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河北省正定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二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试卷说明:

河北省正定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一、选择题(40小题,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 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A.寒冷时出现寒颤B.接受抗原刺激后,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C.从平原到高原,有的人出现肺水肿症状D.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2.下列有关血糖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下丘脑既可以使血糖升高,又可以使血糖降低B.血糖升高是神经调节,血糖降低是体液调节C.血糖升高是体液调节,血糖降低是神经调节D.下丘脑可以使血糖升高,垂体使血糖降低3.体温调节中枢和体温感觉中枢分别在 ( )A.脑皮层,下丘脑 B.下丘脑,大脑皮层C.下丘脑,下丘脑 D.大脑皮层,大脑皮层4.用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连续饲喂正常成年小白鼠4周,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白鼠表现为( )A.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B.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C.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D.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5. 绿色植物倒伏后,它的茎杆能部分恢复直立状态,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受重力影响 ,向地性 B.受重力影响,背地性C.受水的影响,向水性 D.受光的影响,向光性6.右图表示正常人肝组织细胞的结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的液体成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肝细胞中含有胰岛素基因和血红蛋白基因B.液体①中含有胰岛素和血红蛋白C.胰岛素能促进肝细胞中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D.图中①②③④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7. 吊针(静脉注射)时,药液进入人体后到发挥作用经过的一般途径是( ) A.血浆→组织液→淋巴→靶细胞 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C.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8. 右图表示神经元联系的一种形式,与此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A.刺激a处,会导致b处兴奋或抑制,c处也发生电位变化B.刺激b处,不会引起a和c处发生电位变化C.刺激c处,a和b处都会产生兴奋D.刺激a处,b、c同时产生兴奋或抑制9. 下面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②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③下丘脑是体温感觉的高级中枢,不是体温调节的高级中枢④下丘脑通过相关神经的作用可以促进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⑤内环境渗透压的增高使下丘脑某部位产生的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引起渴觉A. ①②③ B. ①④⑤ C. ②④⑤ D. ②③④10.下图所示实验能够说明( )A.病毒抗原诱导B细胞分化的作用 B.浆细胞产生抗体的作用C.病毒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 D.效应T淋巴细胞的作用11. 研究发现两种现象: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②给动物注射某种细菌之后获得物质乙,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则这两种物质中( )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C.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原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12. 下下图表示正常哺乳动物体内多种分泌细胞及它们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以下对该图中相关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激素A和B分别是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B. 图中激素C在血液中的含量能起到反馈调节的作用C. 手术摘除成年小白鼠分泌图中激素C的腺体,一段时间后,该小白鼠表现为细胞氧化分解代谢增强D. 图中激素C作用的靶细胞是肝脏和骨骼肌13. 下图表示人体缩手反射的相关结构(虚线内表示脊髓的部分结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要检测反射弧是否完整和正常,可在⑤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B.若抑制某神经元的呼吸作用,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都存在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D.在②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大脑皮层会产生痛觉14.在人体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 )A.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的结合 B.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合成C.丙酮酸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D.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分解成葡萄糖15.免疫是机体的一种重要的保护性功能。下列不属于免疫过程的是( )A.花粉引起体内毛细血管扩张 B.移植的器官被排斥C.抗SARS病毒的抗体清除SARS病毒 D.青霉素消灭肺炎双球菌【解析】试题分析:花粉引起体内毛细血管扩张,是一种过敏反应,是因为过敏原花粉再次进入人体后,与人体内16.取一只小鼠的皮肤,分别移植到切除和不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身上,切除胸腺鼠的皮肤移植更易成功。这个实验结果说明对异体皮肤排斥起重要作用的是( )A.造血干细胞 B.T淋巴细胞 C.B淋巴细胞 D.吞噬细胞17. 下列关于正常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前者随后者变化的情况与右图走势不相符的是( )A.抗利尿激素分泌量——饮水量B.T细胞浓度——HIV浓度C.胰岛素浓度——血糖浓度D.促甲状腺激素浓度——甲状腺激素浓度【解析】试题分析:随着饮水量的增加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减小,A正确。随着HIV浓度的18. 下列统计结果误差与其他选项不同的是( )A.样方法:在个体密集区取样B.标志重捕法:生物第二次被捕获的难度加大C.丰富度调查:不统计不认识的物种D.抽样体检测法:在未经摇匀的酵母菌培养液下层取样19.下列哪种现象没有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的是( )A.根的向地性 B茎的背地性 C顶端优势 D除草剂的使用20. 当植物受到环境刺激时,下图所表示的生长素分布与生长的情形正确的是(黑点代表生长素的分布) ( )A.①④⑥ B.②④⑧ C.③⑤⑥ D.②⑤⑦21. 盛花期的连续暴雨影响植物的正常受粉,为防止减产,采用喷施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此举对下列哪种植物有效 (  )A.小麦 B.玉米 C.黄豆 D.辣椒22.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40年间的变化情况如下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表中数据是在植物丰富的区域采用样方法获得的B.该农田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垂直结构的体现C.表中草本植物的丰富度最高D.该区域中所有草本植物、所有灌木植物、所有乔木和所有生活的动物构成了该群落23.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描述正确的是( )A.种群都具有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数量特征B.种群密度总是随着种群出生率的增大而增大C.群落中不同种群间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D.群落演替总是从地衣阶段走向森林阶段24.下列4个种群不同年龄的个体数曲线图中,表示衰退型种群的是( )25. 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的正确说法是( )A.“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B.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C.“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与时间无关D.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26. 下图表示3个共存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图a和图b中3个物种的资源利用状况不同,由图可知( )A.图a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 B.图a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 C.如果资源有限,图a中物种2有被排除的危险,图b中物种3有被排除的危险 D.两图中的物种间的种间斗争激烈程度相等27. 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期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B. 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C. 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D. 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28. 右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 )A.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量D.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29. 下列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是群落内部因素的变化B.群落演替主要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冰川泥地上进行的演替都属于次生演替C.在群落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是群落的演替D.演替过程中由草本植物阶段渐变为灌木阶段,主要原因是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阳光30.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结构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种成分组成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都以热量形式散发到大气中C.森林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大于草原生态系统D.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可以通过食物链、食物网这种渠道进行的31. 下列属于生态系统功能过程描述的是①生产者的遗体、残枝、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经其呼吸作用消耗②在植物→鼠→蛇这条食物链中,鼠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③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通过“跳舞”动作“告诉”同伴去采蜜④植物将大气的CO2转化成为含碳有机物进入生物群落,最后又重新回到大气中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32. 若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共有五个种群,其能量调查如下表所示:根据表格数据,能得出的结论是A.甲的生物量一定比乙小B.5种生物形成的食物链是:戊→乙→丙→甲→丁 C.甲一定是初级消费者D.乙和丙是竞争关系33. 下表示动物利用食物的过程。正确的分析是 ( )A【解析版】河北省正定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生物)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er/212008.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