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教授能像饶毅那般“慢”?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化学 来源: 高中学习网


“我自己的论文数量比较少,自从2004年有独立的国内实验室后,发表过3篇原始文章。2006年、2009年、2010年,我在北京的实验室论文数量为零。”近日,中国青年报记者就科学界如何潜心学术、摒弃急功近利专访的比例计算,如果对教师们提出的考核要求,将一年的分解到五年,但要求的都是高质量的优质论文,得到的优秀成果,也是目前的两倍。如果将一年的分解到10年,得到的优秀成果,与当下几乎一样。更不用说,老师们把更多的时间用到真正的教育和学术,不再为炮制论文而焦虑,会形成更良好的状态了。是慢好还是快好,其实已有答案。会不会出懒汉呢?这就要看谁来评价学术贡献了。学术价值和学术成果的评价,如果掌握在行政机构和行政领导,要的就是论文数量、档次和级别,如果依旧由他们评价,确实可能出懒汉;而如果改由学术共同体评价,全体学者按共同制订的学术评价标准,只看学术成果本身的价值,那么,一个教授一辈子只做出一个重大的原创性研究成果,已经足够,这种评价机制会引导大家关注真正的学术,还原学术本质。说到底,教授们要有“慢学术”的底气,不在于自己已经取得怎样的学术江湖地位,而在于有良性的学术管理体系。“我自己的论文数量比较少,自从2004年有独立的国内实验室后,发表过3篇原始文章。2006年、2009年、2010年,我在北京的实验室论文数量为零。”近日,中国青年报记者就科学界如何潜心学术、摒弃急功近利专访北京大学教授饶毅。他一直坚持科研的质量、回归科学本质,秉持“慢”的理念。饶毅称,“这是国内实验室中发表论文特别慢的活标本,可供批判。”(中国青年报2月10日)饶毅有“底气”、也有机会把自己的“慢”呈现出来。说其有“底气”,是因为他当年回国时,是美国西北大学讲席教授、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他的回国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并被认为是中国科技界吸引力增强的标志之一。这样有来头的“人物”,学校是不会以其暂时“不出活”,就让他走人的,否则,这不是说明当初学校引进他时,看“走眼”了吗?但就是这样,饶毅也感到了压力,他说,“目前中国科学界比较求快,对我也不例外。有人讥笑我老得不行而回国,有人认为我只能写博客不能做科研,有人认为我做不出科研成果才谈政策……好在我已有工作基础,而且2005年在中国发表过一篇《细胞》论文,我得到的支持可以持续一些时间,只要我不怕喝倒彩的压力,不脱离自己的特点转而追求急功近利,还可以承受慢一些带来的压力。”很明显,从他的谈话中,饶毅的“底气”也不太足了,在为自己承担压力鼓劲。从他的处境推想,如果再多几年不出一篇论文,得到的支持就可能难以持续,可能他就承受不了压力了。要融入水土,尽快转型“急功近利”。说其有机会,是指要是换成其他人,两年没有一篇论文,一年一考核,就两次不合格,基本上已经肯定“走人”了,怎么还有机会有心情谈自己的“慢”,北京大学教授饶毅。他一直坚持科研的质量、回归科学本质,秉持“慢”的理念。饶毅称,“这是国内实验室中发表论文特别慢的活标本,可供批判。”(中国青年报2月10日)

  

  的比例计算,如果对教师们提出的考核要求,将一年的分解到五年,但要求的都是高质量的优质论文,得到的优秀成果,也是目前的两倍。如果将一年的分解到10年,得到的优秀成果,与当下几乎一样。更不用说,老师们把更多的时间用到真正的教育和学术,不再为炮制论文而焦虑,会形成更良好的状态了。是慢好还是快好,其实已有答案。会不会出懒汉呢?这就要看谁来评价学术贡献了。学术价值和学术成果的评价,如果掌握在行政机构和行政领导,要的就是论文数量、档次和级别,如果依旧由他们评价,确实可能出懒汉;而如果改由学术共同体评价,全体学者按共同制订的学术评价标准,只看学术成果本身的价值,那么,一个教授一辈子只做出一个重大的原创性研究成果,已经足够,这种评价机制会引导大家关注真正的学术,还原学术本质。说到底,教授们要有“慢学术”的底气,不在于自己已经取得怎样的学术江湖地位,而在于有良性的学术管理体系。

