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如皋中学高二历史下册期末试题(带答案)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二 来源: 高中学习网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非)两部分,分值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请将第Ⅰ卷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答案做在答题纸上。
第Ⅰ卷(选择题 共8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8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耒耜经》记载:“辕有越,加箭,可弛张焉。……所以进退,日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横于辕之前末曰檗,言其可转也。左右系,以乎轭也。辕之后末日梢, 中在手,所以执耕者也。……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出现于
A. 春秋战国 B.西汉 C.东汉 D.隋唐
2.宋人朱?的《萍洲可谈》记载,张乖崖任崇阳县令时,“尝逢村氓市菜一束出郭门。问之,则近郊农家。乖崖笞之四十,曰:‘尔有地而市菜,惰农也。’崇阳民闻之相尚力田。”材料从本质上是为了
A.维护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B.避免农业劳动力的流失
C.禁止农民从事商业活动 D.引导农民提高耕作技术
3.在历史学习中学生要具备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对豆腐起的探究中,你觉得最可信的是
A.李时珍认为豆腐起于西汉,因他是科学家,说法可信
B.朱熹认为“豆腐本为淮南王术”,于西汉。朱熹是大学问家,说法可信
C.宋代《清异录》中首次提到制豆腐法,这证明宋代开始出现豆腐
D.河南出土的东汉墓葬中有“豆腐作坊石刻”图,证明豆腐最晚出现在东汉
4.(东汉)班固《汉书》卷五九《张安世传》:“(张)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绨(黑色),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霍)光。”该材料反映出西汉
A.私人纺织作坊颇具规模 B.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C.官营纺织作坊非常发达 D.政府鼓励民间手工业的发展
7.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18世纪末叶,欧洲人对中国的钦佩开始消逝……欧洲人开始对 中国的自然资比对中国的化更感兴趣。”欧洲人对中国的态度发生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
C.工业革命的开展 D.对中国化的认识加深
8.历史学家哈孟德夫妇说:“工业革命带了物质力量的极大发展,也带了物质力量 相伴着的无穷机遇。……然而,这次变革并没有能建立起一个更幸福、更合理、更富有自尊心的社会,相反,工业革命使千百万群众身价倍落,而迅速发展出一种一切都为利润牺牲的城市生活方式。”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
①促进了生产力的飞跃 ②造成了贫富差距扩大
③打击了千百万群众对理性王国的憧憬 ④加剧了唯利是图的社会风气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1909年出版的《一个女工的青春》记录了当时一位英国女工的陈述:“当我星期天去教堂时,我不愿人们看出我是女工,因为我为自己的地位感到羞耻。我还当学徒时,就总听说女工们轻浮、堕落。人们总是以蔑视的口吻谈论她们。我暂时不再贫穷了。我们星期天的美餐仿佛是皇家的宴会……当我涨了工资以后,每顿饭我还喝上一小杯甜葡萄酒。”这段材料表明
A.妇女已成为社会的主要劳动力 B.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较大提高
C.陈述者仍未摆脱社会偏见束缚 D.陈述者积极改变自身社会形象
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
农村人口
百分比城市人口
百分比农村人口
百分比城市人口
百分比
67334852
10.右图是英国不同时期城市和农村人口比重统计表,分析此表形成下列结论, 其中错误的是
A.工业企业逐渐增多 B.越越多的人从农村进入城市
C.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D.城市污染严重.英国总人口减少
12.据《欧洲家庭史》记载,在19世纪的西欧,“父母-子女组合,看起已是主要的家庭组群。但是当各自走出家外谋生后,所有孩子就离开父母的家”。同时,“曾是普遍现象的生产性家庭单位现今成为例外了”,“没有生产职能的家庭便成为一种众多的现象。”这反映了:
①工业革命引起家庭职能的变化 ②雇佣劳动制促进人口流动
③封建经济解体,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增多 ④年轻人独立意识增强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3.19世纪后期,青岛、烟台开埠通商, 引发了东省经济结构的调整。下表是章丘、济阳在20世纪初花生种植面积占耕地百分比变化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1900年1915年1920年1924年
东章丘0.1%35%45%50%
东济阳0.2%15%25%40%
①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②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③两地经济 融入世界市场 ④经济作物种植比例上升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④ D.②③④
