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鄂教版)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语文教案 来源: 网络


第一单元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和会认本组课中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理解课内容。
3、中重点词、句的含义,的写作方法
4、培养主动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习惯。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用要素串连、问题概括、标题追溯、内容借助等方法概括主要内容。
2、指导学生揣摩作者的写作顺序和典型的写作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理解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享受读书的乐趣,交流读书的收获,提炼、出好的读书方法。
2、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组课中的生字新词,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用要素串连、问题概括、标题追溯、内容借助等方法概括主要内容。
单元课时安排:
1 少年旅行队 2课时
2 跟祖父学诗 2课时
3 夏夜 2课时
诗词诵读 舟过安仁 1课时
语乐园(一) 3课时

1少年旅行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并会写本课5个生字,注意“簿”、“茂”的写法。
    2、知道本组诗歌从哪几方面学了少年旅行队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
    3、有感情的朗读课,初步感受散诗的节奏美、韵律美以及浓郁的抒情色彩。
    4、背诵课最后一部分。
  过程与方法:
    1、积累本课生词,并学会运用。
    2、通过充分的读,不同形式的读,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及蕴含的节奏美、韵律美、意境美。
    3、画出重点词语,理解课,体会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通过理解课、朗读课体会出旅行队队员们在旅途中的愉快、兴奋而又满怀向往的心情,以及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渴望到生活的海洋里探索求知,锻炼成长的美好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能结合重点词句理解课内容,体会出旅行队队员们在旅途中的愉快、兴奋而又满怀向往的心情,以及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渴望到生活的海洋里探索求知,锻炼成长的美好感情。
教学准备
   1、课前指导不知学生预习课,查阅作者柯蓝的资料。
   2、制作,创设情景,提示重点语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调动学习热情
   1、同学们,你外出旅行过吗?你觉得旅行的过程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有一支和你们一样喜欢旅行的少年旅行队,感受到了旅行的快乐,让我们与他们一起分享。[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点评:结合生活经验谈话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读----发现与探究
   1、自读课,注意将字音读准。
   2、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3、[出示:“……少年旅行队在生活的海洋探索,在知识的海洋探索。”]师激情引读。诗人从哪几方面写了旅行队在旅途中的所闻、所做?指名读课。
    (点评:教师的激情引读,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朗读这组散诗。你喜欢它们吗?为什么?
  (三)品读----理解与感悟
   1、指导学习方法,学习《出发》
  (1)少年旅行队出发了!我们赶快跟上他们的步伐!请同学们自己有感情地读《出发》这一部分,看看你能读懂什么?从中体会到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
  (2)全班交流。重点理解“我们这是到生活里去,到一个知识的世界里去。”到“生活里去”,到“知识的世界里去”代表什么?“永远”、“长久”有说明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谁能美美地读,读出旅行队员们出发前的期待与渴望?
  (4)[出示“我们不停的探寻,要走遍生活,走遍这个无边的知识世界……”]这里“……”表示什么?试着补充一下。在这之前还有哪里有省略号?试着说一说。
  [出示:“……少年旅行队在生活的海洋探索,在知识的海洋探索。”]这个省略号在句首,它省略的什么?
  (5)学习方法。①细读,了解大体内容,标出不懂的问题。②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③由课留白处展开合理的想象。④有感情朗读。(点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尤为重要。)
  2、请同学们用这种学习方法,从《老师》、《小纸船》、《听广播》、《标本》中选择你最喜欢的,细细品味。
    (点评:根据学生的阅读兴趣,运用学法迁移,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3、小组交流自学成果。
  4、全班交流。有感情的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体会少年旅行队队员在旅途中的心情。
  理解重点:《老师》:“亲爱的老师,生活的老师,你快把我们养大吧!……最重要的实现让我们看到许多困难,然后才看到成功。……”你体会到什么?
  《小纸船》:“看!连一只小纸船都漂得这么久,这么远!”更何况怎样?
  《听广播》:“这种联系在我们的心里,在我们的血液里……”这种“联系”指的是什么?
  《标本》:“不要让一些无用的东西占去了地方……”什么是“无用的东西”?应该记住哪些?
  (点评:设计全班交流的目的是相同诗段的交流为深化认识,不同诗段的交流为交互学习。)
  5、少年旅行队队员们一路唱着欢乐的歌走——齐读《旅行者之歌》。结合课说一说你对“长久的忠实于生活的旅行者”的理解。
  6、背诵《旅行者之歌》。
  (四、总结----拓展与延伸)
  诗中说:“大它使我坚强、镇静,让我长得像一片茂盛的树林。大海它使我心胸开阔,热情汹涌。所有的河流,使我灵巧活泼,永远前进……”
  “大”“大海”和“所有河流”真有这么大的神力吗?你有没有这一类体验?不妨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点评:再次与学生的生活体验联系起,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第二课时
  (一)回顾原
   1、有感情朗读课。
   2、背诵《旅行者之歌》。
   3、将中的好词佳句积累下。
  (二)巩固生字
   1、区分形近字。 簿——薄幢——撞
   2、区分字形。“溪”右半部分的写法;“茂”下半部分的写法。
   3、听写生字。(点评:及时复习,可以巩固学生的知识积累。)
板书设计:
出发→走遍世界
老师→生活处处皆学问       在生活的海洋里探索
少年旅行队  小纸船→对未的憧憬与梦想
标本→采集、研究、保存      在知识的海洋里探索
旅行者之歌→忠实于生活
教学反思:

2 跟祖父学诗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积累中出现的古诗。
   2、理解课内容,体会“我”跟祖父一起学诗的情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感受作者童年跟祖父学诗的快乐。
   4、联系上下,感悟诙谐语言的妙处,并学习仿写这样的句子。
教学重点、难点:能结合重点词句理解课内容,体会“我”跟祖父一起学诗的情景。
教学准备:课前指导布置学生预习课,阅读《呼兰河传》以及萧红有关的书。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师:课前大家都预习了课,请你们说说有什么收获?
  预设学生活动:
  (1)交流生字读音。
  (2)谈中出现的诗句意思和诗的题目、作者等相关知识。
  (3)知道作者是萧红,提到课节选自她的《呼兰河传》。
  2、师:在《呼兰河传》里,萧红用大量的字提到祖父,尽力捕捉她和祖父在一起的细节。为什么萧红对祖父念念不忘呢?今天,我们学习《跟祖父学诗》,看看作者童年跟祖父学诗的情景,去体会她与祖父在一起的感受。
  (二)听一听,初步感受课内容
  1、范读课,生认真倾听。
   过渡:你们喜欢吗?自由读一读吧!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课读通。
  2、自由读。
  3、检查初读情况。
  (三)细读体会,感悟情感
  1、自主学习,批画思考。学生自由朗读课,围绕问题,边读边思,并在书上勾画相关的重点词句,批注自己的体会。
  2、相互交流,感悟情感。
  (1)读完全,你能用一个词概括作者在童年跟祖父学诗时的感受吗?
  预设:快乐、无忧无虑、自由、幸福……
  (2)同学们用了一组美好的词语表现了作者童年跟祖父学诗的快乐。实际上,这也是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你们觉得中哪些地方最能表现“快乐”呢?
  (3)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预设:
  A、早晚念。抓住“早晨……晚上……半夜醒了……”进行交流。
  B、大声喊。抓住“跟着喊”、“比祖父声音更大”、“房盖被你抬走了”、“照样地喊”、“瞎念”、“满口的大叫”等进行交流。
  C、喜欢听。抓住“很好听”、“真好听”、“多好听”、“越念越觉得好听,越念越有趣味”等进行交流。
  D、心情好。抓住“很高兴地跟着喊”、“笑了一会儿”、“我很喜欢”、“我更喜欢”、“高兴起了”、“得意极了”等进行交流。
  (4)你们看,萧红的字很普通,很朴素,但读起觉得很洒脱,很灵动,很孩子气,字里行间洋溢着两个字───快乐!
  (5)指导学生读。