  

  饶毅有“底气”、也有机会把自己的“慢”呈现出来。说其有“底气”,是因为他当年回国时,是美国西北大学讲席教授、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他的回国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并被认为是中国科技界吸引力增强的标志之一。这样有来头的“人物”,学校是不会以其暂时“不出活”,就让他走人的,否则,这不是说明当初学校引进他时,看“走眼”了吗?但就是这样,饶毅也感到了压力,他说,“目前中国科学界比较求快,对我也不例外。有人讥笑我老得不行而回国,有人认为我只能写博客不能做科研,有人认为我做不出科研成果才谈政策……好在我已有工作基础,而且2005年在中国发表过一篇《细胞》论文,我得到的支持可以持续一些时间,只要我不怕喝倒彩的压力,不脱离自己的特点转而追求急功近利,还可以承受慢一些带来的压力。”很明显,从他的谈话中,饶毅的“底气”也不太足了,在为自己承担压力鼓劲。从他的处境推想,如果再多几年不出一篇论文,得到的支持就可能难以持续,可能他就承受不了压力了。要融入水土,尽快转型“急功近利”。

  

  得好好想着怎样炮制出论文来,应付考核,兑现工资,养家糊口。饶毅的学术状态是令人羡慕的,这是做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科研的状态,是追求科研的质,而不是量的状态。但就是如他这样有声名的学者,其实也生活在论文的无形压力之中,可见这种状态,对超过99%的学者来说,是可望而不及的。当然,对于这种学术状态,各方的意见是不一的。一种有代表性的意见是,这种状态可能出好的科研成果??对于有学术理想、学术兴趣和追求的学者而言,所谓“十年磨一剑”;也可能制造一大批“学术懒汉”,一些混日子者,可以此为理由,拿工资不出活,这样下去,大学还有啥成果可言呢?而且,以目前的大学情形分析,出学术懒汉的可能性比较大。为了不让教授们成为“懒汉”,也为了大学多出成果,今日的大学普遍实行对教师的量化考核,要求每年产出多少经费、论文、专利,将这些直接与待遇挂钩,与来年招收研究生挂钩,还与“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挂钩??考核不合格,就降职、走人。大多数情况下,这被一些舆论评价为建立奖惩机制,提高大学办学效率。单从效率看,这种考核评价,似乎确实效果不错,我国的科技论文数量在全国大学、科研院所“上下一心”的共同努力下,早在2007年已经全世界第一。每个教授名下,都有很长的发表论文单子。但与之对应的,却是一个十分尴尬的现实,我国科技论文的引用率排在全世界100名开外,有大量的论文是“零引用”,大批论文是只供业绩考核、职称评审的“职称论文”、“工资论文”,换句话说,就是没有学术价值的垃圾论文。有院士曾直言,我国的垃圾论文比例高达90%以上。这等于说,这就是大家十分勤奋地制造垃圾。以垃圾论文

  

  说其有机会,是指要是换成其他人,两年没有一篇论文,一年一考核,就两次不合格,基本上已经肯定“走人”了,怎么还有机会有心情谈自己的“慢”,得好好想着怎样炮制出论文来,应付考核,兑现工资,养家糊口。

  

  饶毅的学术状态是令人羡慕的,这是做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科研的状态,是追求科研的质,而不是量的状态。但就是如他这样有声名的学者,其实也生活在论文的无形压力之中,可见这种状态,对超过99%的学者来说,是可望而不及的。

  

  当然,对于这种学术状态,各方的意见是不一的。一种有代表性的意见是,这种状态可能出好的科研成果??对于有学术理想、学术兴趣和追求的学者而言,所谓“十年磨一剑”;也可能制造一大批“学术懒汉”,一些混日子者,可以此为理由,拿工资不出活,这样下去,大学还有啥成果可言呢?而且,以目前的大学情形分析,出学术懒汉的可能性比较大。

  