14.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说:“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
A.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B.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C.瓦解了自然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15.史学家费正清教授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他所说的“没有前途”,其根本原因是
A.中国工业结构不合理 B.工业区域分布不均衡
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D.近代企业被军阀破坏
16.下表反映的是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相关数据。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两次快速发展均得益于社会的巨变 B.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发展较快
C.十年内战对民族工业造成极大破坏 D.抗战期间民族企业被日本整体吞并
17.1948年4月2日《东北日报》报道,国民党统治区“民营工业的危机日益深重。大批工厂又纷纷倒闭,仅去年上半年倒闭之工厂商号,即达一千六百余 家”。这一时期“民营工业的危机日益深重”的原因有
①政府征收苛捐杂税 ②日本军队的残酷掠夺
③官僚资本垄断经济 ④美国对华倾销商品
A.①②④ B. 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8.下图是我国一种经济形态的发展曲线图,下列关于这种经济形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是近代一种进步的经济
B.它的发展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
C.它在近代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
D.它一度成为中国占主导地位的经济
19.1900年蔡元培在“征婚启事”中提出:第一,对方不缠足;第二,对方应识字读书、通墨;第三,一夫一妻,自己不娶妾;第四,丈夫先死,妻子可以改嫁;第五,夫妻意见不合可以离婚。这说明
A.废止缠足已经成为社会时尚 B.新化运动的社会影响深远
C.传统婚姻观 念受到新的挑战 D.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已动摇
20.1912年9月8日《申报》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对此理解较为准确的是
A.20世纪初中国服饰种类繁多,应有尽有
B.辛亥革命导致中国人着装混乱,没有统一的标准
C.辛亥革命使中国社会转型加剧,从穿着打扮可见一斑
D.中国服饰最流行的是西装和中装,其他服饰不受欢迎

22.19世纪60年代以后,上海逐渐形成了以汉字注音为特点的洋泾浜英语。“是康姆去是够”(coe,go),“好度由途叙阔情”(how do you do)等,据此说明这一时期上海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包括 ①英语开始在当地流传 ②生活方式受到西方的影响 ③引进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④西方饮食化进入上海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3.下表是对上海、哈尔滨两地居民择偶标准的调查统计,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A.计划经济时代更注重家庭出身和本人政治面貌
B.改革开放以人们更注重个人能力和化水平
C.婚姻观念很大程度上受社会政治和经济影响
D.新中国成立后西方思想化深深影响婚姻习俗
24.报刊的出现是近代中国杜会进步的体现。有关下列报纸说法正确的是

A.都创办于19世纪末 B.都宣传民主共和思想
C.都促进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 D.都彻底批判封建思想观念
25.下表所列的各种化现象中,哪一组最具有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特征
组号流行语流行服饰娱形式
A最可爱的人列宁装扭秧歌苏联小说
B时间就是金钱唐装看电视剧古典学
C破四旧军装学唱样板戏毛选
D上网中装跳交谊舞时装杂志
26.1956年全国高考的题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下列事件不可能发生在这个“幸福的年代里”的是
A.公社大办食堂,吃饭不要钱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D."一五"计划即将完成21世纪教育网
27.“公社的羊长得壮,上碰到非洲象,羊打个大喷嚏,轰隆一声比雷响,大象吓得直哆嗦,扑通跪倒直喊娘‘娘啊娘,还是公社的羊大,跟它比,我简直就是屎克郎’”。这首歌谣体现哪个时期的特色
A.大跃进时期B.农业合作化时期
C.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28.1960年11月14日,中共中央发出紧急指示,要求各地抓紧秋收已经完毕的时机,人规模动员群众,采集和制造橡子面粉等代食品。这主要是为了
A.建立和完善计划经济体制 B.克服严重的国民经济困难
C.深入推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D.给予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
