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12月联考试卷(带解析)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九年级 来源: 高中学习网


长江中学2015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12月联考试卷(带解析)
 
一.选择题(共16分)
1.(1分)下列变化过程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石墨导电 B. 
粉尘爆炸 C. 
金属拉成丝 D. 
活性炭吸附毒气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解:A、石墨导电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粉尘爆炸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金属拉成丝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活性炭吸附毒气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1分)(2014•烟台)下列事实不能证明甲的金属活动性比乙强的是(  )
  A. 自然界中甲元素只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乙元素有单质形式存在
  B. 甲能与盐酸反应而乙不能
  C. 甲能从乙的盐溶液中置换出乙
  D. 化合物中甲元素显+2价而乙元素显+3价

考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A、根据金属的存在状态可以比较金属的活动性;
B、根据金属能否与酸反应可以比较金属的活动性;
C、根据金属能否与盐溶液的反应可以比较金属的活动性;
D、根据化合价不能比较金属的活动性.
解答: 解:A、自然界中甲元素只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乙元素有单质形式存在,说明了甲比较活泼,乙比较稳定,故A不符合题意;
B、甲能与盐酸反应而乙不能,说明了甲活泼性比较乙强,故B不符合题意;
C、甲能从乙的盐溶液中置换出乙,说明了甲活泼性比较乙强,故C不符合题意;
D、根据化合价无法比较金属的活动性,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 比较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有多种方法,可以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来比较,也可以根据与氧气等物质反应的难易程度判断.
 
3.(1分)材料与人类生活紧密相关,下列物品所用的材料不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
  A. 人造骨??钛合金 B. “马踏飞燕”??青铜
  C. 钻石??金刚石 D. 金饰品??黄金

考点: 金属材料及其应用..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据此结合常见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A、钛合金是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A不符合题意;
B、青铜是铜锡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B不符合题意;
C、金刚石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C符合题意;
D、黄金属于金属,属于金属材料,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金属材料的范畴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1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
  B. 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更高
  C. 高炉炼铁的产品是纯铁
  D. 铝制品比铁制品耐腐蚀,说明铝的活动性不如铁

考点: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铁的冶炼..
专题: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A、根据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分析;
B、根据合金的性质与纯金属的性质的关系分析;
C、根据高炉炼铁的产品分析;
D、根据铝的性质分析.
解答: 解:A、在化学反应中伴随着能的变化,有的放热,有的吸热,故A错误;
B、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更高.故B正确;
C、高炉炼铁的产品是生铁.故C错误;
D、铝在空气中易被氧气氧化,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故耐腐蚀,不是铝的活动性不如铁.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所考查的知识属于课本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大,根据已有的知识分析判断.
 
5.(1分)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事    实 解   释
A 书写档案规定必须使用碳素墨水 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B 二氧化碳能使浸有紫色石蕊溶液的纸花变红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
C 焦炭可以把铁从它的氧化物矿石里还原出来 焦炭具有氧化性
D 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化学性质相似但物理性质差异很大 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它们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A. A B. B C. C D. D

考点: 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专题: 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A、根据碳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焦炭具有还原性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金刚石、石墨和C60的排列方式不同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碳素墨水中含有碳,碳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书写的档案能保存很长时间,故选项解释正确.
B、二氧化碳能使浸有紫色石蕊溶液的纸花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选项解释正确.
C、焦炭可以把铁从它的氧化物矿石里还原出来,是因为焦炭具有还原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D、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化学性质相似但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是因为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它们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碳单质的性质与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1分)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A. 电器着火,迅速切断电源
  B. 图书着火,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C. 天然气泄漏,迅速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D. 被围困在火灾区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逃生

考点: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几种常用的灭火器..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A、根据电器着火的处理措施进行分析判断.
B、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火灾不能用水,否则容易受损.
C、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的功能和有毒气体的密度受热会变小判断.
解答: 解:A、电器着火,为防止触电,首先应切断电源,故选项说法正确.
B、图书着火,用泡沫灭火器灭火会损坏图书,应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故选项说法错误.
C、天然气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遇明火等易发生爆炸,关闭阀门、开窗通风,可以稀释天然气、降低温度,防止发生燃烧或爆炸,故该处理事故的方法正确.
D、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的功能,可防止吸入有毒气体或烟尘;有毒气体的密度受热会变小,会聚集在上方,故逃生时应底下身子,故说法正确,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 “安全重于泰山”,防火、防爆问题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故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就成了化学考查热点,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防火防爆的措施、逃生的方法等是解题的前提.
 
