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二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试卷说明:

徐州市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纤维(qiān) 醴酪(lào) 龟裂(jūn) 星宿(xiù) 框架(kuàn?) B.妊娠(shēn) 巢穴(xuè) 逶迤(wēi) 隽永(juàn) 机械(xiè) C.作坊(zuō) 船坞(wù) 自诩(xǔ) 气氛(fēn) 栖居(qī) D.瓶颈(jìn?) 笑靥(yè) 谂知(shěn) 飓风(jù) 精湛(zhàn)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经过十年的科学考察,该研究小组认为,目前国内具有如此独特的适于华南虎种群自然繁衍的生态环境,已经不多了。B.大学毕业生不应该只关注一己之屈伸,一家之饥饱,真正需要关注的是作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个体对于全体、社会、他人的责任和义务。C.金融危机波及全球,我国民营企业遇到了困难和挑战十分严重,在改革开放30年中创造了经济奇迹的广东民营企业能挺过这一关吗?D.只有走以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语序是(只填序号)(4分)粘在铜胎上的图画全是线条画,而且一般是繁笔,没有疏疏朗朗只用少数几笔的。这里头有道理可说。 ▲ 。 ▲ 。 ▲ 。 ▲ 。还有,一件器物的表面要经过几道打磨的手续,打磨的时候着力重,容易使色料剥落。现在在表面粘上繁笔的铜丝图画,实际上就是把表面分成无数小块,小块面积小,无论热胀冷缩都比较细微,又比较禁得起外力,因而就不至于破裂、剥落。①其次,景泰蓝内里是铜胎,表面是涂上的色料,铜胎和色料,膨胀率不相同②景泰蓝要涂上色料,铜丝粘在上面,涂色料就有了界限③譬如柳条上的每片叶子由两条铜丝构成,绿色料就可以填在两条铜丝中间,不至于溢出来④要是色料的面积占得宽,烧过以后冷却的时候就会裂4.下面一段文字是为司马迁写的一段“颁奖词”,请你从《史记》中的周公、孔子、韩信和荆轲四个人物中任选一个,仿写一段颁奖词。要求:①吻合人物的事迹,突出人物精神;②句式与例句相同;③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④不超过70 字。(5 分) 司马迁:忘却荣辱,弹响“史家”之绝唱;幽愁发愤,吟出无韵之《离骚》;他的坚韧彪炳史册;他的刚正照耀尘寰!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雠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雠,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雠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雠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选自《史记?刺客列传》)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今智伯知我 知:了解B.委质而臣事襄子 委质:向君主献礼,表示献身C.寡人赦子,亦已足矣 足:满足D.焉以致报雠之意 致:表达6.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豫让“义人也”的一组是(3分)①去而事智伯 ②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雠而死③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 ④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 ⑤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⑥今日之事,臣固伏诛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②③④ D.③⑤⑥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豫让改变姓名,入宫清扫厕所,想暗杀赵襄子,被赵襄子发现,赵襄子认为他是贤德之人,没有杀他。B.豫让“漆身”“涂炭”,改变样貌,目的是伺机为智伯报仇,朋友劝他凭借才能接近赵襄子以报仇,他认为不义,没有同意。C.豫让不为范氏、中行氏报仇是因为他们待他一般;为智伯报仇是因为智伯像国士那样对待他。D.赵襄子对豫让有不杀之恩,故而当豫让第二次被抓后,他为报答赵襄子,只是刺击赵襄子的衣服来为智伯报仇。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3分)(2)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4分)(3)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3分)三、古诗词鉴赏(10分)9.阅读下面一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出居庸关徐兰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1)本诗第三句极有特色,请简要赏析。(4分)(2)请简要分析本诗中“士卒”的心态。(2分)(3)沈德潜在《清诗别裁集》中将一、二句改为“凭山俯海古边州,旆影风翻见戍楼”,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 ,总是离人泪。(王实甫《长亭送别》)(2)朝菌不知晦朔, ▲ ,此小年也。(庄子《逍遥游》) (3) ▲ ,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4)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 ▲ , ▲ 。(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5)夫 ▲ , ▲ ,吾不如子房。(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 (6) ▲ ,景行行止。(《诗经?车辖》)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滋 润刘醒龙生活在南方,对湿润有着别样的感情。去年十一月,我去西北某地时,突然接到朋友的邀请,从干涸到十几个人共用一盆水洗脸的黄土坡上的窑洞,直接飞到宁波。这是我第一次来到这座城市,由于是深夜到达,直到第二天早起,才产生对她的第一感觉。一个在长江边玩水长大的人,去到那种干旱得对水都麻木了的地方,自然更加怀念天设地造的江河湖泊了。 我是一个对水怀有不舍之心的人,偏偏宁波读懂了我。在我抵达宁波的第一个早上,就下了一场不大不小的好雨。那一天,只要在户外,自己就坚持不使用任何雨具。并说,自己是从西北来的,那里的人将打伞当成一种罪过。宁波的雨,竟然如此深得我心。人在室内时,她便下得激越而豪迈。一旦发现我们走到门口,那雨马上变得温婉而抒情,细细密密地从空气中弥漫下来,比打湿脸庞多一点,比浇透衣服少一点,让人实实在在地放心地走在雨中。说来很怪,这么多年,一直没有机会来宁波,来过一次后,不算因故没有成行的那几次,仅成行的,半年之内竟达三次。第二次从武汉自驾来宁波,时值四月,沿途都是艳阳高照。一到宁波,天就下起雨来,待我离开宁波,出城区不远,那雨就消失了。所以,第三次来宁波时,心里已经不可能有其他假设了。从武汉开出的动车到上海后,不出站依然是动车转到宁波,七小时的动车车程,我一直在入神地看一位藏族肢残作者写的长篇小说打印稿。一但放下书稿,朝着车窗外若有所思时,一定会在心里重复地问:宁波会再下雨吗? 宁波后来用我所喜欢的湿润回答说,会,一定会的。 事实上,在我前往的路上,宁波正下着一场少有的豪雨,只是当我们走近时,那雨才变得温情脉脉。对于外来者,走马观花是其永无休止的真理。第一次来宁波,只与浙东古代雕刻艺术最集中、最精致、内容最丰富的建筑之一林宅有一些接触,它仿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的诗意而建造。第二次来宁波,也只看了赫赫有名的天一阁。坦率地说,第三次宁波之行,所了解的是比天一阁的存在更让人为之心动的另一种事实,二O一O年十一月二日的《宁波日报》说: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现有各类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八十四家,其中国办七十一家,民办十三家;由文化文物系统归口管理的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三十一家;国家三级以上博物馆十家;向社会免费开放六十六家。让人觉得惊讶,同时又更觉得欣慰的是,文章所说的十三家民间博物馆,馆舍总面积有四万四千八百余平方米,藏品总数已逾一万九千六百件。这样的事实如何不让人心动,如何不使人觉得,这是一场无声细雨在湿润这座城市!在宁波的最后一天下午,去阿育王寺,瞻望佛顶骨舍利。一行人一边排着队,一边听管事的僧人细说瞻望之要领与心得。说是自从佛顶骨舍利供人瞻望以来,无数得到佛祖引领的人,江苏省徐州市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er/245029.html

相关阅读:山东省德州市某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1月月考 语文(B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