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题教学的思维误区与根本原因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来源: 高中学习网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了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师有无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与否不再是教学有效的评价标准,而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才是教学有效的标准。

新课标实施以来,教师教得很苦,但学生却学得不好。要改变这种无效或低效的教学,就必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即要求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要进行有效教学。而例题教学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俗语说“ 鱼儿离不开水”,同样数学教学离不开例题教学,例题教学对于学生理解和把握基础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训练思维是至关重要的,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例题教学的思维误区与根本原因

1. 例题越多就能上好课

许多教师认为教科书的例题太少,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课堂中,教师预先设计了很多例题,并在每个例题前面分别加了:“做一做”,“算一算”,“想一想”,“猜一猜” ……,由于例题较多,每道题分配的时间较少,学生没有充足的思考时间,只能是走马观花。

新课程标准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而许多教师对此精神领会不透,在数学课一味地补加例题,造成学生被动接受,打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过分依赖课外的例题

许多教师片面地认为网上花钱买的课件一定是精品课件,那里面的例题就是典例,还有数学资料上的例题,全部搬来作为上课的例题。许多教师忽视了数学大纲的要求,对各种例题涉及的知识点不明确,对初中学生的学习基础及学习习惯了解不够,在选题时不是偏难就是太简单,只侧重于找外面的例题,却缺乏对外来例题的整合能力,盲目地依赖致使初中数学课中的例题教学表面上“风风光光”,实际上效率极低。

3.抛弃书中的典例

有些教师认为书中例题难度不够或太难,将其随意删改。实施新课标后,课本中的例题都作了重新安排,它们都是编者精心筛选的,具有典型性和启发性,它们不仅是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同时对培养学生智力,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等都有重要意义,所以不能随意舍弃书中的例题。

4.在数学课堂中,能讲完例题就是完成例题教学

有许多教师认为“我把一节课的例题讲完就等于完成了例题教学”,他们在初中数学的例题教学中 ,不管学生的个体差异,也不注重例题教学的方式与方法,教师只是竭尽全力的讲例题,只管自已完成任务,不管学生的实际接受情况,造成例题教学效率极低。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807328.html

相关阅读:浅谈学习兴趣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