7.(1分)下列有关碳及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二氧化碳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
  B. 一氧化碳中毒是由于一氧化碳与血液中的氧气发生了化合
  C. 大气中二氧化碳消耗的途径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D. 金刚石、石墨是碳的单质,而C60则是碳的化合物

考点: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一氧化碳的毒性;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专题: 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A、根据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酸雨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一氧化碳中毒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大气中二氧化碳消耗的主要途径进行分析判断.
D、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根据常见的碳单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产生温室效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一氧化碳中毒是由于一氧化碳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缺氧死亡,故选项说法错误.
C、大气中二氧化碳消耗的主要途径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故选项说法正确.
D、金刚石、石墨是碳的单质,C60是由碳元素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也属于碳的单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大气中二氧化碳消耗的主要途径、一氧化碳的性质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8.(1分)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如图所示的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燃烧与温度有关的是(  )
 
  A. ③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②

考点: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 科学探究.
分析: 根据各个实验条件分析:①中白磷在冷水中,不与氧气接触,不燃烧;②中的白磷在冷水中,与氧气接触,不燃烧;③中的白磷在热水中,不与氧气接触,不能燃烧;④中的白磷在热水中与氧气接触,燃烧.
解答: 解:要证明可燃物燃烧与温度有关,必须保证其他变量相同,如可燃物相同,都与氧气接触.
A、③中的白磷在热水中,不与氧气接触,不能燃烧,不能说明燃烧与温度有关,④中的白磷在热水中与氧气接触,燃烧,不能说明燃烧与温度有关;
故A错误;
B、②中的白磷在冷水中,与氧气接触,不燃烧;③中的白磷在热水中,不与氧气接触,不能燃烧,不能说明燃烧与温度有关,故B错误;
C、②中的白磷在冷水中,与氧气接触,不燃烧;④中的白磷在热水中与氧气接触,燃烧,说明燃烧与温度有关,故C正确;
D、①中白磷在冷水中,不与氧气接触,不燃烧,②中的白磷在冷水中,与氧气接触,不燃烧;不能说明燃烧与温度有关,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化学的学习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学习中总结归纳可燃性的一些物质,以便保存,使用和运输等.
 
9.(1分)为验证Zn、Cu、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下列实验方案中不合理的是(  )
  A. 将Zn、Ag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
  B. 将Cu分别放入ZnCl2溶液、AgNO3溶液中
  C. 将Zn、Cu、Ag分别放入AgNO3溶液中
  D. 将Zn放入CuCl2溶液中,将Cu放入AgNO3溶液中

考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验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否合理,可根据“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进行分析判断,通过分析方案所能得到的结论,确定是否能得出Zn、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解答: 解:A、将Zn、Ag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锌与硫酸铜反应置换出铜,说明了活动性锌>铜;Ag不能与硫酸铜反应,说明了活动性Cu>Ag;由此可得的三种金属活动性Zn>Cu>Ag;故该方案合理.
B、将Cu放入ZnCl2溶液中,Cu不能与ZnCl2溶液反应,说明了活动性Zn>Cu,Cu放入AgNO3溶液中,Cu能与AgNO3溶液反应,说明了活动性Cu>Ag,由此可得的三种金属活动性Zn>Cu>Ag;故该方案合理.
C、将Zn、Cu、Ag分别放入AgNO3溶液中,Zn、Cu均能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银,说明了活动性Zn>Ag、Cu>Ag,无法确定Zn、Cu的活动性强弱,故该方案不合理.
D、将Zn放入CuCl2溶液中能生成铜,说明了活动性Zn>Cu;将Cu放入AgNO3溶液中能置换出银,说明了活动性Cu>Ag;由此可得的三种金属活动性Zn>Cu>Ag;故该方案合理.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金属活动性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应用“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0.(1分)下列关于“物质??用途??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活性炭??净水剂??吸附性 B. 干冰??制冷剂??升华吸热
  C. 石墨??做电极??优良的导电性 D. 一氧化碳??冶炼金属??可燃性

