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和家长谈谈孩子家务劳动能力的培养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家庭教育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有关方面曾对各国小学生每天劳动时间作过统计: 美国孩子每天的家务劳动时间是1.2小时, 韩国孩子每天0.7小时, 英国孩子每天0.6小时,法国0.5小时, 日本0.4小时, 而中国孩子每天家务劳动时间不足0.2小时。 通过对某市机关幼儿园100名6岁儿童的家长问卷调查发现, 有86名家长反映孩子在家什么活都不做, 有9名家长反映孩子在家长的催促下偶尔做点家务活, 有5名家长反映孩子在家能帮助家长做家务活。 中国孩子的劳动习惯, 的确令人汗颜。中国的独生子女在家里有舒适的生活环境, 是父母的掌上明珠, 家长对家务活大包大揽, 于是孩子们缺少了锻炼。久而久之, 便养成了娇气、懒惰的坏习惯。对于年轻父母来说, 应该怎样培养孩子参与家务劳动的能力呢? 一、培养幼儿家务劳动的意识 家务劳动是维持家庭正常生活所不可缺少的, 父母应有意识地让孩子感受到他也是家庭中的一分子, 有责任和义务为这个家做些什么。要让孩子明白, 参加扫地、洗菜、擦桌子等家务劳动是他的义务, 而不是帮别人干活, 这样孩子在干家务时, 就会心甘情愿去做, 而不是讨价还价地讲条件了。最好不要以贿赂的手段利诱孩子做家务劳动, 否则, 没有“实惠”作强化物时, 孩子就不愿干家务活。 许多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总是不舍得让他一起参与家务,等到觉得孩子大了可以帮忙了才开始指挥, 吆喝孩子做这做那, 结果发现孩子根本就不情愿。如果从孩子的幼儿期开始, 就让其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愉快地参加, 而且没有辛苦的感觉, 更不会认为是额外负担。 二、培养幼儿家务劳动的兴趣 首先, 成人要成为孩子热爱家务劳动的榜样。平时父母在做家务时不要因为做家务太累或讨厌做家务而在孩子面前发牢骚,以免给孩子造成做家务活很烦人的印象。父母做家务时可以放点音乐、哼哼歌, 以营造良好氛围。 其次, 让孩子模仿成人做家务。孩子在幼儿期是充满好奇和喜好模仿的, 他们在看到家长整理房间、洗衣服、洗菜时, 会有一种新奇感, 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非常乐意模仿家长做这些家务活。这时, 我们一定要抓住时机,引导孩子做一些十分简单的事情, 如: 洗衣服时, 可以引导孩子洗小手绢、袜子等小件物品; 打扫房间时给孩子也准备一块抹布等。 最后, 要让孩子体会到劳动的快乐。开始的时候可以安排一些能和孩子一起做的家务。当孩子做完一件事情后, 家长一定要给予肯定, 或者在众人面前表扬孩子, 这样孩子便会更加愿意参加劳动。 三、培养幼儿家务劳动的习惯 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 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应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幼儿进行经常的家务劳动。 首先, 应正确看待孩子的年龄特征及个体差异, 因人施教。家长应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 提出相应的要求。如: 三四岁的孩子可以让他们学习饭前摆放餐具、洗手绢、整理图书玩具等; 五六岁的孩子可以让他们学习叠被褥、洗碗、收拾饭桌、扫地等。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尽早学会去做家务劳动, 并能做好, 这是人之常情, 但家长也应看到孩子的实际能力。除了必要的帮助外, 不宜要求过高、过严, 应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 让孩子一点一点进步。 其次, 在习惯的养成中一定要坚持不懈, 持之以恒。孩子刚开始做家务, 往往做得很慢, 有时甚至“闯祸”, 家长不要因此就不让孩子动手, 而要给孩子示范正确的动作, 耐心教他们怎样做, 鼓励孩子坚持劳动。有些家长有时心血来潮, 让孩子做家务, 看到孩子做得不合心意, 便大声呵斥孩子:“看你干的啥? 越帮越忙! ”这样做的后果只会打击孩子做家务的积极性, 让他们形成“你做得好, 你做吧”的消极心态。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长期坚持, 所以合理的要求一经提出, 就应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第三, 用记录表的方式, 评价孩子在家的劳动情况。家长可以设计 “小能手劳动情况记录表”,记录幼儿在家独立生活及劳动的情况。如: 完全独立完成的项目打“√”, 有时独立完成的打“△”, 常需成人帮助完成的打“×”。五六岁的孩子可以设计洗碗、收拾饭桌、扫地、整理书桌书橱、整理床铺等栏目, 请孩子自己把每天做的情况用符号标出来。为了调动劳动的积极性, 开始可以用“贴画”记录, 后来慢慢用打“√”代替。 美国哈佛大学的学者们在进行了长达二十多年的跟踪研究后, 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 爱干家务的孩子与不爱干家务的孩子相比, 成人后失业率为1:15, 犯罪率为1:10, 离婚率与心理患病率也有显著差别。由此可见, 参加家务劳动不仅仅是孩子为父母分忧的权宜之计, 更重要的是它关系到孩子今后的就业成才和生活幸福。因此, 我们要创设良好的条件, 让孩子从小就自然而然地参与并热爱劳动。 总之, 力所能及的劳动是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也是孩子的一门必修课。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zaojiao/889498.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