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历史必修单元复习测试(有答案)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三 来源: 高中学习网
必修三第二单元单元练习题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源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2500年前西方人文主义思想起源于希腊哲学。据此回答1~6题。
1.智者学派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最早提出以哲学来解释社会和自然
B.强调了认识的主体地位
C.是希腊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作用的产物
D.统治阶级提倡的结果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能力。关键是要搞清楚智者学派的出现是当时希腊社会的特有产物,离开这一特定背景,是不可能出现这样一个伟大的思想流派的。
【答案】 C
2.下列关于智者学派表述不确切的是(  )
A.对雅典民众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起了积极作用
B.某些思想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
C.为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作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
D.促进了希腊文化的发展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辨别能力。A、B、D三项是智者学派思想的影响。智者学派出现在公元前5世纪,当时资本主义还未萌芽也不可能出现反映资本主义发展要求的理论。
【答案】 C
3.(2009?广州模拟)某天上学路上下雨了,同学甲说:“今天真倒霉,偏偏这时候下雨!”同学乙说:“太好了,今天不会热了!”他们看法的差异与下列谁的观点相类似
(  )
A.亚里士多德      B.普罗泰格拉
C.苏格拉底 D.柏拉图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题干表明对同样的事物不同的人感受不同,这与B人物的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类似。
【答案】 B
4.“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雇佣一位舵手和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苏格拉底的上述观点反映他
(  )
A.反对直接民主制度B.要求哲学家管理国家
C.赞扬君主专制制度D.用人要做到人尽其才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题干中“没有人愿意用抽签”表明他反对抽签的制度,而这恰恰是直接民主的体现之一。B项是柏拉图的思想;C项不符合史实;D项与题意无关。
【答案】 A
5.苏格拉底的名言是“认识你自己”,亚里士多德说“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两者的共同之处体现了
(  )
A.追求真理的人文精神B.追求理性的自由主义
C.追求完美的理想主义D.追求自我的个人主义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从内容可以看出,二者都注意了对人的认识和评价,因而是人文精神的体现。
【答案】 A
6.下列有关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三人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老师
B.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老师
C.亚里士多德直接师从于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是苏格拉底学说的传承者之一
【解析】 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
【答案】 D
文艺复兴运动是西方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潮流。据此回答7~11题。
7.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研究古希腊、罗马的文化主要是为了
(  )
A.振兴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B.寻找更符合自己人生态度的文化
C.提高欣赏古典作品的能力
D.扩大意大利的影响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能力。文艺复兴运动是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目的是为了建立符合资产阶级利益的文化体系,A、C、D三项都偏离了这一目的。
【答案】 B
8.下列对文艺复兴运动和人文主义思想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①反映了成长中的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 ②以反对神学世界观为内容 ③以复兴辉煌的古代文化为武器 ④其影响局限在文学、美术领域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 文艺复兴运动开展之时工业革命尚未进行,故①不正确。文艺复兴主要在文学艺术领域进行,但其影响却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为近代自然科学和各种学术的发展清除了思想障碍,故④不正确。
【答案】 D
9.下图所示作品的内容反映了人文主义精神。其主要价值在于
(  )
A.抨击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
B.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C.率先表达了对教会丑恶现象的憎恶
D.提倡“因信称义”,否认了教皇权威
【解析】 率先表达对教会丑恶现象憎恶的作品并不是《十日谈》。《十日谈》通过故事的讲述,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了人类的平等。B项是苏格拉底的贡献,D项是宗教改革的内容。
