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中学2014-2014下学期高二第一次历史考试试题及答案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二 来源: 高中学习网
正定中学2014-2014下学期高二第一次历史考试试题及答案
本试题包括两部分,第Ⅰ卷为,共60分;第Ⅱ卷为非共40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卷共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据《史记?平准书》记载,西汉初期“富商大贾或贮财役贫,转毂百数,废居居邑,封君皆低首仰给焉。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偌国家之急,黎民重困”。这反映出
①西汉初期商业势力十分强大 ②中央政府对商业势力处于失控状态
③地方封国势力与商业势力相互勾结 ④西汉政府非常重视商业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下列图片反映了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其中发明或者出现在我国封建社会高度繁荣时期生产工具是
①马钧发明的翻车 ②筒车
③二牛抬杠耕作方式油画 ④《农耕图》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 D.②④
3.苏轼曾经指出:“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客,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苏轼的这句话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A.宋代时期,地主依靠土地剥削来积累财富
B.宋代地主具有开展民间赈济的社会责任感
C.宋代佃户租种土地有较大的选择权和自由度
D.从宋代开始农村出现以租佃关系进行土地经营
4.下图是秦朝半两钱、唐朝开元通宝铜钱和北宋交子的图片,这三种货币的共同之处是
①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②都便于进行异地贸易交易
③都始终由官府统一发行 ④都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
A.①②③ B.①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2008年9月3日,全国晋商会馆文化展在山西省太原市开幕。明清时期,晋商富甲一方,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其所到之处,就修建一处宏伟壮观、富丽堂皇的晋商会馆。这次展览汇集了全国晋商会馆文化的精华。下列有关晋商会馆的表述,错误的是
A.晋商会馆具有明显的商业性和地域性特点 B.晋商会馆是当时山西商人之间联系的纽带
C.晋商会馆是晋商的荣誉与辉煌的缩影与见证D.晋商会馆即是会馆又是他们经营的票号
6.李鸿章是中国近代铁路建设事业的开创者,被曾誉为“中国铁路元勋”,被张之洞称为“铁路总裁”。铁路建设是第二次现代化浪潮期间各国的中心任务。西方列强不断地要求中国建设铁路,并试图建设通达中国边疆地区的铁路线。近代以来,火车等交通工具传入中国,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有
①促进了人口流动和信息的交流②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③便利了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经济④减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清政府不得不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这一谕令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B.鼓励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与外商展开竞争
C.挽救清朝政府内外交困的危局 D.完全改变“重农抑商”的国家政策
8.下图是中国近代庆昌电染织厂、上海美光染织厂两个企业的宣传广告,从中能提取到的历史信息有
①民族资本家重视产品及其形象宣传 ②揭示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艰难
③广告设计具有中西文化的鲜明特色 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当时持续发展
图1 图2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1937年,宋子文低价强行买走南洋兄弟烟草公司20万股票,从而控制了这家最大的民族烟草公司。这表明
A.封建主义是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障碍
B.官僚资本主义是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障碍
C.买办资产阶级是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障碍
D.民族资产阶级内部分裂是自身难以发展的主要原因
10.一部历史著作中记载:“《决议》下达后,全国迅速形成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热潮。到10月底,全国74万多个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组成2.6万多个人民公社,参加公社的农户有1.2亿户,占全国总农户的99%以上,全国农村基本上实现了人民公社化。”这一记载发生在
A.1956年《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发表后
B.1956年9月中共八大召开之后
C.1958年“大跃进”运动在全国开展后
D.1960年“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提出后
