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生活的数学课程改革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来源: 高中学习网


  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根植于生活,生活是学习数学的不竭源泉。《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是一种新课程理念,又是规范性要求。让数学学习与生活结伴而行,数学课程必将充满活力。

  一、创设生活情境,导出数学问题

  据心理学家研究,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的环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因素,让数学贴近生活。创设一些生活情境,从而引导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处于一种“心欲求尚未得,口欲言尚不能”的状态,产生求知欲。

  课程改革似春风拂面,焕发无限生机;如久旱逢雨,浸润了广大师生的心田;教坛精英辈出,经典课例不断。如学习字母表示数时,通过儿歌对答: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两只青蛙……由异口同声的喜悦到参差不齐的困惑引出字母,感受什么表示数的美妙。学习方程时竞猜游戏:请把你的年龄乘以3再减2说出得数,老师就能知道你的年龄。如此种种,不胜枚举。用学生身边的事情呈现教学内容。增加了数学的趣味性和现实性,学生不感到枯燥乏味,增强了教学实效。

  二、借助生活经验,建立数学模型

  一切科学知识都来自生活,受生活的启迪。学生生活经验是否丰富,将影响学习效果。数学教学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培养应用意识与创新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强应用题的教学。应用题的教学是一种回归生活的教育,使学生从周围熟悉的情景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了解数学、享受数学。

  三、以活动为载体,开展数学教学

  实践活动是人类获得知识的重要渠道之一。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培养积极的个性,增强竞争与合作意识。教育家布鲁纳主张:以主动探索活动发现客观知识体系中的逻辑结构,从而实现对知识掌握的深入,发展学生的能力。

  精心组织数学活动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开放数学课堂。课堂开放本身是一种创新,开放的课堂又是创新教育的温床。首先要营造和谐气氛:师生之间互相尊重,民主交流,互教互学。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充分发扬民主与集中管理,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教师要始终不失课堂的掌控权。在七年级数学教材中,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两大难点是符号问题和简单运算。教材中有一例题是计算三个球队循环赛的净胜球数,对它的挖掘处理不可草率。上课时首先以大家喜欢的足球运动调动情绪,然后出示题目帮忙计算。计算结果在小组内交流,选派组长向全班同学汇报。从老师提问为什么,到学生得出矛盾的反问回答,进一步突破了难点。

  最后老师归纳总结:象类似具有相反意义的实际问题要用正负数分别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转化为加法运算。有理数的加法运算遵循交换律和结合律,故一般正数和负数分别结合相加。对于纯粹的加法运算,学时在自己心中可以赋予数量的实际意义,以避免符号错误。

  新课程本设立了“观察、思考、说一说、做一做、探究”等小栏目,目的在于突出实践性。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在具体操作情景中,领悟数学的发展与形成的真谛。

  1.借助操作形成概念

  纵观教材,由温度计受到启发可以在一条直线上表示有理数有正负,需要规定正方向,正负在哪里分界需要规定原点,为了统一度量需要约定单位长度,由此包含三要素的直线——数轴的概念就形成了;对几何体的认识,不是强制性的地构建“正方体有六个面、二十条棱、八个顶点”的概念框架,而是从操作实践角度出发,用透明胶硬纸板制作正方体的方式让学生体会“面、棱、顶点”的概念,而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观察、比较,从而找到正方体的本质特征。

  2.借助操作形成定理

  数学定理学习的关键是获得概念间的关系,各种关系的获得必须依赖新旧知识的联系,有效的措施之一就是操作性实际活动。如直线平行条件的探究就是通过实念操作、观察、比较得出的。

  3.借助操作解决数学问题

  数学问题解决的本质是思维活动。从理解开始探究思路,转换问题等手段和方法以及运用,直至解决问题,无论从什么角度去剖析与研究,都离不开学生的实际生活去作判断处理。

  培养参与意识,提高课堂效率

  绿色象征青春活力,绿色充满蓬勃生机,?育希望。我们也呼唤绿色的数学课堂,为了学生的一切,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全员参与,这就是绿色的含义。

  新课程与生活密切相联,无论是问题的提出,概念的建立,还是知识延伸、能力拓展,都以生活这条主线贯穿。学生有知识基础,有能力参与其中。九年级数学中的增长率问题应用广泛。

  三.延伸课堂,走进生活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延伸课堂,走进生活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学生带着问题,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归纳、形成文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种做法注重数学发生、发展、应用的过程。收集整理,从数学角度刻画、描述,常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生活是大课堂,生活又是大百科。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教数学,学数学,用数学,三位一体。让我们以生活作伴,肩负时代责任,做课程改革的开拓者吧!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作者:柯轲龙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306272.html

相关阅读: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