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学生评价之我见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生物 来源: 高中学习网


摘 要:尊重学生多样性与差异性,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师生关系观、评价观。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注重过程性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关键词:学生观;师生关系观;评价过程化;促进发展

 

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而我们传统的评价过分注重分数,经常出现“以分数论英雄”的简单评价方式。这其实从高考的“一考定终身”就可以窥豹一斑了。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评价方式的弊端也日益呈现出来了。因此,人们都在探索新的评价方式,纵观现在的种种评价方法,一个总的趋势就是尊重学生,注重过程性的评价。我认为要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要从生命平等的的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师生关系观、评价观。

 

1 从“生物多样性”到“学生多样性”

 

传统的学生观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时,过分地注重学生的成绩,人为地根据学生成绩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根据学3生成绩排座位的情况。这样做严重挫伤了学习成绩差的同学的学习积极性,最终造成他们丧失自信,自暴自弃。也有个别极端的情况,有的学生出现了厌学、逃学、甚至自杀等情况。我认为上述情况的出现是因为没有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不了解“学生多样性”。

 

生物学上的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 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 这种多样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物种的遗传与变异的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受此启发,我们在看待学生时,也应该注意到学生的多样性。我们不能以简单的“好”和“坏”来评价学生,特别是不能仅仅看到分数。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1983年提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的智能至少可以分成七个范畴(后来增加至八个):

 

1.语言 (Verbal/Linguistic)

 

2.逻辑 (Logical/Mathematical)

 

3.空间 (Visual/Spatial)

 

4.肢体运作 (Bodily/Kinesthetic)

 

5.音乐 (Musical/Rhythmic)

 

6.人际 (Inter-personal/Social)

 

7.内省 (Intra-personal/Introspective)

 

8.自然探索 (Naturalist,加德纳在1995年补充)

 

对照这些方面的内容,我们在评价学生的时候是否都注意到了?我们是不是仅仅是“盲人摸象”?我们有没有“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所以,我认为,在新形势下,在新课改的今天,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我们的学生观,我们要看到“学生多样性”,我们要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理性对待差异;我们要注意加强学生的优势能力金额注意培养学生的薄弱能力,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我们要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体,都有其特点。我们要从尊重生命的高度来看待学生。善待学生,就是善待生命。只有这样才能为我们科学地评价学生提供基础。

 

2 从“指挥家”到“乐队成员”

 

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就是一个乐队的“指挥家”,全面控制着课堂的点点滴滴。学生需要做的就是听,就是被动地接受,没有质疑的机会。从这里可以看出,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完全对立的,是分属两个不同的角色的。另外,在我们教室内讲台的安排上,也有意无意间突出了这一点:讲台高出一截,教师高高在上。教师在讲课时高高在上,这就从学生心理上造成了压力。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表现为: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习的促进者;由教育关系的“独奏者”转变为“伴奏者”;由教育活动的领导者、控制者、权威者转变为指导者、管理者和服务者等等。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很有必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定位,同时十分明确不同角色中的具体要求,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这种角色的变化,是确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教师与学生共同面对学习内容,共同探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共同面对学习中的种种压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相长”

 

的良性互动。

 

3 新课程下的评价理念和方法

 

3.1 新课程下的评价理念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规定:要“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改进校内评价,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学校应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 从新课程的评价理念中不难看出,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我们从德智体等各方面去全面评价学生,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体魄、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的情感体验、较强的审美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3.2 新课程的评价方法

 

 在新课程的评价方法上,强调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尤其注重将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结合起来。所谓量化评价即是我们平时所提及的各种量化考试,它包括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单元小测试及期中的阶段考试、期末时的终结性考试。以往的传统教育比较注重量化评价,比较注重量化考试后的成绩排序,据此在个人间班级间互比高低,特别注重教育活动的纸笔测试的单一结果。学校、地方乃至国家也是拿一次性考试的成绩来决定每位学生的前途或终生。然而从教育来说,以单一的量化评价为依据,是把复杂的教育现象加以僵死化、简单化和片面化,它不仅无法从本质上保证对教育评价客观性的承诺,而且往往丢失了教育中最有意义、最根本的内容。这样的评价,教育的复杂性和学生状况的丰富性被泯灭于其中。

 