11.北京大学教授、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研究员王东在《中国共产党怎样破解了历史与现实难题》一文中指出:“改革开放20多年同新中国建立初期头八年相比,同是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峰时期、黄金时代。”两个时期经济发展声速的共同因素是
①正确的路线方针的指导②经济体制改革解放了社会生产力
③民主政治的发展调动了民众的积极性④对国外先进经验的大力引进和运用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④
12.2008年12月12日,中央政策研究室社会局有关负责人在参加“社会建设与管理体制改革”论坛时透露,户籍改革将逐步取消农村户口,按居住地登记户籍。这一改革思路
①直接消除了城乡差异 ②有利于城镇化的迅速发展
③适应了人口大规模流动的现实需要④有利于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大学历史教材《世界近代史》指出:“虽然远航的目的是寻找黄金,但客观上却取得了地理上的重大发现,它不仅发现了美洲这块‘新大陆’,而且通过实地考察探明了地球上的海洋是相通的,证明了地球是圆形的,这对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宇宙观念的更新具有重要意义。”新航路开辟的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A.极大地影响了美洲人民的经济生活
B.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性,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C.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世界历史形成
D.极大地刺激了欧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14.下列欧洲人口统计表,可以发现,1750~1900年欧洲人口的数量增长了三倍,其根本原因是
年代人口数量年代人口数量
1750年1.4亿1800年1.88亿
1850年2.66亿1900年4亿
A.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的进行B.欧洲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C.科学技术的提高提高了医疗水平D.欧洲国家大规模的殖民扩张的影响
15.美国为纪念建国100周年,在费城举办国际博览会。当时中国官员宁波海关文案李圭作为中国工商业的代表参加了这次博览会。当时,李圭在博览会上最可能见到的最新科技成就展品是
①汽车 ②飞机
③直流发电机 ④爱迪生发明的白炽电灯
A.①② B.③④ C.③ D.①④
16.1918年夏,协约国帝国主义与俄国国内的反革命势力联合向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发起进攻,很快占领了苏俄大约3/4的国土,致使国内最重要的粮食和燃料来源被切断, 40%的工厂因缺乏燃料而停工、停产,交通运输几近瘫痪,人民忍饥挨饿,苏维埃政权抵御侵略的物质后盾极其匮乏、脆弱,形势岌岌可危。在这种情况下,苏维埃政府决定
A.成立苏维埃政府,把土地分配给广大农民B.推行新经济政策,实现自由贸易
C.实现农业集体化,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实行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集中力量对付外来干涉
17.美国为参加二战大量补充兵员时,前来应征入伍的青年人因体质不合格遭到淘汰的达40%。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
A.美国青年人强烈反对战争,制造假结果以逃避兵役
B.美国青年人懒于运动和锻炼,身体素质日益下降
C.经济萧条导致国民物质生活水平下降,身体素质下降
D.美国是移民国家,公民民族凝聚力差,缺乏爱国心
18.下面的一段文字引自某国际条约:“在对输出和输入、有关输出或输入及输出货物的国际支付转账所征收的关税和费用方面,在征收上述关税和费用的方法方面……一缔约方对来自或运往其他国家的产品所给予的利益、优待或豁免……”。这一国际条约最可能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工件》
C.《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19.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日本和联邦德国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经济奇迹。在战争废墟上实现了经济腾飞。两国创造经济奇迹的相同原因是
①都利用了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扶持 ②都制定了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
③都进行了政治和民主改革 ④都非常重视教育和科技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0.下图是1971年日本、联邦德国、英国、意大利等四个国家的社会保险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示意图。以下关于示意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发达国家的福利政策消除了社会矛盾,提高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B.发达国家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C.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己基本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
D.日本、联邦德国、英国、意大利等国被称为“福利国家”
21.下面的图片都是资本主义国家国营企业或公司的照片,它反映了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主要特点是
图1 美国国营铁路公司 图2 法国国营铁路公司
图3 日本国营NHK电视台 图4 联邦德国国营铁路