29.有一首农村的民谣:“过去是喊破嗓子打烂钟,出工最早九点钟。现在不用队长叫一声、上工天不明,收工点了灯”。民谣反映了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B.乡镇企业的崛起 21世纪教育网
C.农业合作化的深入开展 D.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30.某位同学想研究中国现代经济史,看到右边
附图,这是我国某一历史时期的经济结构示
意图,他看到的这个图,最有可能属于
A.1978年后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B.1956—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1966—1976年化大革命时期
D.1953—1956年过渡时期

32.建国以后我国的城 市化进程历经曲折。20世纪50年代城市数量增长较快,60年代前期我国城市数量减少,60年代中后期和70年代城市发展处于停滞、徘徊状态,造成这种减少、停滞状况的原因是 ①西方国家的孤立和封锁 ②经济建设盲目冒进的后果 ③长时间社会动荡的影响 ④国家对工业建设重视不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
33.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30年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
C.确立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D.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
34.美国经济学家弗理德曼访问中国后写道:“1988年,街道上的色彩与服装明显多元化,与此伴随的,则是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明显迹象。农业改革效果十分明显……私营企业有所发展……得到允许的、有限的经济自由已经在改变中国的面貌。”这主要反映当时中国
A.改革开放改变着社会面貌 B.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C.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D.私有经济主体地位上升
A.1927—1928年,股市上涨过快加剧金融市场风险
B.1929年,纽约股市崩溃直接导致股市下跌
C.1930-1932年,股市持续下跌主要是因胡佛坚持自由放任政策
D.1932年,股市上涨主要是因罗 斯福开始推行新政
36.小明同学收集到一张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
与农民交谈的图片。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
交谈双方涉及的主要话题应该是
A.提高农业产量途径
B.扩大农业种植面积
C.压缩农业种植面积
D.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37.钱乘旦在《现代化与中国的世界近现代化史研究》中认为:“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甚至出现更复杂的属性。下列各项能体现“现代化复杂属性”的有
①苏俄新经济政策 ②苏联斯大林模式 ③美国罗斯福新政 ④中国的改革开放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8.英国作家约翰•斯特雷奇在其1933年的新书《力量的竞争》中说道:“从资本主义世界到社会主义世界好比得到重生。”他的结论的根据是
A.资本主义即将灭亡 B.苏联经济未受经济危机影响且发展迅速
C.西方资本主义世界没有自由 D.社会主义是天堂21世纪教育网
39.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要确切认识西方的历史或非西方的历史,没有一个包括这两者的全球性观点是不行的;只有运用全球性观点,才能了解各民族在各时代中相互影响的程度,以及这种相互影响对决定人类历史所起的重大作用。”与这一观点不一致的评析是
A.新航路的开辟使各地明汇合交融 B.造纸术外传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进步
C.新经济政策促进苏俄经济迅速恢复 D.西方民主思想影响中国近代化进程
40.俄罗斯的大国之路起起伏伏,常常在灾难之后变得强大,随后又在强盛的巅峰遭遇挫折。在其发展过程中,改革产生了不同影响。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1861年农奴制改革推动封建经济发展
B.赫鲁晓夫改革首先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C.列宁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促进了当时经济的迅速发展
D.戈尔巴乔夫改革继续优先发展轻工业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第41题14分,第42题14分,第43题12分。
41.(14分)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末作(工商业)巧(华而不实)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舍本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 ——《管子•治国》
材料二 商居四民之末,徽俗珠不然。歙之业鹾(盐)于淮南北者,多缙绅巨族……且名贤才士,往往出于其间,则固商而兼士矣。浙鹾更有商籍,岁科两试,每试徽商额取生员五十名,杭州府学二十名……自国初以,徽商之名闻天下,非盗虚声,亦以其人具干才、饶利济、实多所建树耳。故每逢翠华(指封建官僚)巡幸,晋秩(进献财物)邀荣,夫岂幸致哉。