考点: 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二氧化碳的用途;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专题: 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主要运用活性炭、干冰、石墨、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分析来解决.
解答: 解:A、活性炭用于净水剂,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故A说法正确.
B、干冰用于制冷剂,是利用了干冰易升华,能吸收热量的性质.故B说法正确.
C、石墨用于做电极,是利用了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故C说法正确.
D、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是利用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不是可燃性.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D.
点评: 对于重要的物质,既要掌握它的性质,又要掌握其用途.
 
11.(1分)一般情况下,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但镁条能在CO2中剧烈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Mg+CO2 2MgO+C.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反应说明镁着火时不能用CO2扑灭
  B.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 镁是还原剂,发生了还原反应
  D. 该反应中CO2能支持燃烧

考点: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置换反应及其应用;还原反应..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可以用作灭火剂,但是在特殊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用来灭火,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解答: 解:A、镁能够在二氧化碳中燃烧,所以镁着火时不能用二氧化碳扑灭,该选项叙述正确;
B、反应物、生成物都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该选项叙述正确;
C、该反应中,镁夺去了二氧化碳中的氧元素是还原剂,发生了氧化反应,该选项叙述不正确;
D、二氧化碳在通常情况下不支持燃烧,但是能够支持镁的燃烧,该选项叙述正确.
故选:C.
点评: 氧气是常用的助燃剂,但是在特殊情况下,二氧化碳也可以用作助燃剂,要注意理解.
 
12.(1分)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O2 CO 将气体点燃
B   N2 O2 通过灼热的铜网
C Cu Zn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D FeCl2 CuCl2 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A. A B. B C. C D. D

考点: 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金属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 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 解: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Zn能与过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铜不与稀盐酸反应,再过滤,洗涤,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过量的铁粉和CuCl2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铜,再过滤除去不溶物,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A.
点评: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3.(1分)某无色气体可能由H2、CH4、CO、CO2中的几种组成.将些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浑浊;将剩余气体导出,经干燥后点燃,罩在火焰上方的干燥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该混合气体的组成不可能是(  )
  A. CH4、CO2 B. H2、CO2 C. H2、CH4、CO D. CH4、CO、H2、CO2

考点: 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专题: 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
分析: 根据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能够点燃,罩在火焰上方的干燥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进行解答.
解答: 解: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定含二氧化碳气体;能够点燃,罩在火焰上方的干燥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说明有甲烷或氢气或甲烷和一氧化碳.所以原混合气体可能组成是H2、CO2或CH4、CO2或CH4、CO、CO2或CH4、CO、H2、CO2.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混合气体的组成判断,难度不大,做题时注意从物质反应的典型现象入手判断.
 
14.(1分)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目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与温度达到着火点 证明铁生锈是水和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A. A B. B C. C D. D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电解水实验;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 A、根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及碳酸的酸性证明方法分析,
B、根据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分析;
C、要研究燃烧的条件,通过控制变量的方法做对比实验;
D、证明铁生锈的条件,还缺少一个没有水存在的对比实验.
解答: 解:A、将二氧化碳倒入盛水的塑料瓶中,拧紧瓶盖后瓶子变瘪,只能证明二氧化碳溶于水或和水反应,不能证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应该通过加入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证明,故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所以可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能达到实验目的;
C、铜片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只能证明燃烧与温度是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有关,不能证明是否需要氧气,需要在盛热水的烧杯里放适量的红磷,故不能达到目的;
D、铁生锈是铁与水、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图示实验只能说明铁在水中不易生锈,应补充一个铁钉不与水接触的实验即在干燥的空气中,故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一些验证实验的设计成功的关键,以及控制变量法的正确应用,难度较大,关键是明确各实验的原理.
 