A.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大力干预 B.资本主义国家全面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经济
C.资本主义国家扩大政府开支,调节社会生产 D.资本主义国家重视限制私有化的发展
22.据新华社2009年2月4日报道,美国总统奥巴马的经济刺激方案在众议院得到通过增加了一条为“只买美国制造”作准备的、具有贸易保护性质的“美国条款”,立即引起了美国15家行业协会的联合反对和各国的指责。这表明
A.美国企业均崇尚贸易自由主义 B.世界各国对美国经济的依赖性增强
C.美国企业均反对国家和政府干预经济D.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形成全球利益均沾的经济格局
23.拉德哈克瑞什南在《全球化、欲望和代表的政治》一文中指出:“全球性,不折不扣地是一个名称,指示着这么一种意识形态机制:它试图一劳永逸地将整个世界当作一件价值连城的奖品,一些民族国家(发达民族国家)以全体名义得天独厚地占有这件奖品。”下列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发达民族国家是全球化的主导 ②全球化是发达国家掠夺世界的新途径
③全球化巩固了发达国家的优势地位 ④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政治多极化的实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4.亚里士多德说:“由于致富艺术表现在商业活动中,这种艺术永远不会有达到目的的极限,因为其目的是无止境地攫取财富和占有货币。”按亚里士多德思想“合乎逻辑推想”下述思想或情形明显与其格调不同的是
A.《史记货殖列传》载:“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
B.孔子提出,中国“乃士农工商四民之结合,而士农则总居工商之上”
C.韩非子把从事“末业”的 “工商之民”列为社会中的“王蠹”之一
D.《管子》强调要利用国家垄断等手段挤压民间商品经济的发展空间
25.《辞源》里丝部字有311个。以《辞源》为例,我们作个比较。山部字220个,水部字679个,草部字665个,木部字617个,人部字414个,言部字292个,土部字255个,金部字314个。上述诸部在汉语里是最“人丁兴旺”的,丝部“丁口”仅次于水草木人金五部,位居第六,足见蚕丝①源头之古老②用途之广泛③意象之普及④技术之精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6.“如果产业革命仅仅在于一些技术改进,如果它的后果并不扩张到设备和商品之外,那么,它就终于成为一个不大重要的事件,它在通史上只能占很少的篇幅。但是,它通过物质东西的媒介,即人类的需求,筹划和活动等具体表现便对人发生了影响。”(引自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英国近代大工业初期的概况》)下列表述不属材料中“影响”的是
A.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B.多种化学全盛材料的创制大大丰富了人类生活
C.农业在国民经哜中的比重明显减少D.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政治权利
27.“在1759年,詹姆斯布林德利开凿了英国第一条大运河,即布黎纪瓦特公爵运河。从那时起,……引起运河开凿热,使英国到1830年时拥有2500英里的运河。”英国“运河开凿热”的兴起主要是由于
A.农业灌溉的需要 B.旅游观光的需要
C.商品运输的需要 D.借助水力驱动机器设置的需要
28.梅斯菲德以“创造”评本书:“他在欧洲人的心目中,创造了亚洲。”苏联史学家马吉多维奇的《地理发现史纲》以“遐想”评本书:“他向欧洲人报道了有7448个香料岛的南中国海。这些香料岛引起的欧洲人的遐想,不亚于令人惊奇的中国财富引起的遐想。”对这本书认识不正确的是
书中插图(14世纪描画)
A.直接或间接地开辟了中西方直接联系和接触的新时代
B.给中世纪的欧洲带来了新世纪的曙光,其积极作用不可抹杀
C.图中大汗的子民用纸币兑换银子的情景对当时西方人看来极其荒谬
D.在西欧的流传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在西欧的出现
29.对帝国的扩张也有批评的声音。19世纪的政治家索尔斯伯利勋爵在1861年抱怨,英国每年支出150万英磅保卫殖民地,“仅仅滋养了一大堆军事驻地和一种‘日不落帝国’的自满情绪。”大英殖民帝国的发家史实际上是走过了一条火与血的路程,竖着三个路标。这三个路标包括①海盗起步②战争开路③正当的商业贸易 ④工业革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0.“被工业革命推上权势顶峰的是这样的一些人,他们中大多数未曾经商,更不是贵族,没有光荣的族谱和坚强的后盾。他们的祖父曾经种地,他们的父亲破了产,他们自己则穷困潦倒,飘零半生。在工业革命的风暴中,他们凭自己的创造才能取得发明专利,更凭精明的计算和心狠手辣开办工厂,在社会财富的梯级上越爬越高。“当时出现的”这样一些人的对立阶级是
A.金融资产阶级 B.工业资产阶级 C.工业无产阶级 D.资产阶级新贵族
31.1760年,英国5~10万人的城市只有一个,1851年达到十三个;1851年,十万人以上的大城市已经有七个。1851年,英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城市人口总和已经超过农村人口,城市人口比重达到50.2%,初步实现城市化。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迅速地变为工业人口。当时推动城市发展的因素包括
①农业发展,流动人口增多 ②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工厂制日益普及
③内燃机驱动的火车和轮船的发明④市场不断扩大,商品经济日益繁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2.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善也!”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 B.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 D.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
