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学习如何理解记忆知识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历史 来源: 高中学习网


历史知识的理解,有微观具体知识的理解,还有宏观历史发展线索的理解。

我今天要讲的是复习时的理解。即宏观历史发展线索的理解。

告诉大家一个方法──编织历史知识网络。也可以说是拉线索,拉各种各样的线索。

编织历史知识网络,就是要把一年学到的历史知识有机地串起来,形成历史发展线索。在这过程中,将学会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实现对它们的掌握。比如,中国古代的地方制度(西周分封制;秦郡县制;汉郡国并行制;元行省制);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早期殖民扩张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展(最终形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产生、初步发展、短暂春天、迅速萧条、较快发展、受沉重打击、陷入绝境),世界经济体制的调整与成效(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调整(罗斯福新政、经济指导思想的变化、国家政策)②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③中国有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④中国近现代的对外开放),经济全球化(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等等。

在编织历史知识网络的同时,还要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一定要将知识内容序号化、要点化。对细碎的历史知识进行删繁就简,注重把握主干知识,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正确的知识迁移。

还有很多同学询问是否需要记忆时间,时间对于历史,就象解析几何的坐标一样,坐标定不下来,就无法计算,时间不知道,就无法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进行正确的认识,时间是构成历史的重要因素,因此,学习历史离不开时间。

很多同学说,教科书上的时间太多了,我记不住,怎么办?告诉大家,时间有微观的时间,即具体时间,比如2003年10月15日,提供给人们的是一个相对比较短的时间段,我们可以称之为时间点。而另一个则是宏观的时间,又叫模糊时间,比如,解放战争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等等,这些句子中的时期、以后常常提供给人们的是一个相对比较长的时间段。

高中历史考试中,具体时间,是有标志性的,具有转折意义的时间。这些时间是高中生学习历史以后,应知应会的内容。比如:1840年~1842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1911年辛亥革命、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1919年5月4日五四爱国运动爆发、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等等,这些具体时间,必须掌握。

历史阶段特征有横向,也有纵向。总结横向特征就是由史到论,在熟练掌握知识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出事物发展的本质趋势。例如综合17、18世纪欧美社会的政治、经济、社会主要矛盾、革命性质的变化可以看出这一时期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既建立资本主义正常统治秩序时期。纵向特征可以用建立专题和纵向梳理知识线索的方法进行。

近年历史高考大量引入教材之外的新材料,来创设新情境,提出新问题。而教材原始材料的引入,无疑为培养我们的材料阅读能力和材料处理的应变能力提供了极好素材,奠定良好基础。因而我们在预习历史的过程中不能熟视无睹、轻意放过,不要冷落或遗忘了它们,要主动地学习史料——读懂史料——理解史料,把教材的正文部分和文献资料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文献资料融入正文部分之中。

高三下学期的时候,要争取每天都花一至两个小时在历史上。因为历史有一个特点,容易忘。今天记得滚瓜烂熟的东西很可能第二天就忘得一干二净了。所以复习历史更要注意计划性。除了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外,自己还应有自己的计划,给自己定一个时间表,哪段时间复习哪段内容,注意科学合理,确保能够按时完成。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970193.html

相关阅读:学习高中历史的方法与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