【答案】 A
10.(2009?广东实验中学模拟)下面是一位同学自编剧本中的一段:一位商人慕名来到了
(  )
①文艺复兴的发源地英国,拜会了 ②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之父”莎士比亚,探讨了 ③但丁的悲剧《哈姆雷特》,他们还欣赏了 ④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你认为剧本中应该修改的地方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①错误,应修改为意大利,②中应修改为彼特拉克,③中的但丁应改为莎士比亚,④正确。
【答案】 A
11.(2009?姜堰模拟)对右侧的绘画有这样一段介绍:“画家也很注重表现人间的母性美。但这种母爱带着一种对世界的胆怯心理特征,多少流露出拉斐尔内心深处的宗教情感。”“将传统的宗教题材描绘成现实生活中的理想美,称颂一般人类线性的光辉,洋溢着幸福与欢愉……”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此画带有古典主义绘画的典型特征
B.作者渴望幸福,肯定人性,蕴含着人文主义的思想
C.作品还不能完全摆脱宗教束缚,带有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时代特点
D.作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有力冲击了欧洲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能力。文艺复兴产生于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主要通过文学艺术作品反对教会的腐败,还没有公开反对欧洲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因此D项不符合史实。
【答案】 D
12.(2009?临沂模拟)文艺复兴被称为“打破神学枷锁,高举‘人文主义’旗帜的思想启蒙运动”。但在文艺复兴代表人物的美术作品中,也有许多以《圣经》故事为题材的,他们“以神学反对神学”!这些杰作与神学宗教画的最大区别在于
(  )
A.揭露教会腐败与神学的谬误反动
B.宣传民主共和与主权在民的思想
C.倡导民主革命与反对专制
D.表现现实生活与真实的人物形象
【答案】 D
13.在《大国崛起》中有英国首相丘吉尔的这样一句名言:“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肯失去一个莎士比亚。”这句话的本质含义是
(  )
A.莎士比亚代表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最高成就
B.莎士比亚的作品充满了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批判
C.莎士比亚对印度的发展繁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D.莎士比亚的作品提升了英国的人文精神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依据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丘吉尔的话反映出莎士比亚对英国的重要性。莎士比亚作为著名的人文主义者,其作品对英国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答案】 D
宗教改革既是一场社会运动,又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据此回答14~17题。
14.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
(  )
A.倡导人的解放 B.否定基督教
C.宣扬《圣经》精神 D.否定教皇地位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A项是文艺复兴的主张;B项中马丁?路德只是改造教会,并非否定基督教;C项在材料中并未体现。马丁?路德主张“世俗权力”可以管“教皇”,表明否定了教皇的权威地位。
【答案】 D
15.马丁?路德在宣传他的“信仰得救”思想时说过这样的话:“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的正道。”该话的思想从本质上
(  )
A.指出了基督教徒的信仰途径
B.找到了基督教的正道
C.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D.升华了欧洲启蒙运动的精神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能力。注意题干中的“本质”含义,“信仰得救”思想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要求进一步摆脱天主教会思想禁锢的表现。A、B、D三项是次要方面。
【答案】 C
16.欧洲宗教改革后形成的新教派,主要包括
(  )
①路德教派 ②天主教 ③加尔文教 ④英国国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
【解析】 天主教不属于新教。
【答案】 C
17.宗教改革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在宗教改革的过程中形成许多教派,它们的共同之处包括
(  )
①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 ②否定了罗马教会独有的解释《圣经》的权利 ③否定了教会权力高于国家权力的思想 ④简化了宗教仪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依据教材,②③④均是它们的共同点,①是启蒙思想家的主张,故应排除。
【答案】 B
18.16世纪欧洲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宗教改革运动,关于这场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破除了人们对宗教的迷信
B.教皇自此以后不能解释《圣经》
C.新教教徒可以通过信仰使自身得救
D.它只与教会有关,与文艺复兴无关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能力。宗教改革否定了教皇权威,并非推翻了教会,A、B两项错误;C项是宗教改革家的普遍主张;D项中宗教改革受文艺复兴推动。
【答案】 C
启蒙运动使自由和平等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据此回答19~22题。