33.曾朴的《孽海花》一位叫做米筱亭的新进士,原是监生出身,因为娶了前科状元的女儿,颇有惧内之名。一次不知怎样又得罪了太太,招来一顿臭骂:“我是红顶子堆里养出来的,仙鹤锦鸡怀里抱大的,这会儿,背上给你驼上一只短尾巴的小鸟儿,看了就触眼睛。算我晦气,嫁了个不济的阌茸货。”由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
A.外国人把花翎看成服饰上一种可笑的累赘
B.清代的官服在官场中划分出严格的等级
C.清廷小官在家穿着考究甚至可以对太太发号施令
D.米筱亭之妻抱怨丈夫不着中西合壁的中山装
34.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阶段性发展特点是:洋务早期,风气初开;清朝末年,天下移风;民国初年,飙转豹变。这一特点也可以用来描述近代中国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大众媒体的变迁 C.思想领域的变化 D.民主政治的发展
35.1912年3月2日,南京临时政府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的名义公布了《令内务府通知革除前清官厅称呼文》,文中指出“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称呼,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义无取焉……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曰先生、曰君,不得在沿前清官厅恶称。”这项变革是希望在人际关系中树立一种
A.自由的观念 B.平等的观念 C.博爱的观念 D.互助的观念
36.维新派指出,“如今日中国不变法,则必亡是已。”然而通过维新变法中国并未摆脱封建落后状态和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欺压,其主要原因是“今日中国”
A.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尚未得到初步发展 B.近代西方详论尚未系统介绍进来
C.尚未出现影响浣的思想解放运动 D.民族资本主义没有得到充分发展
37.下表是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情况
年份
项目1913年1921年1923年1925年
粮食作物耕作面积
(万公顷)9446662078608730
粮食作物产量
(亿普特)39.7922.1335.5544.24
表格中的数字所反映的信息有 ①战争使俄国的农业遭到破坏 ②1921年苏俄工农联盟受到削弱 ③农业生产到1925年基本恢复到一战前的水平 ④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38.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经拥有核武器。”苏联之所以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
A.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B.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
C.合理吸引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 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39.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沉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这里“跨进了新时代”的主要含义是
A.改变了农业水平落后局面 B.改革在理论上取得重大突破
C.促进了苏联重工业的发展 D.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40.1957年,苏共中央第一书记突然提出苏联人均肉类产量在1960~1961年赶上美国。州委第一书记拉季奥诺夫提出本州在1959年一年内出售给国家的肉类数量增加二倍,深受赞赏。1959年底拉以弄虚作假手段宣告“完成”指标,不久骗局被揭穿,自杀身亡。这表明
A.赫鲁晓夫根本性的变革造成了“浮夸风” B.赫鲁晓夫的超越计划是不现实的
C.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突破原有经济柜架 D.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赶超计划严重脱离苏联实际
41.有人认为,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在使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政治?遭到重创的同时,也给它带来了一个新的转机。这里的“转机”主要指的是
A.从政治上着手,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B.从思想上着手,强化道德,培养优秀公民
C.从法律上着手,完善法制,稳定社会秩序
D.从经济上着手,国家干预,调整生产关系
42.战后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社会福利政策,福利国家的发展日趋完备。20世纪80年代,联邦德国总理科尔说:“我们太贵了,这些既得利益现在都需要打破。”对此话的准确理解应是
A.资本主义国家福利政策破产 B.资本主义国家福利太高
C.福利政策不利于经济发展应该废除 D.福利政策存在弊端需要调整
43.梭伦说:“我赋予人民恰如其分的崇高地位,未曾剥夺他们的荣誉,也未曾给予过多的尊荣,权势之士因为财富遭受嫉妒,我保护他们免受一切危厄,我坚持立场,不偏不倚,不允许任何一方恃强凌弱。”为此,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 B.设立五百人会议
C.实行“公职津贴制” D.确立陶片放逐法
44.王安石变法中,意图“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的是
A.青苗法 B.农田水利法 C.方田均税法 D.募役法
45.“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强调世俗权力高于教权 B.主张国家权力为神所授
C.主张政教合一 D.教皇权力高于王权
