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近现代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专项试题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历史 来源: 高中学习网


20世纪以来中国诞生了很多伟人,也提出了很多著名的思想。以下是中国近现代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专项试题,请考生认真掌握。

一、选择题

1.(2014湖北高三联考)《帝制的终结简明辛亥革命史》一书认为孙中山不是资产阶级革命家,可以把孙中山定性为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简称平民革命家)。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创立民国

C.平均地权与节制资本

D.天下为公

[答案]C

[解析]所谓的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是指孙中山主张进行社会革命,主要目的是防止社会贫富分化的悬殊,实现社会的和谐,这与民生主义的目标类似。 因此,民生主义最能佐证孙中山的平民立场。

2.(2014湖南常德高三期末)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他的)民族主义里,有德、意纳粹与法西斯精神之优点,而无其缺失。民生主义里,有苏俄共产政权向往之长处,而无其偏病。民权主义又把英、美政党代议制度之理论,释回增美。在钱穆看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A.是一个西方思想的大杂烩

B.脱离中国传统政治,是全盘西化的产物C.合乎世界政治新潮流

D.实现了中国传统政治与西方政治的完美结合

[答案]C

[解析]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将中国传统政治与西方政治相结合,并没有全盘西化,故A、B两项错误;D项中完美结合的说法不妥,故错误;根据材料信息有德意纳粹与法西斯精神之优点,而无其缺失有苏俄共产政权向往之长处,而无其偏病把英美政党代议制度之理论,释回增美,可见钱穆认为孙中山不仅吸取外国政治的优点,而且进一步发展,合乎世界政治新潮流,故C项正确。

3.(2014北京东城高三期末)孙中山说: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由此可以得出,孙中山领导革命的政治目标是()

A.结束满洲贵族的统治

B.教育国民改造国民惰性

C.实现民主政治

D.平均地权解决国民生计

[答案]C

[解析]材料的意思是民国为国民所公有,民主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由此可见孙中山明确主张民有、民治、民享,也就是实现民主政治,故C项正确。结束满洲贵族统治诚然为目标之一,但是是初级而非终极目标,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教育国民改造国民惰性,故B项错误。材料亦未涉及平均地权,故D项错误。4.(2014广东名校高三联考)1926年,毛泽东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一文中指出,若论功行赏,如果完成民主革命的功绩作十分,则市民(工人)及军事的功绩只占三分,农民在乡村革命的功绩要占七分。这反映了毛泽东()

A.认为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B.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C.否定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作用

D.在阐述国民革命运动的功绩

[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时间信息1926年,可排除B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在1927年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后才形成的;否定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作用,不符合材料的意思,排除C项;材料没有分析国民革命有什么影响,故D项不正确;由农民在乡村革命的功绩要占七分,可知A项正确,符合题意。

5.(2014西安五校一模)毛泽东说:大家不应只看到一个广东,湖南也是很重要的。湖南民众组织比广东还要广大,所缺的是武装,现在适值暴动时期,更需要武装纵然失败,也不用去广东,而应上山。这一思想的提出()

A.完善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B.说明了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唯一斗争方式

C.体现了中国革命道路的新构想D.表明了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从材料的内容可以看出,毛泽东重视两个方面的斗争,一个是民众运动,一个是武装斗争,且是走向农村,即纵然失败,也不用去广东,而应上山,这集中反映了毛泽东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故应选C项。

6.(2014济南一中)某部历史著作写到:毛泽东是一个杰出的共产党领袖,国共合作关系破裂后,他无视莫斯科第三国际,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这个马克思主义原则。毛泽东的上述思想突出体现在()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C.《论十大关系》

D.《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到达井冈山,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这一思想集中在毛泽东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三部著作中。故选A。

7.(2014杭州一模)胡锦涛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座谈会的讲话中说: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以下著作分别体现毛泽东思想形成、成熟、发展三个阶段特征的是()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井冈山的斗争》;《新民主主义论》

B.《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新民主主义论》;《论十大关系》

C.《井冈山的斗争》;《新民主主义论》;《论人民民主专政》

D.《井冈山的斗争》;《论十大关系》;《论人民民主专政》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依据所学可知,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提出,成熟的标志是《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发展的标志是《论人民民主专政》的发表。故选C项。

8.(2014武汉调研)毛泽东曾写道: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的形式,但是不可移易的必要的形式。因此,全世界多种多样的国家体制中,按其政权的阶级性质来划分,基本地不外乎这三种:(甲)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乙)无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丙)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共和国以上内容出自()

A.《新民主主义论》

B.《论联合政府》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的形式,联系所学可知属于过渡形式的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故选A项。

