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真我的开展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潜能开发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自我”这个观念是含糊的,如果不加以阐明,就会造成误解。在禅家的眼里,色心所形成的我相,是一般人所谓的自我。这种自我是表层的,往往带着相当的欲心和评价性。因此它的特质是比较和分别,追求的是“比别人好”“胜过他人”和“占上风”。无论是在道德、事业或日常生活,都带着较劲的态度。成功了就高兴自负,失败了就沮丧自卑。这个色心的我不是真我,而是“我”的外衣表象罢了。

  那么,什么是真我呢?你先想想,如果你跟一伙人登山郊游,请问你穿着衣服的颜色、样式、新旧、价格、品牌是否跟登山览胜有关?登山的是你,不是你的衣服,也不是你的地位。登山郊游是你去实现它,而不是你的地位、衣饰去实现它。人生也是一样,人生如旅,实现这趟旅行的是你自己,你的真我啊!

  你当然可以穿上好质料的衣服登山郊游,虽然你买得起,但你并没有因之欣赏到比别人更多的风景。你可能穿着破旧,但风景并不因为这样而失色。问题是你有没有用“真我”来欣赏风景。所以,如果你把生活交给只会比较挑剔的“色心的我”,那就注定有许多烦恼,而那些烦恼会引开你的视野,看不到悦乐光明的一面。如果你让自己交给真我,那么就活泼自在起来。所以,你要放下我相的执著。禅的宗旨是:

  万缘调直。

  当你把虚假的妄缘放下时,就能做到百丈怀海所谓:

  心地若空,

  慧日自现。

  这时真我渐渐展露出光明和积极的力量。在生活适应和工作的表现上,会气定神闲,不慌不乱地展现开来。当一个人能充分运用自己的资源时,一种源源不绝的创意,就会在生活与事业中披露出来。

  禅法中所谓的披露自己,就是用自己的真我去生活,去展现人生。这是说先放下虚妄或不合理的抱负水准,洗涤野心和成见,然后好好去成长,去实现,去过“你自己的丰富生活”。唐朝的云门文偃禅师说:

  要在举起之前,

  放下之后,

  去披露自性。

  这是说,在你走上实现真我之路前,一定要经过一番割舍和努力。未经割舍必然拖泥带水,不能集中心智。没经过一番淬砺,就不可能实现成功的人生。故云:

  尘劳迥脱事非常,

  紧把绳头做一场,

  不经一番寒彻骨,

  怎得梅花扑鼻香。

  总之,你要把握自己根性因缘的“绳头”来生活,要用真我的光明性去发挥它,那就是真我的展现。唐朝时,云门和曹山两位禅宗大师,在这方面的对话是:

  云门问:“要如何才能亲近到这个(指真我)?”

  曹山说:“不要从秘密处去亲近。”

  云门又问:“如果做到了又如何?”

  曹山说:“这就是真的亲近。”

  云门说:“对极了!对极了!”

  在这段对话中,很真实地指出,只有愿意接纳自己的根性因缘,用真我去实现自己,执持平凡踏实的态度,才能活得自在喜悦。禅者总是劝人在色相中,发现真正的“法王身”,它就是真我。故说:

  山河及大地,

  全露法王身。

  这是要你在林林总总的色相中,去披露自己。唐朝的僧肇禅师说:

  中有一宝,

  秘在形山。

  那个自我的宝藏,并没有什么秘密,如果有的话,就是在你自己的根性因缘和日常生活的有形世界之中。

  现在,我们要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那个宝藏呢?更确切地说,我们究竟要用什么方法,才能在日常生活中披露自己,而活得圆满呢?

  许多人以为,只要把万缘放下,就可以披露自己。我发觉,这样是不够的。因为放下虚伪,并不表示展露真实;放下错误,未必表示已步上正途。以下就实际生活的领域,提出四点实践的方法,作为大家砥砺自己、培养康健人生的依据。它们是自由的心智、独特的自己、善群之美和宗教的希望。

  自由的心智

  禅的本意就是心智或心灵的自由,也是真我的披露。但这里所谓的自由不是浪漫或纵欲,而是一种禅定与智慧的展现。

  自由表示一个人有能力承担自己,接受一切生活的考验。因此,一个肯承担的人,不会找借口推卸责任。他愿意面对事实,厘清问题,设法解决。这是健康的态度,是通往自我实现之路。他的心智是无障碍的,能实现的,自由的。