19.启蒙思想家主张“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这里的“现实的黑暗”是指
(  )
A.封建神权B.欧洲封建制度和封建统治
C.天主教教会D.封建君主专制
【解析】 本题属于最佳选择题,从启蒙运动的背景和启蒙思想结合分析,可知B项说法最全面。故选B。
【答案】 B
20.伏尔泰说:“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们的自然生活。”这句话是
(  )
A.禁欲主义思想的反映B.人文主义思想的反映
C.蒙昧主义思想的反映D.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反映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能力。伏尔泰强调了人与人之间自由、平等的关系,是人文主义思想的反映。
【答案】 B
21.(2009?汕头模拟)韩非子“以法为本”中的“法”与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中的“法”对君权的作用
(  )
A.完全一致 B.大同小异
C.正好相反 D.互为补充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分析能力。韩非子的法是为君主专制服务的,而孟德斯鸠思想体现了民主政治,因此正好相反。
【答案】 C
22.(2009?徐州模拟)卢梭岛是人们漫步日内瓦湖畔时的首选人气小岛,也是缅怀卢梭的地方。卢梭被世人如此景仰的主要原因是
(  )
A.他发展了洛克的分权学说,明确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B.他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影响深远
C.他坚决否定王权,倡导“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
D.他对启蒙运动作了经典的
【解析】 A项指孟德斯鸠,B项指伏尔泰,D项指康德。
【答案】 C
23.康德继承和弘扬了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思想,表现在
(  )
①主张主权属于人民 ②言论自由是人类一切进步的条件 
③法律应该保护个人的权利 ④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 本题是组合型选择题,在解答时可用排除法。审题干可知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康德对法国启蒙思想的“继承和弘扬”,那么题中直接属于法国启蒙思想而康德没有的待选项就可以排除在外。法国启蒙思想主要有:天赋人权、主权在民、法制精神、社会契约,反对封建专制,实行君主立宪、三权分立等;而康德则主张主权属于人民,相信自由和平等是天赋人权;认为言论自由是人类一切进步的必要条件;法律应该保护个人权利;对自由和平等又作了许多限制。
【答案】 C
24.(2009?广州五校联考)法国学者维吉尔?比诺说:“当人们翻阅18世纪法国思想家、经济学家撰写的作品、游记或报刊文章时,会惊讶地发现中国的名字是如此频繁地出现,激起了那么多的赞誉之词。”出现上述现象主要是因为
(  )
A.启蒙思想家们关注中国的儒家文化和政治
B.中国四大发明对法国启蒙运动影响巨大
C.西方传教士热衷于传播中国文化
D.中法两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非常频繁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题干时间为“18世纪”,启蒙运动中法国成就较高,正是由于启蒙思想家们的宣传和介绍,才使“中国”一词在西方报刊文章中频繁出现。
【答案】 A
25.(2009?南京模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是西方向近代社会迈进时期发生的三次重大思想解放潮流,它们在历史作用上的一致性表现在
(  )
①发展了人文主义 ②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束缚 ③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 ④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没有把斗争矛头直接对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故③不是共同点,排除③即为正确答案。
【答案】 A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小题16分,第27小题16分,第28小题18分,共计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他(泰勒斯)所以得到这种看法,也许是由于观察到万物都以湿的东西为滋养料,而且热本身就是从湿气里产生,并靠潮湿来维持的(万物从其中产生的东西,也就是万物的本原)。他得到这种看法,可能是由于这个缘故,也可能是由于万物的种子都有潮湿的本性,而水则是潮湿本性的来源。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
材料二 人类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如何存在的尺度,也是非存在者如何非存在的尺度。
——汪子嵩等著《希腊哲学史》(第二卷)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这种看法”指什么?泰勒斯得到“这种看法”的依据是什么?他的“这种看法”在当时有何意义?(8分)
(2)材料二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与泰勒斯相比,材料二研究的重点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化?(8分)
【解析】 解答第(1)问,联系所学知识得出,“这种看法”指泰勒斯的著名观点“水是万物的本原”,这一观点的提出打破了长期以来的神造世界说。第(2)问是智者学派的观点,智者学派关注人类社会。在回答智者学派关注人类社会的原因时需要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即希腊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展结合起来。
【答案】 (1)水是万物的本原。本原是万物的开始,万物都由它产生出来。依据:万物都以水为滋养料,热也是由水而生,并靠水来维持;万物的种子都以潮湿为其本性,而水是潮湿的来源。意义:第一次以物质性的水作为万物的本原,排除了当时神造世界的臆想断说。意味着哲学从神学中分离出来,标志着哲学的产生。(8分)