15.(1分)(2013•河北)把等质量的X、Y、Z、M四种金属分别加入到同体积、同浓度的足量稀盐酸中.再把X加入到Z(NO3)2溶液中,M加入到YNO3溶液中.反应关系如图所示.据此判断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A. Z>X>M>Y B. X>Z>M>Y C. X>Z>Y>M D. Y>M>Z>X

考点: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排在氢后面的则不能;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一般可以将位于其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根据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情况,判断金属的活动性.
解答: 解:由反应关系图1可知:X、Y、Z、M四种金属,分别投入稀盐酸中时,只有X、Z有反应;说明X、Z的活泼性大于Y、M;又因为金属活动性越强的金属,与酸反应时速度越快,根据图象可以看出X与酸反应时快,所以可判断X的活动性大于Z,故选项A、D错误;
从把X加入到Z(NO3)2溶液中,M加入到YNO3溶液中,反应的关系图可以看出X能把Z置换出来,M能把Y置换出来,根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一般可以将位于其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可以得出X的活动性大于Z的活动性,M的活动性大于Y的活动性,故选项B正确,选项D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从置换反应能否发生的角度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好题.
 
16.(1分)有氮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40g,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0%.使该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充分反应后.再将气体通入过量的石灰水中,能得到白色沉淀的质量为(  )
  A. 30g B. 50g C. 100g D. 150g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出碳元素的质量,而这些质量的碳元素转化为二氧化碳后又与氢氧化钙反应转化为碳酸钙中的碳元素,所以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混合物中的碳元素质量与碳酸钙中碳元素的质量相等.
解答: 解:氮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40g,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0%,故碳元素的质量为40g×30%=12g,12g的碳元素转化为二氧化碳后又与氢氧化钙反应转化为碳酸钙中的碳元素,所以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混合物中的碳元素质量与碳酸钙中碳元素的质量相等.
设碳酸钙的质量是x
x× =12g
x=100g
故选C
点评: 此题不用分别计算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质量,只需知道不管是原来的二氧化碳,还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生成的二氧化碳,其中含有的碳元素都来自原混合物中的碳.
 
二、填空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0分)
17.(4分)按下列要求写出化学符号
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Al 
②2个碳酸根离子 2CO32? 
③用于人工降雨的干冰 CO2 
④铁锈的主要成分 Fe2O3 .

考点: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 解:①地壳含量较多的元素(前四种)按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氧、硅、铝、铁,其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其元素符号为:Al.
②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碳酸根离子可表示为:2CO32?.
③用于人工降雨的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其化学式为:CO2.
④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的化学式是Fe2O3.
故答案为:①Al.②2CO32?.③CO2.④Fe2O3.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8.(4分)如图A、B、C、D、E、F都是我们已学过的含氧元素的物质.(图中“→”表示物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E是单质,其它均是化合物.化合物B和D的组成元素相同. 化合物C和F的组成元素也相同.A是实验室常用的燃料,常温下为无色有气味的液体,属于可再生能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6.
(1)写出A的化学式 C2H5OH .
(2)写出B→D和C→E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CO2+C 2CO 、 2H2O 2H2↑+O2↑ .
(3)B与D组成元素相同,但化学性质不同,其原因是 分子构成不同 .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框图型推断题.
分析: 根据A、B、C、D、E、F都是我们已学过的含氧元素的物质,E是单质,其它均是化合物,因此E是氧气;化合物B和D的组成元素相同,因此可以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相互转化,化合物C和F的组成元素也相同,且C和氧气可以相互转化,因此C是水,F是过氧化氢;A是实验室常用的燃料,常温下为无色有气味的液体,属于可再生能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6,且反应产生水和B?含碳化合物,因此A是酒精,B是二氧化碳,则D是一氧化碳,带入验证符合转化关系.
解答: 解:A、B、C、D、E、F都是我们已学过的含氧元素的物质,E是单质,其它均是化合物,因此E是氧气;化合物B和D的组成元素相同,因此可以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相互转化,化合物C和F的组成元素也相同,且C和氧气可以相互转化,因此C是水,F是过氧化氢;A是实验室常用的燃料,常温下为无色有气味的液体,属于可再生能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6,且反应产生水和B?含碳化合物,因此A是酒精,B是二氧化碳,则D是一氧化碳,因此:
(1)A是酒精,化学式为:C2H5OH;
(2)B→D是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下反应产生一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为:CO2+C 2CO;
C→E的反应是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反应的方程式为:2H2O 2H2↑+O2↑;
(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化学性质不同,其原因是每个分子中氧原子的个数不同,即分子结构不同;
故答案为:(1)C2H5OH;(2)CO2+C 2CO; 2H2O 2H2↑+O2↑;(3)分子构成不同.
点评: 本题为框图型物质推断题,完成此类题目,可以依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框图,找准解题的突破口,直接得出物质的化学式,然后顺推或逆推或由两边向中间推得出其他物质的化学式.
 