——《歙事闲谭》
材料三 国家军事——行政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消费;非生产人口的消费大大超过生产人口的消费;生活性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消费,奢侈性消费大大超过正当性消费。四大比例失调,消费重心严重倾斜,说明这是一种在大一统集权统治体制下才可能产生的,具有强烈政治军事色彩的,畸形病态的社会消费结构。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四 中国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而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是中央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
——钱乘旦《前资本主义世界发展:东方普遍性与西方特殊性》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体现的经济主张及其理由。(3分)
(2)据材料二,概括徽商兴盛的政治性因素,并分析导致这一因素的主要原因。(4分)
(3)指出材料三反映的中国古代社会现象及其产生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现象的消极影响。(3分)
(4)据材料四,概括阻碍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发展的因素。(4分)
21世纪教育网
42.(12分)世界博览会被誉为“经济、科技与化界的奥林匹克盛会”,至今已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程。
材料一: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第一届世界工业品博览会,中国上海商人徐荣村得知后,寄出12包精选的“荣记湖丝”并一举获金、银大奖,中国参与世博会的历史由此破题。但当时最受参观者瞩目的展品是英国展出的蒸汽机、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等技术型产品。
材料二:1915年在美国旧金举行 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中国政府对这次博览会给予了高度重视。在博览会会场内,中国展区设有农业馆、矿业馆、交通馆、美术馆等。在中国展馆里,中国的茅台酒和张裕酿酒公司的“可雅白兰地”获奖。茅台酒被评为世界第二名酒。张裕白兰地获4枚金质奖章和最优秀奖,遂更名为金奖白兰地。在本届博览会上,中国展品共获得1211项奖,在全部31个参展国中独占鳌头,这也是中国参加历届博览会所获成绩最优秀的一次。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英参展商品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种不同的原因。
(4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能够在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上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3分)
(3)据材料三,并运用所学知识指出,西班牙政府为何把1992年世博会主题定为“发现的时代”?该“发现”对人类明进程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3分)
(4)纵观历届世博会的展品,既有传统的优秀产品,又有最新的科技成果。你认为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哪一个起的作用更大?请扼要说明理由。(2分)

43.(1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30年代英国制定了新的《济贫法》,并推行了以“救济大量贫民、失业者为主要内涵”的社会保障措施。但在当时,英国国民充斥着自由放任的自由市场意识形态,认为……国家不负担救济和帮助贫穷者的责任和义务。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安排形式也以自愿为主……在1908年之前,英国始终没有一个由政府管理的公共养老金计划。
——资中筠《说不尽的大国兴衰》
材料二 下面是某中学生设计的历史活动剧《一段穿越时空隧道的对话》:
马克思:小罗,最近很忙吧。天国也有点乱啊。
罗斯福:噢,为啥?
马克思:因为你啊。列宁跑说,社会主义大有希望啊。亚当•斯密最近都不串门了。
罗斯福:哈哈。
马克思:看了你的新政,起先我倒 真的心动过,后开始心忧了,甚至还有点心灰起。
罗斯福:哦?呵呵。虽然有些工 人领袖认为看到了美国从“USA”变为“USSA"的希望,虽然有的人叫嚷着要实行法西斯,虽然最高法院的确 宣布很多新政法令违宪,但是,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从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初,英国政府在社会保障方面采取的措施有哪些特点?(3分)
(2)材料二中马克思说“心 动”的真实含义是什么?马克思说“心忧”和“心灰”的真实含义又是什么?罗斯福所说的“永远地纠正”了“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能否实现?为什么?(6分)
(3)据材料三归纳欧美“福利国家”面临的问题。(2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中国积极构建社会保障体系的原因是什么?(3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er/45735.html

相关阅读:黄冈中学2014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