  就精神生活而言,任何人都必须为自己所作所为负责,否则就会陷入困境。负责表示自己的行为具有有效的校正系统,愿意改正和学习,使自我功能渐渐强壮起来。经常找借口为自己开脱责任的人,精神生活往往不够健康,心智也得不到应有的发展。

  人活着是艰苦的,一个个的挑战接踵而来,如果一味想逃避,就会走投无路。如果你愿意面对它,认清问题,设法解决,就能不断成长。而逃避使人精神变得不健康,渐渐地把责任推卸出去,对于四周的情境也越来越模糊,无法有效地响应生活的挑战。许多精神陷于困境的人,是因为不肯负责的结果。

  肯承担肯负责的人,在无形之中学会许多解决问题的能力,陶冶了练达的待人处世经验。他们容易走入顺境,他们的人格显露出自由的特质:

有好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碰到问题不是坐困愁城,而是检讨规划,设法解决。

  富于创意,信心较好。

  能看清事实,容一时的挫败,减少压力和心理负担。

  人若能为自己负责,心智和人格就会不断地成长,能为别人负责,人际适应也会活络起来。负起责任才是自由轻松之道,逃避责任,反而是背负着沉甸甸的包袱,而把自己压垮。心理治疗学家罗洛·梅(Rollo May)说:“恢复健康的心理,必先恢复其责任感,这也同时恢复了他的自由。”

  负责和承担是禅的重要教诫。肯承担的人,就能实现人生的抱负,不肯承担的人,处处逃避,自我功能越来越萎缩,是陷入三涂苦的原因。

  禅法中的“头陀行”就是要磨炼负责的态度,培养自由的心智,让真我得以展现光辉。头陀行可以解释为成功人生的动力,因为肯负责,能激发我们以下几种行为特质:

  真实的行为和态度。愿意诚实地接纳自己,不再自欺欺人,所以能从许多虚伪的意识中解脱出来,能接受自己,自在感也随着出现。

  发现自我价值。无须贬抑或剥夺别人的尊严以彰显自己,自己就能发现尊严,而不再陷入一种自卑的情绪状态。

  从负责中展现伦理的行为。不是为了名誉和掌声才被动地表现道德,而是主动负责,展现道德的本身。

  守得住原则和戒律。不受诱惑,心智是自由的,是独立思考的。

  在我的咨询经验中,陷入心理困境的人,唯一的共同特质就是失去人格中自由的能力。他们从不肯负责到失去自由,从推诿到无奈,从消极到绝望。最后,瘫痪在一堆难题之中。

  独特的自己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因为生来就与别人不同,生活经验和成长的历程都不一样。长期以来,你构筑了自己,所以注定要为自己而活。“你是独特的”这句话,并不是要标新立异,矫俗干名;而是要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实现自己。这就是自我实现。禅家说:

  无须往外追寻,

  要找的正是你自己。

  如果不是依自己的根性因缘来生活,要想幸福简直缘木求鱼。

  成功的生活是依据自己的本质和条件订定目标,把能力和经验开展出来,让心智不断地成长,而获得成功。人若能运用自己的特质,智能就会不断地增长。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 Piaget)认为,智能是在不断地同化和顺化中成长的:

  顺化是指改变现有的智能结构,以适应新的情境变化。

  同化是指吸收了新的经验而使心智成长。

  因此,如果不运用自己的资才,从中不断地努力成长,是不可能成功的。

  我们的文化很重视“长进”的价值。每一个人从小开始,都被教以长进的观念。这是文化中很珍贵的一部分,也是社会文化所以能日新又新的原因。不过,长进的观念却经常被误用了;我们为了激励自己长进,开始拿自己和别人比较。于是比较和竞争成为现代社会中残酷的事实。因为比较,在精神生活上往往造成不能自我接受。

  当自己把比较的眼光投注在别人身上时,心里想的是能和别人一样。别人有的,自己也想有;别人能办到的,自己也以为能。这使他的欲望和抱负水准提高,却忽略了自己的真实。接着,残酷的事实却告诉自己,“我办不到,我差劲!”这样的自我批评,使自己矮化了。相对的,也等于否定自己的价值。

