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要有“关键点”意识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来源: 高中学习网


作者:邓木辉

每份高考卷都有文言文阅读且赋分较高。如何读懂文言文,答好文言文试题?这涉及诸多因素,这里着重谈一点:文言文阅读要有“关键点”意识。

何为文言文阅读的“关键点”?要了解文言文阅读的“关键点”,首先要了解考纲对文言文阅读的规定与要求。考纲对文言文阅读的规定与要求是:①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⑤筛选文中的信息;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⑦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考纲的以上规定是对考生文言文阅读的能力要求,也是文言试题命制的直接依据。因此,一般来说,考纲的以上规定与要求,即是文言文阅读的“关键点”。

文言文阅读为何要有“关键点”意识?一篇文言文涉及的知识方方面面,考生阅读文言文不应面面俱到,而应当留心考点,关注重点,有的放矢,这才能最大限度地熟知关键信息,忽略次要信息。这就需要有“关键点”意识。考生一定要对考纲关于文言文阅读的以上规定与要求烂熟于心,用以指导阅读,指导答题,这才能读懂文章答好题。

关于①②两点。“常见”的文言实词与虚词指考纲及教材要求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及18个文言虚词,它们都安排在课本的课后练习中要求落实;只要课本学得好,阅读考卷中的文言文就能快速联想与迁移,理解不至于太成问题。“在文中”要求联系语境理解,不要孤立死记;万一碰上考纲要求掌握而一时不能理解的实词与虚词,阅读时要引起注意,画上记号,以便阅读后联系题目思考,看其是否有关试题的解答,无关试题解答的可以忽略不管,有关试题解答的要联系语境仔细推敲,力争理解。

高考卷考查的虚词不会超出考纲的规定,但考查的实词常常超出120个文言实词的范围。如2013年全国课标卷Ⅱ第4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所考查的“代”“属”“昧”“恣”4个文言实词,除“属”外,另外三个均不在要求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范围内。故对课本文言文及复习资料文言文中经常出现而又比较重要的实词要注意理解与积累。阅读考卷中的文言文,对超出120个文言实词范围的难译实词,阅读时要引起注意,画上记号,以便阅读后联系题目思考,看其是否有关试题的解答,无关试题解答的可以忽略不管,有关试题解答的要联系语境仔细推敲,力争理解。如2013年全国课标卷Ⅱ第4题C项“深昧求贤之意也”之“昧”,试题故意将其解释为“冒犯”,带入句中讲不通,而“昧”有“冒犯”“糊涂”“隐藏”(可引申出“违背”)等意,联系语境推敲,可知其在句中是“违背”之意。

关于第③④两点。“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指判断句、倒装句(重点是宾语前置)、省略句、被动句,各有若干小类。这些知识点课本有知识短文系统总结,课后练习有具体安排,需要重视知识短文的复习与练习的处理。阅读考卷中的文言文,碰上这些“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要特别注意,画上记号,因为这些句子往往是翻译题考查的对象,而翻译题的评分标准是:翻译出大意只得1—2分,翻译出“关键点”每处1分——翻译出句式特点,正是“关键点”之一,正是评分标准要求准确翻译的考点。对特殊句式的翻译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语用习惯,一般来说,应遵循以下几点:判断句加“是”;被动句加“被”;倒装句调序;省略句补充。限于篇幅,不再举例。

“理解并翻译”重在“理解”,因为能理解自然能翻译。如上所述,“理解”不要满足于理解句子大意,而要对难译词语及特殊句式等反复推敲、准确理解。翻译要有“关键点”意识(准确翻译难译词语及特殊句式等),落实好“关键点”。因为评分标准规定:翻译出句子大意只得1—2分,翻译出“关键点”每点1分。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如2015年全国课标卷Ⅱ第7题要求翻译的两个句子:

(1)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

要求落实的关键点有:“兴”“咨怨”“游幸”“非宜”,分别翻译为“发动”“咨嗟怨怒”“巡游”“不合适”。

全句翻译为:“皇上您发动军队,百姓容易生出咨嗟怨怒,皇上车驾巡游,恐怕很不合适。

(2)不能肃?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

要求落实的关键点有:“凶逆”“令”“抱恨泉壤”“何言”,分别翻译为“凶恶的叛逆”“让”“抱恨于黄泉”(补出省略的介词“于”)、“说什么”(宾语前置要调序)。

全句翻译为:“我不能够肃清凶恶的叛逆,以至于让王室到了这种地步,只能抱恨于黄泉,还能再说什么呢!”

难译词、多义词、活用词、通假字词、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等往往是翻译要求落实的“关键点”,阅读时要给予注意,翻译时要准确落实。限于篇幅,不再举例。

关于⑤⑥⑦三点。这三点都涉及对全文内容要点及情感态度等的综合理解与把握,只要读懂全文,不难正确判断与选择。如:⑤筛选文中的信息,涉及对全文内容要点及情感态度等的综合理解与把握,往往以客观题形式考查,如2013年全国课标卷Ⅱ第5题“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李揆深受朝廷器重的一组是”。解答此题,只要读懂了原文并注意审题,筛选出全都符合题干要求的句子,就不难正确判断与选择。再如:⑥⑦两点要求“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与“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也涉及对全文内容要点及情感态度等的综合理解与把握,也往往以客观题形式考查,且试题常常将这两点综合起来考查。如2015年全国课标卷Ⅱ第6题:

6.下列对原文有关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

A.来护儿少有大志,成年后秀拔于群。他自幼而孤,得到吴氏教诲,立下为国杀敌、求取功名的志向;长大以后,更是雄略超群,志气英发。

B.来护儿推行善政,深受百姓拥戴。在瀛删史任上,他声名远闻,屡受嘉奖:炀帝时,百姓舍不得他回朝廷任职,上书请愿者达数百人。

C.来护儿直言劝谏,后被奸人杀害。他谏请炀帝停驾洛阳,不再远游江都,引发炀帝大怒,以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

D.来护儿廉于财利,用兵极有谋略。他信守承诺,注重友情,轻视钱财,不置产业;善待士卒,处事严明,谋略多合兵法,部属争相尽力。

此题考查对文章大意的理解和归纳概括能力,答案为C,因为C项的因果关系不存在。解答此题,只要阅读时有关键点意识,关注了关键点(传记类文言文要特别留意时、地、人、事等要素,避免张冠李戴,避免时事错位,避免人事错位,避免因果错位等),读懂了原文,就不难正确判断与选择。

以上所讲的“关键点”意识,着重针对考场答卷而谈,其实,平时的文言文阅读,也需要且更需要“关键点”意识,因为考场应试的能力来自于平时的阅读训练与习惯培养。

文言文学习“功夫在课内”,阅读备考要重视课本。以上所谈的“关键点”,需要识记、理解的东西很多,故要注重平时积累,注重平时对课本的学习与复习。

文言文阅读赋分多且涉及面较广,值得重视。文言文阅读备考不仅直接决定文言文试题的得分,还有关作文及语言表达仿写题甚至古诗词鉴赏题的得分。特别是作文,通常要引用文言材料作为论据、增加文采、凸显文化底蕴、彰显发展等级,而要贴切恰当地引用文言材料,就必须有文言的深厚功底。因此,必须重视文言文的学习与复习。

文言文阅读因为“文言”的特点而障碍较大,但文言文考试无非涉及考纲所规定的那些“关键点”,规律性强,容易得分。因此,文言文阅读备考还需增强信心。

作者:邓木辉

每份高考卷都有文言文阅读且赋分较高。如何读懂文言文,答好文言文试题?这涉及诸多因素,这里着重谈一点:文言文阅读要有“关键点”意识。

何为文言文阅读的“关键点”?要了解文言文阅读的“关键点”,首先要了解考纲对文言文阅读的规定与要求。考纲对文言文阅读的规定与要求是:①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⑤筛选文中的信息;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⑦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考纲的以上规定是对考生文言文阅读的能力要求,也是文言试题命制的直接依据。因此,一般来说,考纲的以上规定与要求,即是文言文阅读的“关键点”。

文言文阅读为何要有“关键点”意识?一篇文言文涉及的知识方方面面,考生阅读文言文不应面面俱到,而应当留心考点,关注重点,有的放矢,这才能最大限度地熟知关键信息,忽略次要信息。这就需要有“关键点”意识。考生一定要对考纲关于文言文阅读的以上规定与要求烂熟于心,用以指导阅读,指导答题,这才能读懂文章答好题。

关于①②两点。“常见”的文言实词与虚词指考纲及教材要求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及18个文言虚词,它们都安排在课本的课后练习中要求落实;只要课本学得好,阅读考卷中的文言文就能快速联想与迁移,理解不至于太成问题。“在文中”要求联系语境理解,不要孤立死记;万一碰上考纲要求掌握而一时不能理解的实词与虚词,阅读时要引起注意,画上记号,以便阅读后联系题目思考,看其是否有关试题的解答,无关试题解答的可以忽略不管,有关试题解答的要联系语境仔细推敲,力争理解。

高考卷考查的虚词不会超出考纲的规定,但考查的实词常常超出120个文言实词的范围。如2013年全国课标卷Ⅱ第4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所考查的“代”“属”“昧”“恣”4个文言实词,除“属”外,另外三个均不在要求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范围内。故对课本文言文及复习资料文言文中经常出现而又比较重要的实词要注意理解与积累。阅读考卷中的文言文,对超出120个文言实词范围的难译实词,阅读时要引起注意,画上记号,以便阅读后联系题目思考,看其是否有关试题的解答,无关试题解答的可以忽略不管,有关试题解答的要联系语境仔细推敲,力争理解。如2013年全国课标卷Ⅱ第4题C项“深昧求贤之意也”之“昧”,试题故意将其解释为“冒犯”,带入句中讲不通,而“昧”有“冒犯”“糊涂”“隐藏”(可引申出“违背”)等意,联系语境推敲,可知其在句中是“违背”之意。

关于第③④两点。“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指判断句、倒装句(重点是宾语前置)、省略句、被动句,各有若干小类。这些知识点课本有知识短文系统总结,课后练习有具体安排,需要重视知识短文的复习与练习的处理。阅读考卷中的文言文,碰上这些“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要特别注意,画上记号,因为这些句子往往是翻译题考查的对象,而翻译题的评分标准是:翻译出大意只得1—2分,翻译出“关键点”每处1分——翻译出句式特点,正是“关键点”之一,正是评分标准要求准确翻译的考点。对特殊句式的翻译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语用习惯,一般来说,应遵循以下几点:判断句加“是”;被动句加“被”;倒装句调序;省略句补充。限于篇幅,不再举例。

“理解并翻译”重在“理解”,因为能理解自然能翻译。如上所述,“理解”不要满足于理解句子大意,而要对难译词语及特殊句式等反复推敲、准确理解。翻译要有“关键点”意识(准确翻译难译词语及特殊句式等),落实好“关键点”。因为评分标准规定:翻译出句子大意只得1—2分,翻译出“关键点”每点1分。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如2015年全国课标卷Ⅱ第7题要求翻译的两个句子: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830807.html

相关阅读:成语“怏怏不乐”的拼音和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