  为了不让教授们成为“懒汉”,也为了大学多出成果,今日的大学普遍实行对教师的量化考核,要求每年产出多少经费、论文、专利,将这些直接与待遇挂钩,与来年招收研究生挂钩,还与“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挂钩??考核不合格,就降职、走人。大多数情况下,这被一些舆论评价为建立奖惩机制,提高大学办学效率。

  

  的比例计算,如果对教师们提出的考核要求,将一年的分解到五年,但要求的都是高质量的优质论文,得到的优秀成果,也是目前的两倍。如果将一年的分解到10年,得到的优秀成果,与当下几乎一样。更不用说,老师们把更多的时间用到真正的教育和学术,不再为炮制论文而焦虑,会形成更良好的状态了。是慢好还是快好,其实已有答案。会不会出懒汉呢?这就要看谁来评价学术贡献了。学术价值和学术成果的评价,如果掌握在行政机构和行政领导,要的就是论文数量、档次和级别,如果依旧由他们评价,确实可能出懒汉;而如果改由学术共同体评价,全体学者按共同制订的学术评价标准,只看学术成果本身的价值,那么,一个教授一辈子只做出一个重大的原创性研究成果,已经足够,这种评价机制会引导大家关注真正的学术,还原学术本质。说到底,教授们要有“慢学术”的底气,不在于自己已经取得怎样的学术江湖地位,而在于有良性的学术管理体系。

  

  单从效率看,这种考核评价,似乎确实效果不错,我国的科技论文数量在全国大学、科研院所“上下一心”的共同努力下,早在“我自己的论文数量比较少,自从2004年有独立的国内实验室后,发表过3篇原始文章。2006年、2009年、2010年,我在北京的实验室论文数量为零。”近日,中国青年报记者就科学界如何潜心学术、摒弃急功近利专访北京大学教授饶毅。他一直坚持科研的质量、回归科学本质,秉持“慢”的理念。饶毅称,“这是国内实验室中发表论文特别慢的活标本,可供批判。”(中国青年报2月10日)饶毅有“底气”、也有机会把自己的“慢”呈现出来。说其有“底气”,是因为他当年回国时,是美国西北大学讲席教授、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他的回国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并被认为是中国科技界吸引力增强的标志之一。这样有来头的“人物”,学校是不会以其暂时“不出活”,就让他走人的,否则,这不是说明当初学校引进他时,看“走眼”了吗?但就是这样,饶毅也感到了压力,他说,“目前中国科学界比较求快,对我也不例外。有人讥笑我老得不行而回国,有人认为我只能写博客不能做科研,有人认为我做不出科研成果才谈政策……好在我已有工作基础,而且2005年在中国发表过一篇《细胞》论文,我得到的支持可以持续一些时间,只要我不怕喝倒彩的压力,不脱离自己的特点转而追求急功近利,还可以承受慢一些带来的压力。”很明显,从他的谈话中,饶毅的“底气”也不太足了,在为自己承担压力鼓劲。从他的处境推想,如果再多几年不出一篇论文,得到的支持就可能难以持续,可能他就承受不了压力了。要融入水土,尽快转型“急功近利”。说其有机会,是指要是换成其他人,两年没有一篇论文,一年一考核,就两次不合格,基本上已经肯定“走人”了,怎么还有机会有心情谈自己的“慢”,2007年已经全世界第一。每个教授名下,都有很长的发表论文单子。但与之对应的,却是一个十分尴尬的现实,我国科技论文的引用率排在全世界100名开外,有大量的论文是“零引用”,大批论文是只供业绩考核、职称评审的“职称论文”、“工资论文”,换句话说,就是没有学术价值的垃圾论文。有院士曾直言,我国的垃圾论文比例高达90%以上。这等于说,这就是大家十分勤奋地制造垃圾。

  