  你想想,要小鸟儿和一只猫在同一个跑道上竞走,是否合理,这样的比较和竞争是否荒谬?你一定会说,鸟儿应该在天空飞,猫儿当然要在地面跑,而且不能比较。那就对了,你的根性因缘和别人不同,就不应该与别人比较。所以,长进的意思不是赢过别人,而是心智世界的自我成长。

  自我成长是生活的真理。人如果拿自己与别人比较,拿别人的目标当自己的目标,就无异放弃了自己,背叛了自己,于是痛苦日深。这痛苦来自两方面:

  失败使他自卑,从而否定了生活价值;成功使他自傲,却失去生活的情趣。

  他不能依自己的根性生活,而有失落感和空虚感。即使是成就,仍然掩不住自我的空虚。于是要借许多娱乐、色情和药物自我麻醉。

  人注定要为自己活出意义和创意的。因为他是唯一的、独特的,他必须肯定自己,实现自己;否则,精神生活就会落空,人格就会出现瑕疵;因为他不能成为一个统整的自己。他开始有了困扰、痛苦,甚至更严重地并发精神疾病。心理治疗学家罗洛·梅的看法是:每个人无论多么想要成为别人,终究是办不到的;每一个人都是不一样的:心智的健全就是要接受这个独特性。

  就人格的观点来看,健康与苦难的分野正是能否接受自己,用自己的本质和经验,成长为他自己。当一个人一味想扮演别人时,必然要出错,不是失败就是精神上的错乱。

  禅就是要你忠实于自己,形成你的个体性。它正是你的本来面目。禅家说:

  诸子莫错用心,

  无人替汝。

  你无法把自己变成别人,别人也不可能替你活出你的本质来。好好地接纳独特的自己,去过实现的生活,那就是“一切现成”地披露了自己的真我。

善群之美

  人活着就一定要和别人相处,因为你不可能离群独居。于是,人际关系成为精神生活的重要范畴。人的自我价值和受尊重的感受,大部分来自社会的适应。罗洛·梅的说法是:“神经质的人,主要特质就是无法和他人和谐地相处。他怀疑别人,觉得四周都是敌人。”

  人如果不敢信任别人,就会觉得处处危机,任何事情都会使他不安。长期下来,不但孤立了自己,而且对别人的敌意也越深。

  敌意和孤立往往阻碍自己的人际交流,影响知识和情感的正常活动。因为破坏了认知的回馈系统,而使自己更易陷入错误。人的社会活动,不只是互助合作和彼此依赖的意义,更重要的是透过人际活动,使我们的人格越来越健全。因此,当一个人对他所生存的社会怀有敌意时,他的精神生活状况是困窘的。

  社会适应的困难是从哪里来的?心理学家大多认为来自自卑情结。最通俗的说法是:人从婴儿、幼儿、儿童渐渐发展到青年和成年,都是在被保护和照顾中成长的,所以在个人的早期依赖经验中,总是留下“卑小”记忆,它就是自卑情结。自卑情结在人生历程中,却成为追求独立、成长和强大的动力,因为他很想摆脱“卑小”,成为强壮的大人。

  在成长过程中,特别是幼年及童年时代,如果缺乏成功的经验,信心会相对薄弱,自卑心就随之加强,而成为个人社会化的障碍。在此必须澄清的是:生活的经验是整体的,成功并非只有好的学业成绩,而是包括解决各种应对进退的经验。有些人学业成绩虽好,但在处理日常事物上经常受到批评,情感上受到过多的压抑,那就有了自卑。因此,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一旦经常受到挫败,都会造成过强的自卑。

  精神生活的最大悲剧是拿自己与别人比。自卑感过重的人,很害怕输给别人。他一张开眼,一打开意识的银幕,所看到的都是“不战而败”的预感。于是,他退却了,他“不战而退”了。这就是自卑的悲剧。

  当然,自卑也可以透过努力克服。那就是寻找自己的优点,设法实现,期许自己超越自己,愿意锲而不舍地努力,发展潜能。但唯一成功之路是:接纳自己,实现自己,才能找回信心,使自己成为“具有价值感”的人。这时,他的信心建立起来了,他意识到自己能与别人平等交流,这就是自在感。

