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一高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卷 语文(A卷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二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试卷说明:

命题人 魏雪霞 时间:2013-12-13第Ⅰ卷为阅读题,共7分;第Ⅱ卷为表达题,共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共7分) 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陆游与江西诗派之关系 学术界长期流行的一种观点认为,陆游早年学诗于曾几,受江西诗风的影响,后来从军南征,亲历战争生活,因而从江西诗派的形式主义影响中解脱出来,步入现实主义创作轨道。这种说法不能说没有一定的道理,诗人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加和创作实践经验的日趋丰富,诗歌风格发生某些变化是很正常的。但是,诗风发生变化并不等于完全抛弃了原来的诗学主张。 江西诗派众多诗人是严守某种统一的诗法规范还是具有各自的创作方法并形成了不同的风格特点?江西诗派是一个凝固的诗人群体还是一个发展变化的群体?我认为,江西诗派自宗主黄庭坚起便倡导求新求变,如果说黄庭坚在元?(包括之前)的诗歌作品具有瘦硬、奇崛、拗峭等特征的话,在其贬官黔等地及以后的作品,则更注重诗歌的平淡之美。黄庭坚在给他外甥、学生的书信中,不止一次强调应多读古人书,在广泛吸取前人文学遗产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自成一家。这种思想可以说贯穿了江西诗派的整个发展嬗变史。黄庭坚既讲法度,又推崇创新,二者并不矛盾,讲究法度并不等于死守法度,而应灵活运用。江西诗派作者吕本中深谙此理,于是提出“活法”说,进一步阐明了如何运用法度,亦即继承前人艺术规则的问题。“活法”说在南宋初年相当长的时期内影响巨大,成为诗坛上公认的艺术准则。 正是由于黄庭坚并不谨守褊狭的门户之见,所以其门人弟子都以求新求变为能事。如徐俯曾答客书云:“涪翁之妙天下,君其问诸水滨;斯道之大域中,我独知之濠上。”(《清波杂志》卷5)对他人赞美他与黄庭坚的渊源颇为不乐,显然意欲自成一家。与徐俯交游甚密的韩驹也曾受知于山,晚年或之江西诗社,却说:“我自学古人。”(周必大《文忠集》卷19)正是由于这种追求新变、力求自成一家的倾向使得江西诗派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吕本中提出“活法”说后,“活法”之说,一时盛行于南北宋之交的诗坛上,成为促进江西诗派发展变化的重要诗学思想。除诗歌发展本身的因素外,吕本中、曾几等江西后学都经历过“靖康之变”,社会环境和诗人心态与黄庭坚所处的北宋中期大不相同,创作方法与作品风格发生变化实属必然。 此足以证明,将江西诗派视作一个远离生活,仅仅以雕镌文字、追求形式瘦硬拗峭的诗歌流派显然并不符合实际。既然江西诗派本身也处于一个不断嬗变的进程中,曾几又是陆游的授业恩师,则陆游与变化中的江西诗派有某种契合之处便决非无端臆测。 事实上,陆游终生持有强烈的爱国思想固然有多种原因,但曾几对他的影响绝对不可忽视。陆游晚年为曾几奏议稿作跋,追忆说:“绍兴末,贼亮入塞,时茶山先生居会稽禹迹精舍,某自敕局罢归,略无三日不时见。见必闻忧国之言。先生时年过七十,聚族百口,未尝以为忧,忧国而已。”(《渭南文集》卷30)在这篇短小的跋语中,陆游对曾几奏议稿的其他内容只字不提,唯独念念不忘恩师的这份爱国忧民之情,足证曾几此种情怀对陆游的影响之大。 陆游在诗歌探索方面与江西诗派的契合,还可以从他对晚唐诗的态度窥见一二。《剑南诗篇》卷45《追感往事》云:“文章光焰伏不起,甚者自谓宗晚唐。欧曾不生二苏死,我欲痛哭天茫茫!”对当时崇尚晚唐诗歌的风气十分不满。而自黄庭坚以来,江西诗派对晚唐诗歌均评价甚低。凡此种种,都说明作为江西弟子的陆游与江西诗派的诗学祈向有着相当多的一致之处。 (摘自《文史月刊》)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作者说明陆游和江西诗派有关系的一项是( ) 江西诗派本身处于一个不断嬗变的进程中B.江西诗派作者曾几对陆游影响巨大。 C.社会环境使陆游的创作方法与作品风格发生了变化。 D.陆游和江西诗派一样,对晚唐诗歌均评价甚低。 下列说法中,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 A.长期以来,学术界认为陆游虽然早年受江西诗风的影响,但后来从江西诗派的形式主义影响中解脱出来,步入了现实主义创作轨道。 B.徐俯对他人赞美他与黄庭坚的渊源非常不乐,主要原因是他认为黄庭坚虽然是江西诗派的宗主,但诗学有限,不足以做他的老师。 C.从江西诗派的发展实际情况来看,江西诗派并不是一个远离生活,仅仅以雕镌文字、追求形式瘦硬拗峭的诗歌流派。 D.陆游晚年仍然念念不忘其师曾几的爱国忧民之情,这足以说明曾几的这种爱国情怀对陆游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3、依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陆游能取得卓越的文学成就,曾几等江西诗派的诗人对他的哺育是主要原因。 