46.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使埃及发生了数百年来未有的变化,这些变化包括 ①社会秩序改善 ②民族工业发展 ③人民反抗减少 ④遏制西方入侵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7.如右图所示,1868年日本大政奉还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在日本历史上所产生的最主要成果是
A.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
B.为发展资本主义开辟了道路
C.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D.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48.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强,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引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A.比较中日近代文化的异同 B.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C.寻找甲午战争日胜中败的历史原因 D.批评洋务派的活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49.戊戌变法法令中哪一措施使“举国守旧迂谬之人,失其安身立命之本,自是日夜相聚,阴谋与新政为敌”
A.裁汰冗员 B.裁撤旧军队 C.废除八股取士  D.废除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
50.19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自中国,而在20世纪初年,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如劳动、方针、政策、理论等迅速传入中国。出现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A.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 B.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
C.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 D.日本先于中国接触西学
51.1914年8月2日英德双方谈判时,德国首相指出:“你们是否要为一张废纸(指保证比利时中立的条约)和我们开战?”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说:“我们承担着光荣的责任,要保卫一个弱小邻国的独立、自由与领土完整。如果哪些国家说他们只有在条约对他们有利时才守约,我们就不得不使局势变得只有守约才对他们有利。”这说明
A.英国将为维护比利时的中立而战
B.英国的目的是以武力制服德国来遵守条约
C.英国为了维护国际公理而战
D.英国以保护比利时为借口参加对德国的战争
52.“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因这颗“子弹”而首先开战的是
A.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 C.俄国和塞尔维亚
B.俄国和奥匈帝国 D.英国和德国
53.观察图28-1,它反映的直接信息是
A.国际金融中心从伦敦转移到纽约
B.“一战”使交战国经济受到重创
C.“一战”后英国工业发展速度最快
D.西欧经济仍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54.国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却不能有效地制止侵略、维护和平。其主要原因在于
A国联主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B.美苏两大国没有加入国联
C.国联决议采取全体一致原则 D.盟约规定了委任统治制度
55.1928年,美、法、英、德等国签署了《非战公约》。这一公约
A.首次改善了法德两国紧张关系 B.彻底消除了国家的战争权
C.倡导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D.制定了制裁违约国的措施
56.图28-2是著名画家毕加索的名画《格尔尼卡》,它反映的事件发生在
A.日本人侵中国东北期间 B.德意干涉西班牙内战期间
C.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期间 D.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期间
57.1914年秋,当欧洲卷入战争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说:“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由此推断,格雷认为战争将导致
A.欧洲电力系统瘫痪 B.欧洲中心地位丧失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资本主义制度崩溃
58.“英国不想为捷克牺牲一兵一卒,英国同意任何合理的解决办法,只要不用武力。”下列哪一事件体现了这一主张?
A.《慕尼黑协定》的签署 B.《凡尔赛和约》的签订
C.《四国条约》的签订 D.《大西洋宪章》的发布
59. 若为右侧漫画的标记处补上文字说明,应写上文字说明,应写上
A. 克里米亚 B. 凡尔登
C.列克星敦 D.萨拉热窝
60.二战时,罗斯福表示:“我不想让美国在战后承担重建法国、意大利和巴尔干各国的重组。……这应该是英国的责任,因为英国在其中的利益远比我们要大。”他的意思是
A.美国将放弃在欧洲的利益 B.法意等国应自主完成重建
C.欧洲各国应共同维护和平 D.国家利益应与责任相联系
第Ⅱ卷(选择题,共40分)
6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3分)