从20世纪70年代逐渐兴起并日益发展起来的质性评价,是一种新兴的评价方法,它重点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表现,注重学生的过程评价,如着眼于学生的探究精神、实践和创新能力、合作精神、学习兴趣、学习习惯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其它行为表现等。这种质性评价因其全面、深入、真实地再现评价对象的特点和优点而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欢迎。如在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提供的评价方法,除了纸笔测试以外,还包括平时的课堂行为记录、项目调查、书面报告、作业等等开放性的方法。在我国,近年来如学生成长记录袋、表现性评价、情景测验、行为观察等质性评价方法也受到了各个课改实验区的普遍欢迎。

 

 纵观国内外的种种评价理念和方法,都是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综合素质,不再以简单的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尺度。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建立在人们对种种评价方法反思的基础之上的。综合各种评价,我认为必须要重新审视我们评价者自身的评价观。如而后发挥评价的促进作用。我们的评价不能只是简单地给学生贴标签,教育的目的是发展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所以,我认为,必须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评价观。

 

4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评价观

 

党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不仅适应新世纪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也体现了我们党“与时俱进”的执政态度。我们也应该学以致用。在评价学生时,我认为也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也就是在评价学生时,以学生为基础,以学生为前提,以学生为动力,以学生为目的。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生命独特性,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我们传统的评价主要是根据考试成绩。考试也存在很多问题,考试的内容往往与学生的具体生活内容与环境相脱节,学生的生活知识与能力在考试中没有呈现的机会,所考核的内容通常与学生的实际应用分离;它主要侧重考核学生的语言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而对学生的其它智能涉及较少。还有考试答案的标准化,这其实没有注意到学生的差异性。

 

加德纳相信任何新的评估方法,都必须符合以下三个标准。

 

第一,必须是“智能展示”的评估方法,即能够直接观察到一种智能的潜力,而不必通过数学和逻辑的“反光镜”。

 

第二,它必须具有发展的眼光,也即评估儿童在某一特定领域的知识,必须使用适合他或她在一定发展阶段的方法。

 

第三,它必须和推荐相关联,也即对一个具有特定智能测绘图的儿童,评估所得得分数和评语,必须和这名儿童推荐得活动相关联。

 

评价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发展与成长。我认为积极的评价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4.1 评价过程化  就是将评价放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它不仅包括学生的学习效果的评价,即考试成绩,而且包括平时成绩及课堂表现。从课前准备、课堂参与度、合作交流、提出问题、知识掌握、思维拓展等方面对课堂表现情况进行评价。这里面不仅有教师的评价,我们还要引入学生自评、互评。把这些综合起来,就是学生的课堂评价。

 

评价项目

师评

自评

互评

综评

课前准备

 

 

 

 

课堂参与度

 

 

 

 

合作交流情况

 

 

 

 

提出问题

 

 

 

 

知识掌握

 

 

 

 

思维拓展

 

 

 

 

 

4.2 评价个性化 生物学告诉我们,每个生命都是独特和唯一的。那么,在评价时,我们就不应该仅仅有一把尺子,我们应该考虑到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例如,同样是一次测验的成绩80分,对与A、B两个同学来说意义可能完全不同;同样是在课堂上提出了两个问题,对于一个同学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可是对于另一个同学来说可能是没有认真思考。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同学把学习作为一种负担,不能从学习中体会到快乐。研究发现,这是由于过分注重了与他人的比较。一个很简答的对比就是分数的对比,其实,我们应当引导学生多做纵向的比较,也就是自己与自己的比较,今天的自己与昨天的自己相比,有没有进步?课堂效果有没有提高?不能一味地、简单地与他人相比,那样比来比去,最终会造成自信心的严重缺失。教师作为评价者,必须注意到学生的特异性,对不同的同学采取个性化的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4.3 评价发展化 学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个体,每个学生不同方面的智能表现的时间会有差异。这一点非常类似细胞分化。在细胞分化过程中,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会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方面产生稳定性的差异。学生的发展道理也是如此。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着眼于未来,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就像细胞中的一些物质能够促进某些基因表达一样,我们的评价应该起到促进学生智能发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3]人民教育出版社:《分子与细胞》

 

[4]人民教育出版社:《稳态与环境》

 

[5] 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144456.html

相关阅读: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之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