19.(7分)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建设“低碳城市”已成为人类的追求.
 
(1)随着人类消耗化石燃料煤、天然气和 石油 的急剧增加,导致 温室效应 增强,全球气候变暖.
(2)2015年青奥会即将在南京举行,为了控制汽车尾气给空气造成的污染,南京近期投入了一批液化天然气公交车(如图1).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2O2 CO2+2H2O .
(3)煤燃烧排放出 SO2 (写化学式)等气体污染物,与雨水作用可形成酸雨,脱硫工程可以适度减少其影响.为提高煤的利用率,减少污染,可将煤转化为可燃性气体,其微观示意图如图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2O(气) CO+H2 ,属于 置换反应 反应(基本反应类型).
(4)请举一例说明日常生活中符合“低碳生活”的做法 以自行车代替汽车出行 .

考点: 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自然界中的碳循环;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化学与能源.
分析: (1)煤、石油和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3)煤中含有硫,燃烧时能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能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能被氧气氧化成硫酸;
根据反应的微观粒子示意图,可以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减少机动车的使用,能够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解答: 解:(1)随着人类消耗化石燃料煤、天然气和石油的急剧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候变暖.
故填:石油;温室效应.
(2)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 CO2+2H2O.
故填:CH4+2O2 CO2+2H2O.
(3)由微观示意图可知,碳和水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O(气) CO+H2,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故填:C+H2O(气) CO+H2;置换反应.
(4)以自行车代替汽车出行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从而能够减缓温室效应.
故填:以自行车代替汽车出行.
点评: 碳和水在加热条件下反应时,应该是碳和水蒸气反应,因此水后面应该注明气体,生成的氢气后面不用加箭头.
 
20.(5分)2015年12月2日,“嫦娥三号”探测器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首次实现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勘察.
(1)“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的第三级采用燃料是液氢、助燃剂是液氧. 液氢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2H2O ,液氢应用于航天领域的优点是 热值高,产物不污染环境 .氢能源是最理想的燃料,目前广泛使用还存在困难,如: 生产成本高 (写一个).
(2)“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的一、二级火箭用偏二甲肼(C2H8N2)和四氧化二氮(N2O4)作推进剂,两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8N2+2N2O4 3N2↑+2X↑+4H2O↑.试推断X的化学式为 CO2 .
(3)“嫦娥三号”的“玉兔”月球车可从携带的锂电池储备一定的能源.锂电池的工作原理是锂与二氧化锰反应生成LiMnO2,从能量转化角度看,该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 电能 .