                 第二课时
  (一)回顾原
   1、有感情朗读课。
   2、将中的好词佳句积累下。
   3、回顾全,说说课主要内容。
  (二)体验角色,深化情感
  1、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课,表现人物的特点。
  2、从你们用心的朗读中,你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我”和一个怎样的祖父?
  3、预设学生用“童真”、“童趣”、“顽皮”、“活泼”、“可爱”、“天真”等词语描摹“我”童年的形象。用“慈爱”、“宽容”、“幽默”等词语勾画祖父的形象。
  4、出示:“祖父念一句,我就念一句。”
    “念了几十首以后,祖父开讲了。”
    “但从此再读新诗,一定要先讲,没有讲过的也要重讲。”
    指导学生朗读,从祖父教诗的变化中,你还可以读到什么?(引导、启蒙)
  5、童年是美好的,孩子是快乐的,祖父是宽容的。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课,读出自己的滋味。
  (三)聚焦诗句,比较拓展
  1、古诗是中国传统化的瑰宝。《千家诗》中的诗句讲究韵脚平仄,诵读起声之朗朗,抑扬有致。让我们把课中涉及到的诗句完整地读读吧!它一定如作者所说的“越念越好听”。
  2、学生朗诵贺知的《回乡偶书》、孟浩然的《春晓》、苏轼的《花影》、杜甫的《绝句》、崔护的《题都城南庄》。
  3、联系实际,说说你们是怎么学诗的?有什么体会?
  4、通过学生与“我”学诗经历的比较,谈自己的体会。
  5、多好啊!古老美妙的诗句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儿童,我们的童年在诗情画意中熏陶,我们的童年又充满着诗情画意。课外多读一些诗句,不仅让我们的童年更丰富、更快乐,而且会让我们受益终身。
板书设计:
                     早晚念
                     大声喊
           2 跟祖父学诗快乐
                     喜爱听
                     心情好
教学反思:

3夏 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9个生字。积累好词佳句。
    2、理解课内容,体会中重点句的含义。想像作者在夏日中午逃避午睡的情景,感受作者对生命世界的热爱。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
   过程与方法:
    1、积累本课生词,并学会运用。
    2、通过充分的读,不同形式的读,体会中所表达的情感,及蕴含的意境美。
    3、画出重点词语,理解课,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命世界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能结合重点词句理解课内容,体会“我”对自然、对世界、对生命的热爱。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夏天的中午,你们在干什么?(让学生自由说)
   2、师:每个人的心里,都珍藏着许许多多的往事。在作者罗兰的心里,夏天的中午会有什么特别的经历呢?
   3、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
  (二)听一听,初步感受课内容,
   1、范读课,生认真倾听。
     过渡:你们喜欢吗?自由读一读吧!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课读通。
   2、自由读。
   3、检查初读情况。
  (三)整体感知,摄取画面。
   1、罗兰的字行云流水,优美流畅;罗兰的童年如美丽的画卷,赏心情舒畅。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把你印象最深的画面做上批注或拟出小标题。
   2、交流自己印象最深的画面,或交流拟定的画面小标题。
   3、简单地说说这些字(或“画面“)带给你的感受。
                 第二课时
  (一)回顾原。
  1、有感情朗读课。
  2、将中的好词佳句积累下。
  3、回顾全,说说课主要内容。
  (二)抓住情趣,赏析画面。
  “野花图“片断精读:
  “五颜六色的野花,红的、白的、粉的、蓝的、紫的,还有一半粉一半白、一半蓝一半红的。你简直树不清它们有多少种颜色!这些花在微风中摇动着,带着孩子似的娇羞。”
  1、指明读句子,说说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情景。
    (引导:如果用我们的眼睛去看……如果用我们的鼻子去闻……如果用我们的耳朵去听……)
  2、你们是一群会读书的孩子,能够将优美的字还原到具体的生活情境之中。
    如果能在这个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情感,这读书的能力又上了一层。请大家说说自己体会到的情感。
    预设:学生抓住描写颜色的词语和拟人的句子体会作者快乐的心情。
  3、如果能把自己体会到的情感,用自己有滋有味的朗读表现出,读书的能力更上了一层。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戏蚁图”片断精读:
  “我并不欣赏它们那细瘦的模样,但我欣赏它们的动作,沉着、迅速而有规律。有时,我也担心它们会迷路,当我看见一只蚂蚁走得太远的时候,就用一根小草把它轻轻地拨回。我不知道这样是否会扰乱了它的工作,耽误了它完成任务。”
  1)、读这段话,思考:这段话写了什么?(“我”观看地上的蚂蚁。)
  2)、根据上个片断的学习方法,想像地上一群蚂蚁的忙碌和“我”与之亲近的情景。
  3)、读出作者看蚂蚁时的那种专注和逗蚂蚁的乐趣。
  (三)重点朗读,体会情感。
   出示句子:“小时候的夏日中午,总是这样过去,我从不厌倦那充满生命快乐的花园。”
   1、联系上理解“充满着生命快乐的花园”。
   2、用相近的词语替换“总是”、“从不厌倦”,说说能从中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3、联系前“去享受我自己的中午”,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
   4、读句子,读出童年的“我”对快乐的追求,对生命的热爱。
   出示句子:“花醒着,草木醒着,风醒着,我也醒着,在夏午的阳光里。”
   1、读句子,说说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醒”字重复了四次,它们在句子中分别是什么意思?包含有什么共同的意思?
   3、在夏午。“我”逃避午睡,醒着,是想做什么?(享受花的美丽、草木的芬芳、风的凉爽。。。。。。)
   4、课的语言优美,一个个看似乎平淡乏味的字,在作者的笔下竟可以排列组合得这么神奇,富有魅力,可以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得如此真切。,让我们读读这充满夏日诗意的句子。
  (四)总结。
板书设计:
                      3 夏午
               小时候  逃避午睡 享受充满生命快乐的后花园
               成年以后 逃避午睡 牵挂着窗外的自然
享受生命