B.生活阅历的增加和创作经验的丰富可以使作家彻底改变原有的创作风格。C.虽然同属江西诗派,但黄庭坚、吕本中、曾几等人的创作风格有可能不同。 D.江西诗派的宗主黄庭坚后期的创作风格完全不同于其前期的创作风格。二(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松江府通判许君传[ 清] 刘大?许君讳曾裕,一字南湖,桐城人也。君少卓荦有大志,年莆六龄,值母病笃,即知长跪祖庙之前,祷求至十余日不倦。稍长,从塾师受学,聪颖出其辈类,书无所不读。然其尊府以直谅为族人所怨怒,兴起狱讼,十余年而不可伸,逐发愤以卒。君抱病于中,复控于有司,又十余年,而理始得直。然君之精力壮志已消亡其过半矣。不获已,乃入赀补官司得通判松江水利般政。松江地滨海,旧设巡海之筋骨,其名曰乌船。向者,通判监修,上下多侵渔。其船遇风辄坏。君独亲自验试,而其弊始除。先是,远人负贩至松江,松江好民取其货,而负其价不还。君至惩期成狡黠者数人,而负贩皆戴德感泣。松江河道细狭,易至填淤。填淤则舟楫不通,而民田亦无以灌溉。故冬日嵴涸,周挑浚之工,其费皆出自民间,积至巨万。有司精为兴筑,而浮消其费大半。君独以私一已之?载①有限,而取万民之膏血甚多,于心不忍。乃亲量度深广,使其工不得尺寸有差。民咸呼舞,以为数十年来所未有,因即河?立石以纪其事。滨海失业之民多通海洋以逐利,禁之不止。君奉委巡察,而海船之私货浮于口粮之外者至百余艘。君念穷民非有大奸宄,徒以无知嗜利而自致于纪之诛。必加详报,则已虽然有获贼之誉,而死者不可复生。因潜请于布政辰公,恳其宽贳。辰公察君爱民出中心之诚,深为激赏。将议迁除,而君以是年得疾,于六月十八日卒于公江之官舍,年五十有八。始君少时,怀奇负异,欲所建立于天下。士大夫与君相知者,咸度君当为朝廷显用。而遭家多故,不得遂其所欲为。及其筮仕,秩避闲散,徙奔趋抑郁于群众之中。既为方伯所知,庶几有以展其足也,而遂死。岂其信有命邪?虽然,以君之施设与夫世之显而力足有为者较焉,岂期有歉于彼邪?呜呼,可悲也已!(选自《续修四库全书?海峰文集》有删节)[注]①?(kun)载:满载,这里指牟利多。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值母病笃 笃:严重。B.向者,通判监修 向:先前。C.君奉委巡察 委:委派D.咸度君当为朝廷显用 度:打算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遂发愤以卒 B.填淤则舟楫不通木欣欣以向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C.因潜请于布政辰公 D.既为方伯所知月出于山之上 秦王为赵王击缶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一的项是(3分)A.许曾裕从小聪颖异常,酷爱读书,志向远大;但年轻时由于家庭变故消耗了过多的精力,耽误了仕途。B.许曾裕出任通判之职以后,清正为民,消除了公向私用造成的弊端;执法严明,让外来商人感激涕零。C.许曾裕在一些人因无知贪利而违禁出海时,为使他们得到宽大处理而奔走,表现出爱民如子的仁厚品德。D.许曾裕渴望建功立业,但是命运不,有机会升迁时却病,未能尽展才华,作者对他充满了同情与惋惜。7.把原文中画线的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民咸呼舞,以为数十年来所未有,因即河?立石以纪其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虽然,以君之施设与夫世之贵显而足有为者较焉,岂其有歉于彼邪?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11分)(5分) 9、(6分)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分)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作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玛兰做梦有这好的运!他从报上同学近当了议员。   初,他有在遇熟人,他地不等人,就说:您知道我现在事,很您。我,请您客气,我在这位,是有的。   他他写十封二十封五十封介绍信,他写他幸,。 一天早上,他政院,雨。一门躲雨。在事前,不喜欢。自一红主教一件的事以后,他尊  ,,可以您我这伞。我到政院去。我是事。   抬起头他:谢,我。 玛兰接着说:您巴黎散心。回答:不,我有事。   哦!是件重要的?吩咐。   。吞吞吐吐地说:!是一件私事一不会兴趣的。是一件教的。 “哎呀,正政院管。您吩咐我。先生,我也到政院去。您真。我要去勒先生先生。   都是我的朋友,同事我在我身上。 神父嘟囔着说了许多感恩的话。 玛兰高兴极了。“哼!您   他们到了政院。办公室,请他坐在火炉前面,后写:亲爱的同事请我恳向介绍有小事面 他写了三封信,平静河南省洛阳一高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卷 语文(A卷)暂缺答案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er/245330.html

相关阅读:河南省实验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