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来源: 高中学习网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学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我们传授知识,如果能使学生产生兴趣,那么他们就会主动的、兴趣盎然地领会;如果对数学缺乏兴趣,那么他们上课时就会如嚼蜡般无味,很难集中精神去听课,导致恶性循环,最终放弃。为此,我在数学教学时尝试采用快乐教学法,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字:兴趣;认知兴趣;参与兴趣;多元化

  我们常常会发现,即使你觉得平时再“笨”的学生,只要一到玩游戏,或听好听的故事时,他也会玩得十分高兴。这说明每个人的骨子里多多少少都有快乐的因子,只不过有些人比较显性,有些人比较隐性而已。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激活学生的快乐因子,对培养学生健康活泼的个性、创建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很有好处。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一、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是指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而又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那么如何更好的创设问题情境呢?这就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把数学特有的严谨、抽象、简洁、概括等属性,通过巧妙的形式引起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这样才能创设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

  例如,在讲解“全等三角形”时,我有目的的选取两片枫叶、两片银杏叶进行动画操作,让学生观察;再选取两张笑脸、两个八边形与两个正方形的动画重合,让学生进一步观察,一方面渗透了环保意识:对珍稀植物的保护;另一方面很自然的得出名词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全等形。最后由两个三角形的跳跃式的重合,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分析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全等三角形。

  二、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我让学生练习时,喜欢让学生充当角色把课本中的问题转化成现实中的实际问题,让他们去解决,这样一来,学生会觉得这道题目更贴近自己,感觉更亲切。

  给学生创造动手操作、亲身参与的机会,让他们在参与中体验成功。例如:在学习“轴对称”一课时,课本上对“轴对称”是这样定义的:某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能够完全重合,则称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定义很抽象,很难理解,课本开头只是引用了青山倒映在水中。我在教学举例时,张开双手,掌心面向学生,一边双手合拢,一边问道:“你们看老师的双手成轴对称吗?”然后让学生自己操作,以实际例子展示问题,学生非常容易弄明白轴对称的定义。当然,我们还可以让学生亲自剪纸、操作,使他们身临其境,再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这样把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从而达到理想效果。

  同时,利用学生好动及好胜的心理特点,组织一些数学游戏竞赛抢答等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通过竞赛可以刺激学生自我提高的需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激励措施要适当,并且多元化

  新课程倡导对学生的评价不要只看结果,应该是重过程,轻结果。我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激励措施是这样的:

  首先,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经常表扬。无论谁在学习上有优点,哪怕只是小小的进步,我都会毫不吝啬的表扬,比如,一个学生的作业写的认真了,我会在课堂上表扬,这样学生才有更大的信心迎接后面的挑战。

  其次,把个人荣誉和集体挂钩,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每个小组都有一架模拟的小梯子,梯子的顶端是一面小红旗,哪个小组的成员有进步,他们小组的梯子上就会多一个脚印,哪组先攀上梯子,他们就获得胜利。学生们都很喜欢这种奖励措施,谁都想让自己的小组快快爬到高处,摘得小红旗。他们会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数学多为抽象、枯燥的,学生学习起来感觉无味,这就需要我们教师采用各种各样的手段,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宜浅不宜深,宜慢不宜快”,这样使班里的后进生也能跟上,使基础好的学生又“吃的饱”,从而使学生尝到学习数学的甜头,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作者:李辉霞



 

相关链接>>

1、决战2015高考数学之五月冲刺复习(学生版)

2、全国各地201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调研数学(理)试题汇总

3、全国2015届中考数学模拟试题汇总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415290.html

相关阅读:2016高考第一轮复习数学要理清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