  “我自己的论文数量比较少,自从2004年有独立的国内实验室后,发表过3篇原始文章。2006年、2009年、2010年,我在北京的实验室论文数量为零。”近日,中国青年报记者就科学界如何潜心学术、摒弃急功近利专访北京大学教授饶毅。他一直坚持科研的质量、回归科学本质,秉持“慢”的理念。饶毅称,“这是国内实验室中发表论文特别慢的活标本,可供批判。”(中国青年报2月10日)饶毅有“底气”、也有机会把自己的“慢”呈现出来。说其有“底气”,是因为他当年回国时,是美国西北大学讲席教授、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他的回国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并被认为是中国科技界吸引力增强的标志之一。这样有来头的“人物”,学校是不会以其暂时“不出活”,就让他走人的,否则,这不是说明当初学校引进他时,看“走眼”了吗?但就是这样,饶毅也感到了压力,他说,“目前中国科学界比较求快,对我也不例外。有人讥笑我老得不行而回国,有人认为我只能写博客不能做科研,有人认为我做不出科研成果才谈政策……好在我已有工作基础,而且2005年在中国发表过一篇《细胞》论文,我得到的支持可以持续一些时间,只要我不怕喝倒彩的压力,不脱离自己的特点转而追求急功近利,还可以承受慢一些带来的压力。”很明显,从他的谈话中,饶毅的“底气”也不太足了,在为自己承担压力鼓劲。从他的处境推想,如果再多几年不出一篇论文,得到的支持就可能难以持续,可能他就承受不了压力了。要融入水土,尽快转型“急功近利”。说其有机会,是指要是换成其他人,两年没有一篇论文,一年一考核,就两次不合格,基本上已经肯定“走人”了,怎么还有机会有心情谈自己的“慢”,

  

  以垃圾论文的比例计算,如果对教师们提出的考核要求,将一年的分解到五年,但要求的都是高质量的优质论文,得到的优秀成果,也是目前的两倍。如果将一年的分解到“我自己的论文数量比较少,自从2004年有独立的国内实验室后,发表过3篇原始文章。2006年、2009年、2010年,我在北京的实验室论文数量为零。”近日,中国青年报记者就科学界如何潜心学术、摒弃急功近利专访北京大学教授饶毅。他一直坚持科研的质量、回归科学本质,秉持“慢”的理念。饶毅称,“这是国内实验室中发表论文特别慢的活标本,可供批判。”(中国青年报2月10日)饶毅有“底气”、也有机会把自己的“慢”呈现出来。说其有“底气”,是因为他当年回国时,是美国西北大学讲席教授、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他的回国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并被认为是中国科技界吸引力增强的标志之一。这样有来头的“人物”,学校是不会以其暂时“不出活”,就让他走人的,否则,这不是说明当初学校引进他时,看“走眼”了吗?但就是这样,饶毅也感到了压力,他说,“目前中国科学界比较求快,对我也不例外。有人讥笑我老得不行而回国,有人认为我只能写博客不能做科研,有人认为我做不出科研成果才谈政策……好在我已有工作基础,而且2005年在中国发表过一篇《细胞》论文,我得到的支持可以持续一些时间,只要我不怕喝倒彩的压力,不脱离自己的特点转而追求急功近利,还可以承受慢一些带来的压力。”很明显,从他的谈话中,饶毅的“底气”也不太足了,在为自己承担压力鼓劲。从他的处境推想,如果再多几年不出一篇论文,得到的支持就可能难以持续,可能他就承受不了压力了。要融入水土,尽快转型“急功近利”。说其有机会,是指要是换成其他人,两年没有一篇论文,一年一考核,就两次不合格,基本上已经肯定“走人”了,怎么还有机会有心情谈自己的“慢”,10年,得到的优秀成果,与当下几乎一样。更不用说,老师们把更多的时间用到真正的教育和学术,不再为炮制论文而焦虑,会形成更良好的状态了。是慢好还是快好,其实已有答案。

  

  会不会出懒汉呢?这就要看谁来评价学术贡献了。学术价值和学术成果的评价,如果掌握在行政机构和行政领导,要的就是论文数量、档次和级别,如果依旧由他们评价,确实可能出懒汉;而如果改由学术共同体评价,全体学者按共同制订的学术评价标准,只看学术成果本身的价值,那么,一个教授一辈子只做出一个重大的原创性研究成果,已经足够,这种评价机制会引导大家关注真正的学术,还原学术本质。说到底,教授们要有“慢学术”的底气,不在于自己已经取得怎样的学术江湖地位,而在于有良性的学术管理体系。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1030465.html

相关阅读:盐类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