教学反思:


古诗诵读舟过安仁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结合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感受小童形象。
   3.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能体会作者对儿童的赞赏、喜爱之情,同时也感受诗人的不泯童心。
   4.用画的方式自由表达所想象的诗冲情景。
教学难点:以读解意,以画悟情。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以前我们学习了哪些写儿童的诗?(牧童)这节课我们也要学习一首写儿童的诗。和《牧童》这一首诗有所不同的是,《牧童》只写了一个小孩子,而这首诗中写了两个十分顽皮的小孩子。你们想知道他们怎样顽皮吗?(想)那我们就一起学习这首杨万里写的《舟过安仁》(板书课题)
  (二)自读感知,理解诗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注意强调读准字音:篙、棹)
  2.小组赛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最准,最流利。
  3.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诗句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篙:撑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杆。
     棹:船桨。
     怪生:怪不得。
     遮头:为头部遮挡住风雨。
     使风:借助风的力量。
  5.汇报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诗的意思。
  (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桨,而撑开了一把伞。难怪他们会在没有下雨的时候打伞,原是想借助风的力量驶船。)
  (三)再读感悟,以画悟情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小组内交流,互相说说你所想象的画面。
  3.请学生描述画面,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请学生用彩色笔把想象的画面画出,再把想对两个顽皮的孩子说的话写在下面。
     (诗中两个孩子的顽皮举动,肯定会让学生有话想说,把这些话写下,老师加以点拨就是思想感情)
  5.汇报展示:用投影仪展示部分学生的画,并让学生加以解说。(以伞借风力让船行驶,肯定是行不通的,但这种举动却反映了两个孩子的聪明和顽皮,同时诗人对两个顽皮孩子的喜爱和赞赏。)
  (四)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感情朗读,带着顽皮、喜爱的情感自由朗读古诗。
  2.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3.诵读古诗。
  (五)拓展活动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儿童的诗,请读给大家听听
《舟过安仁》赏析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和行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
  一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1)“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这可能是诗人闲一瞥发现的情景,当然,两个小孩很快引起了他的注意,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虽坐在船上,却没有划船,竹篙收起了,船桨也停在那里,这不是很奇怪吗?由此可见,此时作者的心情是闲适的,也是比较愉快的,所以才注意到两个孩童的所作所为。
(2)“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这里省略了诗人看到的两个孩子撑伞的事,省略了作者心中由此产生的疑问,而直接把疑窦顿解的愉悦写了出。怎么解开的呢?可能是诗人看到孩童异常的行为,就开始更认真地观察、思考,结果当然是恍然大悟: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也可能是直接就问两个孩子,孩子把原因讲给他听的。不管怎样,知道了原因,作者一定是哑然失笑,为小童子的聪明,也为他们的童真和稚气,于是欣然提笔,记录下这充满童趣的一幕。
板书设计:

收篙 停棹
舟过安仁 怪 无雨张伞 赞赏 喜爱
因 使风
教学反思: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xiaoxue/40356.html

相关阅读:西师版六年级上册七单元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