材料一 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在20世纪末叶提及王安石,我们只更感到惊异:在我们之前900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日世界里任何其他地方提出。当王安石对神宗赵顼说“不加税而国用足”,他无疑的已知道可以用信用贷款的办法刺激经济成长。当生产增加货物流通时,即使用同一税率也能在高额的流通状态里收到增税之成果。
??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所反映的根本问题和对秦国发展产生的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用贷款的办法刺激经济的增长”的措施有哪些?(4分)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改革的认识。(5分)(回答三点即可得5分)
62.【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3分)
材料一 昔彼得为欧洲所摈,易装游法,变政而遂霸大地。日本为俄、美所迫,步武泰西,改弦而雄视东方。此二国者,其始遭削弱与我同,其后的强盛与我异。闻日本地势近我,政俗同我,成效最速,条理尤详,取而用之,尤易措手。
??汤志钧编《康有为政论集》。
材料二 1682--1725年在位的彼得一世,采纳西欧模式,对俄国进行彻底改革。1697-1698年,他率团往德、荷、英考察,学习其政府管理模式和军事技术,大量招募外国专家为俄国服务,对军事、行政体制和生活方式等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期中,强制剪须割袍即是其改革的戏剧性一幕。在当时的俄国,大多数贵族饱食终日,往往懒洋洋地拖着长袍,留着被视为“上帝赐予的装饰品”的大胡须,无所事事。彼得下令:除神职人员外,一律禁止留须,他甚至亲自将贵族的胡子剪掉,还在宴会上亲自剪短贵族的旧式长袍,规定只穿西欧式的短袍。改革引起包括其子阿历克基在内的一些人的反对,几经犹豫后,彼得将儿子处死。“在整个历史上,几乎没有什么恩那个产生如此重大的个人影响??????他通过各种方法急切地把一种新的文化强加于俄罗斯,从而为他的帝国确定了未来性质??????由于他的努力,俄国显然拜托了孤立的状态??????此后,俄国的历史成为欧洲史的一部分,并愈益成为世界史的一部分”。
??摘编自(美)帕尔默等《近现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康有为的主要观点。(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彼得改革和明治维新的共同之处。(9分)
6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4分)
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爆发,中华民国时期北洋政府交通、财政高级官员,人称“梁二总统”的梁士诒就敏锐的觉查到,这场世界大战是中国改变弱国地位、摆脱受世界强国联合宰割的大好机会,并正确认识到协约国一方在人力物力上的巨大优势,力主中国加入协约国一方。袁世凯先是准备派兵参加欧战,但日本听到风声后由于害怕中国参战将使战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增强不利日本在华利益,先是外交上极力阻止,不果后竞然使用武力威胁。在日本的蛮横威胁下,梁士诒不得不想出用“劳工参战”的新方法。
在一战期间,共有来自包括山东、河北、河南、湖北、江苏、浙江和福建等省14万中国人作为劳工被派往欧州去作战争勤务。这些“华工兵团”在战争前线挖战壕,修工事,每天报酬仅仅5法郎,并先后有2万多人被德国的炮火炸死在战场上。
协约国联军总司令法国元帅福熙称赞华工:“是第一流的工人,也是出色士兵的材料。他们在现代炮火下,可以忍受任何艰难,保质保量地完成各种任务。”美国出版的《中国学生月半刊》则写道:“一战赴法华工乃中国派往世界的信使,他们回国后将成为传播欧洲文明最有力和最有效的桥梁。”同时,他们也把中国的太极拳传到了欧洲。 也有人这样评价这些华工:“中国的地位不是外交家在辞令中争来的,而是被外国人践踏的华工用血肉之躯争来的。”
(1)根据材料,分析梁士诒力主中国加入协约国一方参加一战的理由。(2分)中国最后采用“劳工参战”的方式参战,请结合所学知识阐释以该种方式参战的原因。(4分)
(2)据材料概括一战“华工兵团”的特点和作用。(8分)
正定中学2014-2014下学期高二第一次考试?历史参考答案
1?5BDCBD 6?10ACBBC 11?15BDCAC 16?20DCDCA 21?25ADAAA 26?30BCDBC 31?35BABBB 36?40DADDB 41?45DDADA 46?50DBBCC 51?55DABCC 56??60BBADD
61.【参考答案】
(1)商鞅变法从根本上改变了旧的生产关系(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2分)。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秦国的农业生产,使秦国力量强大,为统一奠定基础。(2分)
(2)青苗法、农田水利法(4分)。认识: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不可能一帆风顺,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改革的成败关键要看其积极成果能否得以保留和维持,不以改革者个人命运为转移;改革措施要针对实际情况,行之有效,推行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地政治魄力。(答出3点得5分)
62.【参考答案】(1)俄、日改革,由弱变强;中国应仿效日本,更易见效
(2)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向西方学习,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风俗等各方面;改革成效显著,国力增强,摆脱了封闭与孤立状态。
63.【参考答案】
理由:①中国可借此改变弱国地位,摆脱受世界强国联合宰割的局面;②协约国一方在人力物力上的巨大优势。(2分)
方式:“劳工参战”。(1分)
原因:日本竭力反对中国直接派兵参战;英法在战争中人员死伤惨重,兵力、劳力短缺。(4分)
特点:来地广,人数多;主要从事战争勤务工作;报酬低;死亡率高;吃苦耐劳,不怕牺牲,表现出色。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er/72038.html

相关阅读:黄冈中学2014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