考点: 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
专题: 化学与能源.
分析: (1)根据液氢燃烧能生成水,不污染环境,同时放出大量的热进行解答;
(2)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进行解答;
(3)根据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但是总能量不变进行解答.
解答: 解:(1)液氢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
故填:2H2+O2 2H2O.
液氢应用于航天领域的优点有:热值高;产物是水,无污染.
故填:热值高,产物不污染环境.
目前广泛使用氢能源还存在困难有:生产成本大,储存和运输不方便,易燃易爆不安全等.
故填:生产成本高.
(2)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和C2H8N2+2N2O4 3N2↑+2X↑+4H2O↑可知,X的化学式为CO2;故填:CO2.
(3)锂与二氧化锰反应生成LiMnO2的过程中,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故填:电能.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氢气的化学性质、氢能源的优缺点、常见的新能源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21.(9分)(1)目前世界上一半以上的铜用于电力和电信工业,是因为铜具有 C (填字母)
A.导热性     B.延展性       C.导电性       D.金属光泽
(2)我国第四套人民币的硬币从1999年开始发行,一元为钢芯镀镍(Ni ),五角币为钢芯镀铜合金,一角币为铝合金或不锈钢.在选择铸造硬币的材料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 BCD (选填序号).
A.金属的导电性                B.金属的耐腐蚀性
C.金属的硬度与耐磨性          D.金属价格与硬币面值的吻合度
①镍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正二价镍的化合物,并放出氢气.其反应没有铁与酸反应剧烈.镍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i+2HCl?H2↑+NiCl2 .
②用镍片、硫酸亚铁溶液和 硫酸铜溶液 溶液做实验也能判断Ni、Fe、Cu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Fe>Ni>Cu .
(3)若将一定质量的Zn放入CuCl2和MgCl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可溶性化合物)是 ZnCl2和MgCl2 .
(4)活动课上小明将一枚五角币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发现表面变黑.
【假设与预测】假设I.五角币加热变黑,是因为酒精灯内焰的黑烟附着在五角币的镀铜上;
假设Ⅱ.五角币加热变黑,是因为五角币上的镀铜与 氧气 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与事实】
实验一:用洁净的干布擦一擦五角币上的黑色物质,黑色物质不易被擦去;再另取一枚五角币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片刻,五角币也变黑.
实验二:取一块铜片放入小试管中并塞上橡皮塞,然后用酒精灯加热直至试管中铜 片变黑;再将铜片反转到另一面,加热片刻,铜片不再变黑.
【解释与结论】上述实验一和实验二证实,假设 Ⅰ 不成立.
【表达与交流】铜片在空气中加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Cu+O2 2CuO .

考点: 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1)根据铜的物理性质分析;
(2)根据金属的性质和活动性分析;
(3)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分析,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4)根据铜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及生成物分析.
解答: 解:(1)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所以铜被广泛应用与电力和电信工业,故选C;
(2)在选择铸造硬币的材料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金属的硬度;金属的抗氧化性;材料的可取性;材料的成本等,故选BCD;
①镍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并放出氢气.镍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i+2HCl?H2↑+NiCl2;
②用镍片、硫酸亚铁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做实验,镍片能从硫酸铜中置换出铜,但不能从硫酸亚铁溶液中置换出铁,这说明镍的活动性比铁小比铜大;
(3)将一定质量的Zn放入CuCl2和MgCl2的混合溶液中,由于Zn的活动性比铜大比镁小,它不能置换出镁,所以滤液中一定有ZnCl2和MgCl2;
(4)五角币加热变黑,根据实验一、实验二的现象,说明铜能与氧气发生反应,铜片在空气中加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Cu+O2 2CuO.
故答案为:(1)C;
(2)BCD;
①Ni+2HCl?H2↑+NiCl2;
②硫酸铜溶液;Fe>Ni>Cu;
(3)ZnCl2和MgCl2;
(4)氧气;Ⅰ;2Cu+O2 2CuO.
点评: 本题综合性很强,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全面地考查了金属的有关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22.(7分)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A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KMnO4 K2MnO4+MnO2+O2↑ ,还需补充的仪器是 酒精灯 .
(2)实验室用B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CO3+2HCl=CaCl2+CO2↑+H2O ,装置中要改正的是 将集气瓶口向上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观察到 燃烧的木条熄灭 ,说明集气瓶中已充满二氧化碳.
(3)将上述实验收集的一瓶气体倒扣在燃着的蜡烛上(如图C所示),观察到蜡烛火焰更加明亮,一段时间后逐渐熄灭,则集气瓶中原有的气体是 氧气 .
(4)成语“釜底抽薪”的本意包含着灭火的原理,下列灭火方法也依据这个原理的是 C 
A.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                             B.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C.砍掉树木形成隔离带                               D.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

