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艺术教育的“文化之痛”》阅读答案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中议论文阅读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艺术教育的 文化之痛 崔树强 ① 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播音系的倪妮,因参演《金陵十三钗》而一夜走红,这再一次刺激了很多学生一夜成名的梦想。而在一些家长看来,参加 艺术教育的“
文化之痛”
崔树强

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播音系的倪妮,因参演《金陵十三钗》而一夜走红,这再一次刺激了很多学生一夜成名的梦想。而在一些家长看来,参加“
艺考”
,就读艺术院校,是帮助孩子实现梦想的有效途径。近来,报考各类艺术院校的学生人数在逐增加。
安徽省艺术考生报考人数为3
万人,
增加到4
万左右。作为“
艺考”
大省,山东的情况更为可观,
山东全省共有89594
人报考艺术类专业。从1998

,13
间,中国艺术类招生人数整整扩大了60
倍。而提供艺考机会的院校,也从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上海戏剧学院等院校,拓展到数百所大学,甚至东北、河南的一些农业大学也开设表演系,且一届就招收300
名本科生。

但考生人数的逐增加,并不意味着学校就可以招收到更多高素质的学生。在一次艺术高考的面试考场里,当怀揣明星梦想的考生被问及“
四大发明有哪些”
、“
五星红旗的意义是什么”
、“
听说过巴金没有”
等问题时,常常是一问三不知。而同样在一次艺术类研究生面试中,当被问及关于八大山人的艺术时,一考生竞以“
不知道八大山人是哪八个人”
作答,弄得考官哭笑不得。在媒体铺天盖地的“
明星秀”
的影响下,娱乐无标准,炒作无底线,“
一夜成名”
成为了很多艺考生的成功梦想。他们通过“
文化课百日冲刺”
等速成的培训方式应付考试,其结果是,连中国历史朝代的先后顺序这样的问题都不能准确回答的学生不在少数。可以说,在目前的艺术类招生考试中,生源的文化素养状况堪忧。很多艺术类考生竟然是因为文化课成绩不好,于是通过突击和速成,转过来报考艺术专业的。艺考成了他们高考的捷径,这也是大家心照不宣的秘密。一个最需要文化滋养的学科,竟然成了文化缺乏者的避难所。这无疑成为艺术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的瓶颈。,

我们知道艺术作品是人造产品,所以,艺术创作需要技巧,它和技艺密不可分但更重要的是艺术作品是一种神精神产品,它是人的精神灌溉的结果,是为了满足人的精神需求和审美需要而创造出来的。古今中外,任何伟大的艺术作品背后,都有一种伟大的精神,都有一颗伟大的心。孔子一开始就有意识地以音乐为人生修养之资,以完善人格境界为目的加以追求;庄子虽然在他思想起步之初无心艺术,也没有以某种具体艺术为追求对象,然而他所向往的人生境界,却不期然地回归艺术的精神。他提出的“
心斋”
、“
坐忘”
的修养功夫所达到的人生境界,正是中国伟大的艺术家所必需的修养功夫。所以,艺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技之锤炼,更是涵养性灵的绝好方式。在中国,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必须以人格的修养、精神的解放作为技巧的根本。有没有这个根本,就是士画和匠画、文人画和画工画、书法家和写字匠的大分水岭所在。

今天,由西方启蒙精神、科学技术和理性自身演变而来的实用理性和工具理性统治了现代社会,在追求效率和实施技术的过程中,理性由解放的工具蜕化为统治自然和人的工具。而中国传统艺术的核心观念是自然。中国艺术家认为,技巧不是艺术的全部,“
技进乎道”
,“
进”
并不是超过或提升,而是否定和消解。只有否定了“
技”
,才能进入到本真的自然状态,即“
道”
的状态:当中国传统艺术虚静空明、平淡天真的精神,不知不觉中涵融了自然,并且当主体精神和客体自然互相融合升华为浑融一体的世界时,这对现代人的偏激乖戾的心灵,正是一种极好的救赎。而艺术教育的重要功能,恰恰是在陶冶性情、潜移默化中实现理想人格。

