 高中学习网


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不能单独生存,它们必须和空气、水、土壤等一系列环境共同生存。科学家分析,在自然界中,老鹰只能吃到大约十分之一的蛇,蛇只能吃到十分之一的蛙,蛙只能吃到十分之一的蝗虫,蝗虫只能吃到十分之一的绿色植物。这个规律叫十分之一定律,也叫能量金字塔。在各种生态系统中,每一种数量必然要受1/10定律的约束,也就是说,各种生物的数量符合能量金字塔定律,生态系统才能稳定,这就是能量金字塔定律与生态平衡。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其他的也会收到影响,生态平衡就会破坏。
生态农业就是遵循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的一种新型农业。它运用现代系统工程的方法,充分利用生物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建立起一个在生态上能自我维持,低输入、高产出的农业生态系统。
传统的农田是简单的生态系统,结构的简单化使作物生产高效率很低。生态农业为了获得更高的效率,运用生态学中生物占据各自生态位的原理,充分利用空间结构,使作物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太阳能。生态农田的作物实行间作、套种,增加了温度、阳光、水分和肥料的垂直利用程度。比如,玉米和大豆、花生间种,它们高矮相间,根系深浅不同,各取所需,这样加大了土壤耕作层和地上空间的利用率,提高了生产效率。
生态农业还促使生物之间进行互利互惠的“共生”,这样,系统内每一种生物的生长,会促进另外一种生物的生长。我国广东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人们利用低地挖地成塘,塘中养鱼;堆泥成基,基上种桑。桑叶喂蚕,蚕沙(蚕粪)蚕蛹喂鱼,鱼的排泄物沉到塘泥中,又成为桑树的肥料。
生态农业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量,使农业与环境协调发展。因此,生态农业是农业的发展方向。
生态农业的特点
综合性
生态农业强调发挥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以大农业为出发点,按“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全面规划,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使农、林、牧、副、渔各业和农村一、二、三产业综合发展,并使各业之间互相支持,相得益彰,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多样性
生态农业针对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资源基础、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情况,充分吸收我国传统农业精华,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以多种生态模式、生态工程和丰富多彩的技术类型装备农业生产,使各区域都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各产业都根据社会需要与当地实际协调发展。
高效性
生态农业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多层次综合利用和系列化深加工,实现经济增值,实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降低农业成本,提高效益,为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创造农业内部就业机会,保护农民从事农业的积极性。
持续性
发展生态农业能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维护生态平衡,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常规发展为持续发展,把环境建设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的同时,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936323.html

相关阅读: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知识提纲:地表形态的塑造(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