考点: 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 (1)A装置中,试管口塞了一团棉花,说明是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2)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可以选择收集、验满的方法;
(3)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氧气能够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4)釜底抽薪体现的是一种常用的灭火方法,它利用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将锅底的柴火抽走,就没有了可燃物,起到灭火的作用.
解答: 解:(1)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K2MnO4+MnO2+O2↑,因为反应需要加热,还需补充的仪器是酒精灯.
(2)大理石或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装置中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不正确,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应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应该将集气瓶口改为向上;
把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燃烧的木条熄灭,说明已经收集满;
(3)将上述实验收集的一瓶气体倒扣在燃着的蜡烛上,观察到蜡烛火焰更加明亮,说明该气体能够促进蜡烛的燃烧,是氧气;
(4)A、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是隔绝空气灭火,与“釜底抽薪”灭火原理不同,故A错误;
B、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是利用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和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的原理,隔绝空气灭火,与“釜底抽薪”灭火原理不同,故B错误;
C、砍掉树木形成隔离带,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达到灭火的目的,与“釜底抽薪”灭火原理相同,故C正确;
D、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是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灭火,与“釜底抽薪”灭火原理不同,故D错误.
故选:C.
故答案为:
(1)2KMnO4 K2MnO4+MnO2+O2↑、酒精灯;
(2)CaCO3+2HCl=CaCl2+H2O+CO2↑、将集气瓶口向上、燃烧的木条熄灭;
(3)氧气;
(4)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二氧化碳、氧气的性质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规范性,特别要注意配平,因为配平的过程是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过程.
 
23.(4分)某化学小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A处放二氧化锰,B处放木炭,C中放澄清石灰水.实验记录:
①使装置内充满氮气.②在B处点燃酒精灯,木炭不燃烧,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熄灭酒精灯;关闭K(其目的是 防止C中液体倒吸 ).③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取下注射器,吸入过氧化氢溶液,插入胶塞,注入液体,同时打开K,A处产生气体,B处木炭不燃烧,C中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④在B处点燃酒精灯,观察到 木炭剧烈燃烧,发白光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C处发生的现象 CO2+Ca(OH)2?CaCO3↓+H2O .上述实验说明 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木炭的着火点 .
 

考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氧气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②根据装置内压强减小,会使液体倒吸分析;
④根据燃烧的条件及木炭燃烧的现象、生成物的性质分析回答.
解答: 解:
②在熄灭酒精灯时,装置内压强减小,关闭K能防止C中液体倒能吸.
④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反应生成氧气,由于木炭没有达到着火点,所以木炭不会燃烧,也就不会产生二氧化碳,所以石灰水不变浑浊,说明物质只有氧气不会燃烧;在B处点燃酒精灯,当达到木炭的着火点后,与氧气接触,木炭燃烧(同样是和氧气接触,加热达到着火点就燃烧,不加热就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和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实验③有氧气、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燃烧;在④中有氧气、木炭的温度达到了着火点能燃烧.说明了:木炭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木炭的着火点.
故答案为:②防止C中液体倒吸;④木炭剧烈燃烧,发白光;CO2+Ca(OH)2?CaCO3↓+H2O;  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木炭的着火点.
点评: 本题变相考查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燃烧的条件,是考试和重点.
 
三、计算题(共4分.)
24.(4分)(2014•德州三模)化学小组同学欲测定铜锌合金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1)甲方案:取10g合金粉末,加入少量稀硫酸后,收集到0.1g氢气,计算合金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7.5%.老师指出其测定结果不准确,原因是 加入少量稀硫酸后,合金中的锌是否完全反应无法确定 .
(2)乙方案:取10g合金粉末,加入足量硫酸铜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烘干,测得固体质量为9.9g.计算合金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 (1)只有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才能保证合金中的锌完全反应;
(2)锌和硫酸铜反应置换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根据生成铜的质量可以计算锌的质量,进一步可以计算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
解答: 解:(1)因为加入的是少量的稀硫酸,不能保证合金中的锌完全反应,所以计算结果不准确.
故填:加入少量稀硫酸后,合金中的锌是否完全反应无法确定.
(2)解:设合金中锌的质量为x,
  Zn+CuSO4?ZnSO4+Cu,
  65              64   
  由对应关系可知,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差为:65?64=1,
  65               1    
   x           10g?9.9g
 = ,
x=6.5g,
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100%=35%;
答: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35%.
点评: 要注意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烘干,测得固体质量为9.9g,这9.9g固体铜中包括反应生成的铜和合金中的铜.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chusan/265289.html

相关阅读:2014-2015九年级化学期末复习测试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