  自卑的情结,是人类成长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种烦恼。在现代社会里,过分强调竞争和名位,以致不能克服这种情结的人越来越多。不能克服自卑的人有两种倾向:

  索性把门关起来,不愿意与别人接触:把过错统统推给别人,说别人不好,这就种下人格异常的成因。或者,不断地责备自己,认为自己不行或不好,长此下去,就容易导致精神官能症。

  设法夸张自己:用种种欺骗、剥夺、虚张声势、自夸的方式膨胀自己。这样的结果,不是犯错、犯法,就是精神错乱。

  人活着不是没有烦恼。禅法中所谓“自性清净”,是要经过修持和历练才办得到的。因此“禅行”之中,仍然强调《华严经》所揭示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它的意义就是不断地学习和成长,丰富自己,才能获得证悟。《六祖坛经》所谓:

  邪来烦恼至,

  正来烦恼除。

  人如果采取消极的做法,让自卑坐大,就会产生麻烦。反之,如果能够依自己的根性因缘去历练和学习,智慧自然增长,自卑情结也就被克服,真正获得解脱。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代表着自己向别人学习,走入人际交流中,克服自卑而不断成长的法门。人如果想让自己健康,展现健全的人格,必须勇敢地接纳自己,努力向别人学习,才能自我肯定,证得自性清净之果。至于离群独居,而以为可以获得清净的,总会坠入精神生活的困境。

  禅所谓的闭关,不是生活的目的,而是在与人同在的成长过程中,透过闭关洗涤种种虚妄,让自己更加清纯觉醒,更能实现自己,披露真我。

  宗教的希望

  宗教是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因为宗教提供了人类寻找自己去来和安身立命之道。宗教的世界,是所有精神活动中最难以理解的范畴。它不属于知性的范畴,却与心灵的根源息息相关。所以它是神秘的,但又是实存的。因为那个不为我们所“知”的世界,不断在影响着每一个人的精神生活。对于宗教的需求和活动,成为人类精神活动中,分量很重的一环。

  宗教赋予生命新的希望,让个人接触到永恒与究竟。这种希望是事实,而不是自我欺骗。宗教不是知性的,而是你愿意起正信时,才能接触到那不可思议的范畴。我们的一切现象界,似乎都在那个范畴之中。我们的智慧、良知、慈悲和勇气,都是从那儿流露出来的,连科学、哲学、文学都与那神秘世界有关。

  人是在越偏离那不可思议处时,才越发神经质,产生迷失或所谓的迷信。当我们越能正信时,就越显得有智慧和光明,这就是觉的世界。依我的观察,越是否定那光明正觉的世界,就越容易产生精神的错乱,越失去那力量的洗涤,就越陷入黑暗与困境。罗洛·梅说得对:

  “那些与宇宙对抗、否定其意义、断绝与它关联的人,无异于与自己内心深处对抗。人的内在自我是和宇宙相连的。人一旦和那个无限格斗,实际上是把利剑刺入自己灵魂深处,人除了发展自我之外,同时要寻求宇宙精神来源的根。”

 

高级的宗教,提供了人类寻找精神根源之道。禅则彻底地打开生命之窗,让你亲证究竟与圆满。只有用精神的法眼去看,才看得到它。诚如禅诗云:

  举手攀南斗,

  回身倚北辰。

  出头天外看,

  谁是我般人。

  当我们接触到宇宙精神根源的法界时,会觉得自己的人生有如一场戏,而且正在透过法界开展着美妙无比的人生。对于那些逆境和挫败,反而觉得是弥足珍惜的珠光宝饰。这时,你不再挑剔自己,没有高下成败,没有是非得失,只看到生命的如来面目。

  禅法就像是一根手指,它指引我们从成见、障碍、占有、贪婪和消极的尘劳中走出来,积极主动地披露真我,同时接触那法界和根本。这时,你已不再狐疑,不再茫然,而人生的顺逆和喜乐,都成为光明法界的一部分,这就自在下来了,狂心也息了。这时,会看到那明历历的自在和圆满,而许多生活的禅机就从那儿流露出来。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qianneng/kaifa/18147.html

相关阅读:深厚的禅定修持
自然发生法
禅心——清醒觉察的心力
色彩松弛法
做到不抱怨的四个步骤-威尔鲍温(不抱怨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