9.(2014浙江绍兴高三检测)1978年9月,邓小平在视察东北时指出:揭批四人帮的第二次战役不能永远搞下去,要有个底,基本上清理三种人,批判了四人帮的罪行,就行了,要赶快回到经济建设上来。有些单位搞得差不多就可以结束,转入正常工作。由此可见()

A.以邓小平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已经形成

B.四人帮被彻底粉碎,文化大革命余毒已经被彻底清除掉

C.中共中央已作出了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决定

D.邓小平已提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思想

[答案]D

[解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形成是在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故A项错误;1976~1978年,由于没有在思想上彻底清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党和国家的工作一直在徘徊中前进,故B项错误;中共中央已作出了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决定是在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故C项错误;材料要赶快回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说明邓小平已提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思想,故D项正确。

10.(2014山东日照高三检测)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这段话体现了邓小平怎样的思想()

A.贫穷不是社会主义B.摸着石头过河

C.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D.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答案]B

[解析]摸着石头过河,强调在实践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故B项正确。二、非选择题

11.(2014山西大同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我国家欲恢扩宏图,勤求远略,仿行西法以筹自强,而不急于此四者,徒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也。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材料二 我们为志士的,总要择地球上最文明的政治法律来救我们中国,最优等的人格来待我们四万万同胞。

孙中山《在东京中国留学生欢迎大会上的演说》

(1905年8月13日)

材料三 持中国近代之文明以比欧美,在物质方面不逮固甚远,其在心性方面,虽不如彼者亦多,而能与彼颉颃者正不少,即胜彼者亦间有之。彼于中国文明一概抹杀者,殆未之思耳。且中国之心性理想无非古人所模铸,欲图进步改良,亦须从远祖之心性理想,究其源流,考其利病,始知补偏救弊之方。《建国方略孙文学说》(1917~1919年)

材料四 欧美的物质文明,我们可以完全仿效,可以盲从,搬进中国来也可以行得通。如果不管中国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便像学外国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

孙中山《三民主义民权主义》

(1924年4月20日)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孙中山所认为的欧洲富强之本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在后来的实践中是如何用地球上最文明的政治法律来救我们中国的。

(3)材料三中孙中山是如何看待中西近代文明的?依据材料四,概括孙中山对西方文明的态度。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对西方文明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答案](1)欧洲富强之本: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

(2)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共和政体);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主张:中国近代物质文明不如西方,但在心性方面,中国文明有一定优势。态度:西方物质文明可以效仿,但政治文明不可以照搬。

(4)原因:革命屡遭挫折;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

[解析]第(1)问考查孙中山的思想主张,分析归纳材料一即可。第(2)问,考查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列举相关史实,注意材料的出处。第(3)问考查孙中山对西方文化的态度,依据材料分析归纳即可。第(4)问,综合分析题干材料,分析孙中山思想转变的原因12.(2014玉溪)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吾人当此民族、民权革命成功之时,若不思患预防,后来资本家出现,其压制手段恐怕比专制君主还要甚些,那时杀人流血去争,岂不重罹其祸么!如有一工厂,佣工数百人,人可生二百元之利,而工资所得不过五元,养家湖口,犹恐不足,以此不平,遂激为罢工之事国家一切大实业,如铁路、电气、水道等事务皆归国有,不使一私人独享其利。

1912年4月1日孙中山的演说

《为国利民福而努力奋斗》

材料二 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要杀四万万人之半,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去,那不必去管他。解决的法子,社会学者所见不一,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应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家。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1906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孙中山认为应该要预防什么问题?

(2)依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解决土地问题的设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这一思想有何发展?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实践孙中山这一思想的?

[答案](1)贫富悬殊,阶级分化和对立,社会矛盾加剧。

(2)设想:核定地价,平均地权。

发展: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

实践:实行土地改革。(或打土豪,分田地)

[解析](1)问,由材料一中的若不思患预防,后来资本家出现,其压制手段恐怕比专制君主还要甚些、工资所得不过五元,养家湖口,犹恐不足,以此不平,遂激为罢工之事、皆归国有,不使一私人独享其利等信息可以推断出应该预防革命后出现的贫富悬殊,阶级分化和对立,社会矛盾加剧等问题。

(2)问,设想:题目要求依据材料二回答。由材料二中的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应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家等信息可知其设想是核定地价,平均地权。 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之下,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其民生主义的主张是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实践: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是实行土地改革或打土豪,分田地来实践孙中山这一思想的。

中国近现代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专项试题的内容就是这些,历史网希望考生可以在2016年取得更好的成绩。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486685.html

相关阅读:高中历史知识点:美苏从对峙走向缓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