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数学教学情境 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来源: 高中学习网


  情境教学是指以学生的“情感”为纽带,通过创设真实的或虚拟情境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方式。情境教学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知识的构建,更有利于学生的兴趣、情感、价值观的生成和体验精神的成长,是一种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策略。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地进行情境教学呢?

  一、创设生活情境,感受数学原型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课堂中学到的知识最终的目的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又将回到生活中去,因此我们的数学应从生活实际出发,创造的情境也要从生活实际出发,这样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应用知识去解决自己身边的一些实际问题,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又可以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真正体会到数学知识是在生活中真实存在的。达到了让数学知识贴近生活、用于生活的效果,这样学生肯定是非常乐意参与学习的。

  例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代入消元法)一课,课前教师作了充分的准备,课间五分钟及进入课堂三分钟这一时间段,请同学们观看木偶剧。然后问:“这个故事大家熟悉吗?”学生答:“曹冲称象。”而且情绪高涨。教师接着问:“大象的重量与什么重量相等?”学生有的答石头的重量,有的答石头与曹冲的重量之和。教师则可顺势分析总结:这种思想方法就是我们初中数学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叫等量代换。然后根据上节学习内容继续新的生活场景,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生活本身就是数学的大课堂,这样再现生活场景,就让数学自身的魅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同时又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到了富有真情实感的、有活力的知识,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二、创设趣味情境,激发数学兴趣

  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学中适当穿插一些趣味性的情境会给课堂带来生机,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的兴趣将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并将这种动机付诸于行动中;而行动的成功又会使学生产生新的动机和兴趣。这样的良性循环会推动学生不断成功。初中数学中的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加之数学科目的严谨性使很多学生对学习数学望而却步。如果教师在传授知识时能根据所授内容和课型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和年龄特征、认识水平等因素,向他们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物、实情入手创设情境,则可以在有趣的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圆”的概念时,我一开始就问学生:“车轮是什么形状?”学生觉得这个问题太简单,便笑着回答:“圆形。”我又问:“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呢?难道不能做成三角形、四边形吗?”学生一下子被逗乐了,纷纷回答:“不能,这样车子将无法滚动。”我又说:“那就做成这样的形状吧(我随便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椭圆),行吗?”学生开始茫然了,继而大笑起来:“这样一来,车子就会一会儿高一会儿低。”我再进一步发问:“为什么做成圆形就不一会儿高一会儿低呢?”同学们议论纷纷,最后终于找到了答案:“因为圆形车轮上的点到轴心的距离是相等的。”至此,我便自然地引出了圆的定义,将学生引入了对圆的知识的学习中。

  三、创设悬念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悬念可以扣人心悬,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求知欲。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巧妙地设置悬念情境,触发学生“疑而不解,又欲解之”的求知欲,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感受到到数学艺术的存在,而且还增强了学生的记忆,发展了他们的智力,提高了他们的能力。例如,在《100万有多大》的教学设计上,教师设计了下面的案例:一天,110民警接到一个报案电话,称某厂的厂长提了300万元现金,放在一个手提箱里准备潜逃。干警们经过分析,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后经调查证实,确实有人报假案。同学们,你知道干警们为什么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吗?讲完故事后学生们既新奇又疑惑,面面相觑,回答不出。这时教师因势利导,告诉学生:今天学习的知识就能帮助大家解决这一问题。面对数学的超凡魅力,自然而然地激励起了学生的探索欲望,探求知识的热情被完全点燃了,对提高课堂效益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四、创设质疑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这就是说,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在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创设质疑情境以激活学生思维。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疑问,而且要善于提出疑问,在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比如,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了解、预测学生认识上可能的欠缺,有意识、有计划地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弱点,通过选择合适的例题,找出似是而非的各种观点,并设计看似合理的推理过程或利用学生思维心理的缺陷设置一些“陷阱”诱发出轻率的判断,再通过反思获得正确认识,以此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根据例题的已知、求解,先将原题分析解答清楚,在学生掌握一般方法后,再让学生将原题逐步扩展,同学互相质疑、师生互相质疑来强化思维方式,提高应变能力,活跃学生思维。

  总之,学习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的场所。而有情境支持的数学课堂则能让学生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张扬个性,充分展现学生的活力,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作者:叶红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930577.html

相关阅读:高考数学题型归纳:立体几何题型解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