今天的中国艺术教育,本可以通过对现代文明悖论的反思,在对与人类生命有密切关联的自然的思考方面有更好的作为,让学生真正了解到中国艺术的基本性格,不是装腔作势、怪僻虚伪,而是平正平实、雅淡素朴。然而,我们注意到,当今的艺术教育一开始就以艺术技巧为目的,重“
技”
轻“
道”
,忽视了支撑艺术、灌溉艺术的那个背后的“
心”
的培养以及一种精神的熏陶,导致学生过多地以艺术技巧为对象来加以考察和体认。尤其是受到商业诱惑和市场刺激,艺术的学习日益沦为技巧的卖弄和精巧的制作,这样就逐渐偏离了“
诗言志,歌咏言”
、“
君子以钟鼓道志,以琴瑟乐心”
这种艺术根植人心的传统。现在,要想在艺术教育中重新塑造健全的人格和高贵的精神,我们或许可以重新去认识古典文化和艺术,把我们的灵魂从单一的物质和技术申解脱出来,让学生们更多地去触摸人类历史中曾经达到的有深度、有厚度的智慧资源。中国的艺术要求平衡、壮大、健康、充实,这也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要求,被这种文化熏陶出来的人格,也自然是完满的、充实的。

在今天的艺术教育中,我们尤其要努力避免由于机械工业合理化、社团组织规范化以及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等带来的人的精神自由空间的丧失以及生活的枯燥单调乃至竞争变化的剧烈等所有可能对艺术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因为艺术创造的最后动力,一定是来自人的内心深处,来自于人的自由感和充实感。人类为什么需要艺术?因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来自对美的欣赏,而艺术是美的最高形式。艺术为什么能让人快乐?因为艺术是自由的、创造的、充实的、圆满的。艺术可以提高人的修养,完善人的人格,陶冶人的情操,颐养人的生命,它使人成为一个活得有意思的人、一个有活力的人、一个充满创造性的人、一个人性得到和谐发展的人,总之,是一个完整的人、一个真正的人。

艺术教育的过程,本应该是真正的“
文而化之”
的过程。然而,目前艺术类学生普遍的文化素养,却成为了艺术教育的“
文化之痛”
。这样,就很容易使艺术教育蜕变为无本之本、无源之水,而这些艺术类学生文化素质的南低,又在总体上决定了未来整个国家艺术品位和艺术素养的高低。
1
.下列表述中,不属于艺术教育遭遇“
文化之痛”
原因的一项是(3
分)
A
.在目前的艺术类招生考试中,艺术类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门槛的降低,导致生源文化素养状况堪忧。
B
.当今的艺术教育重“
技”
轻“
道”
,忽视了支撑艺术、灌溉艺术的那个背后的“
心”
的培养和精神的熏陶。
C
.社会的急剧变化导致人的精神自由空间的丧失以及生活的枯燥单调、竞争激烈等对艺术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
D
.艺术教育至关重要,艺术类学生文化素质的高低,总体上决定了未来整个国家艺术品位和艺术素养的高低。
2
.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①②
段指出当前艺术类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艺考成了考生高考的一条捷径,导致当前艺术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遭遇瓶颈。
B
.③
段由艺术作品的内在特点人手,指出艺术作品是一种精神产品,艺术学习绝不是一技之锤炼,应该是涵养性灵的绝好方式。
C
.④⑤
段先指出中国传统艺术的核心观念是自然,“
技近乎道”
,进而强调当前的艺术教育应该注重“
心”
的培养和精神的熏陶。
D
.⑥⑦
段紧承第⑤
段,先明确艺术能让人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真正的人,最后表达了对当前艺术教育遭遇“
文化之痛”
的担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倪妮的一夜走红,再次刺激了很多学生“
一夜成名”
的梦想;一些家长也认为参加艺考,就读艺术类院校,是帮助孩子实现梦想的一条有效途径。
B
.古今中外,任何伟大的艺术作品背后,都有一种伟大的精神、一颗伟大的心。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必须以人格的修养、精神的解放作为技巧的根本。
C
.中国艺术家认为,技巧不是艺术的全部,“
技进乎道”
,“
进”
就是否定和消解,只要否定了“
技”
,就能进入到本真的自然状态,即“
道”
的状态。
D
.要想在艺术教育中重新塑造健全的人格和高贵的精神,让学生们更多地去触摸人类历史中曾经达到的有深度、有厚度的智慧资源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答案】:
1
.(3
分)D
(答非所闻)
2
.(3
分)B
(原文是“
艺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技之锤炼,更是涵养性灵的绝好方式。”

3
.(3
分)C
(原文是“
只有否定了‘
技’
,才能进入到本真的自然状态,即‘
道’
的状态。”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408826.html

相关阅读:《应该认真对待文献综述 熊易寒》阅读答案
《文庙祭祀的文化意义》阅读答案
《屋檐三境 梦天岚》阅读答案
《清代闺秀诗话》阅读答案
《论保守主义的基本原则 》阅读答案及解题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