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关于状元的成长的反思(六)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学龄前教育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翩翩妈 的回复: (写于9/20/2002 7:11:37 PM)

多少人在痛诋应试教育,应试教育也确实有其弊病,但是,创造了中国改革开放奇迹的中坚,几乎都是从应试教育独木桥上走过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觉得悄悄的反思非常有意义。

事实上,所谓应试教育的状元,未必就是考试机器。功夫在诗外,只会应试、缺乏独立学习能力的孩子,其实也不可能站在应试教育的塔尖。很多事情,走到尽头都是相通的。所以,凡事不能绝对化,说快乐教育,就是完全放任孩子;说素质教育,就漠视所有考试;说重视创新,就彻底抛弃传统文化……过犹不及,在这样的时候,老祖宗的中庸思想,在我们彷徨于育儿的首尾两端之际,也会睿智地给我们以点拨。

说来惭愧,我自己也曾算当过高考状元,我曾觉得考试其实是最容易对付的玩艺儿。套句话,我确实在战术上相当轻视考试;嘿嘿,但是在战略上我高度重视考试,怎么呢?抛开考试决定个人的前途不谈,在目前的中国,在关系网无孔不入的中国,唯一公平取士的方式,也只有考试。否则贫寒偏远之士,就更无出头之日了,这个社会,也就没有随时重新调整利益格局和社会阶层的动力与活力了。

当当妈 的回复: (写于9/23/2002 9:18:17 AM)

关于道德与认知、关于挫折与自信、关于纪律与放任、关于传统与新理念,到处都有争论,给人的印象仿佛这两端是水火不容。不料悄悄,从高考复习资料堆里拣出了早教指南,从应试教育的精英“高考状元”的成长道路中,看出了人才培养的共通之处,的确是慧眼独具啊!

曾几何时,传统与新理念,东方与西方教育,被形容得那么水火不容。对任何一极的强调,都会一不小心而造成对另一极的忽视。比如,强调不要限制孩子的发展时,新手妈妈便无所适从:“孩子使劲砸玩具,不管他吧,玩具就砸坏了;管他吧,不就限制了孩子的自由?”可是一强调对孩子要有要求,“不打不成器”的声音立刻就冒了出来。在我们这个以宽松著称的幼儿园,也有来访者看到我们停止干扰他人的小朋友的游戏而不解地说:“你们怎么也限制孩子?”

新理念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从传统中成长出来的。曾有朋友读蒙氏书籍而联想到亚里士多德,台湾蒙氏老师则将蒙氏理念与古代中国教育思想相比拟。“古已有之”这种思路可以让我们认识到方外理念并非那么陌生,更不是洪水猛兽,但如果从此松心,认为自己不需对现阶段做任何调整,也会影响今天的发展。

每一代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过去的想法做法进行调整,往往会强调自己“出新”的部分,但如果“推陈”到“破四旧”的程度,也是民族的悲哀。读旧书的时候,有时竟会对百年甚至千年前的古人产生“心心相印”的感觉。并不是谁比谁笨,历史条件变了,人的想法也会跟着变。割断历史的妄自尊大和不顾历史条件变化而抱残守缺这两者都不可取。

victorma 的回复: (写于9/20/2002 9:34:23 AM)

悄悄所说的家庭教育和学校应试教育之间的矛盾。其实这也是一直困扰我的问题。我们的孩子总归是要走入社会,成为社会的一员,如何使我们的孩子顺利地步入学校,融入社会。可能我们现在会说我会给我的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我不会去强迫他(她)学什么什么。可是当你的孩子真的上了学(我指的是上小学后),谁也不敢保证,因为中国的教育制度就是这样。我周围的同事,无论家庭条件好的还是稍差的,都无一例外地送孩子上辅导班,什么数学班,英语班啦。一到周末就会看到院里的孩子背着书包去上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回想起我的童年生活真是很快乐,经常与大自然接触。现在的孩子真的是少了很多的快乐,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既然我们无力去改变现有的这种应试教育制度,那么我们只有想办法让我们的孩子如何更好地适应这种环境。看了这十三位高考状元的心得,我觉得最重要的倒不是去教孩子多少多少知识,而是教会孩子如何掌握知识的方法和技能。这也就是小巫以前说的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

综观这几个状元的成功,我觉得要多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自尊心、自制力,还有就是要让孩子经历一些挫折。其实有很多伟人都是在挫折中成长起来的。让孩子体会挫折一是可以加强孩子对该事物的印象。二是当以后孩子再次遇到挫折时,可以以很平和的心态来对待,而不至于会手足无措。那就是父母的言传身教,这一点我现在深有体会。我儿子快十九个月了,处于模仿力极强的时期。你刚说完一句,就被他学了去,而且有的话语气和我都很相似。这就使得我们在他面更加要小心翼翼,免得一不留神坏的习惯就被他学了去。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可以说是潜移默化,一点一滴渗透的。如果你要孩子怎么样怎么样,就先想想自己是否是这样的。如果自己还做不到,又怎么去教育孩子去做到呢?所以说孩子成长也是父母的一次成长。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youjiao/409293.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