(2)主要观点:人是衡量万物的标准;存在与否的权衡标准在于人,由人的感觉来衡量。探索的重点从人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人类社会。原因:公元前5世纪,希腊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展,由于平民地位的提高和个人主义的成长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哲学家放弃了对物质世界的探索,转而关心与人类自身更加密切的课题。(8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微,天主教势力空前强大,占据了支配地位,罗马教皇终于确立了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14~16世纪,在西欧随着商品生产与交换的繁荣,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和发展,同时资产阶级开始兴起,他们反对教会和贵族的特权,强烈要求分享政治权利。文艺复兴的思想家们批判了中世纪教会的蒙昧、禁欲说教与封建的等级特权制度,宣传了个人自由、平等与欲望,提倡竞争进取精神与科学的求知理念。西欧资本主义进入原始积累时期以后,无论是国内发展还是海外掠夺,都需要有强大的国家作支撑。英国、法国等逐渐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天主教会成为西欧各国强化王权道路上的一大障碍。
材料二 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本身,正如……所写的:“义人靠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马丁?路德
人的得救与否,不是靠斋戒、忏悔、赎罪,而是完全由上帝预定,人的意志无法改变。人在现世的成功与失败,就是得救与否的标志,就是“选民”与“弃民”的标志。
——加尔文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出现的主要原因。(8分)
(2)依据材料二,你认为谁的教义更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为什么?(6分)
(3)依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实质。(2分)
【解析】 第(1)问不难回答,联系所学知识,再材料一内容即可。回答第(2)问需要比较材料二中两人的思想主张。第(3)问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
【答案】 (1)天主教会的专制统治严重阻碍社会进步;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为其提供经济条件;文艺复兴促使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为其提供思想条件;统一民族国家的形成为其提供了政治条件。(8分)
(2)加尔文。理由:人在现世的成功是成为上帝“选民”的标志,鼓舞资产阶级积极进取。(6分)
(3)实质:一场反封建统治的政治运动。(2分)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启蒙思想家把欧洲的封建制度比作漫长的黑夜,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
——人教版《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
材料二 孟德斯鸠指出:“暴君之所以有权力,正在于他剥夺别人的生命。”“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
材料三 伏尔泰对英国政治制度这样描述:“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当了一个自由、强盛、擅长经商,又很开明的国家的首领。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
卢梭提出人民应当推翻暴君,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创立民主共和国,坚持“主权在民”的原则,国家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材料四 现在我们知道,这个理性的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理想化的王国;永恒的正义在资产阶级的司法体系中得到体现;平等归结为法律面前的资产阶级的平等。
——恩格斯《反杜林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现实的黑暗”指什么?为了驱散“现实的黑暗”,材料二提出了怎样的设想?这种设想有何进步作用?(3分)
(2)材料三中两位思想家关于国家政体方面的主张各是什么?在以后的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中,这两种主张有何具体实践?请各举一例说明。(8分)
(3)依据上述材料,综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启蒙运动。(7分)
【答案】 (1)“现实的黑暗”指封建制度(封建王权,宗教神权)。(1分)设想:实现权力的制约和平衡(三权分立)。(1分)
作用:防止专制。(1分)
(2)主张:伏尔泰主张君主立宪制;卢梭主张民主共和制。(2分)
实践:法国根据1791年宪法,实现了君主立宪制(德意志根据1871年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美国根据1787年宪法,确立了民主共和制(法国根据1875年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6分)
(3)启蒙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在启蒙运动的影响下,法国爆发大革命,推翻了封建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传播了自由和平等的思想。启蒙运动的影响远远超出了欧洲范围,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启蒙思想家所提出的设想带有阶级的局限性。(7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san/55138.html

相关阅读:福建省2013年高考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