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_全诗赏析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爱国诗句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出自宋代诗人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赏析
这是一首爱国主义篇,作于1192年(宋宗光绍熙三年)的秋天,诗人当时在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

南宋时代,金兵占据了中原地区。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失守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时爱国诗人被罢斥归家乡,在山阴(今浙江绍兴)乡下憧憬着中原地区的大好河山,也惦记着中原地域的国民,渴望宋朝可能尽快光复中原,实现同一。

六十八岁的陆游,罢归山阴故里已经四年。但安静的村居生涯并不能使白叟的心镇静下来。此时虽值初秋,暑威仍厉,气象的热闷与心头的煎沸,使他不能安睡。将晓之际,他步出篱门,以舒烦热,心头怅触,写下两首诗,这是其中的一首。

诗人热情地赞扬了沦陷区的祖国大好河山,对沦陷区百姓的疼痛予以极大的同情,而对南宋统治者不收复失地表现无比的气愤。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这两句描述了沦陷区祖国江山的壮美,充斥了神往之情。黄河滚滚东流,始终流入大海;华山西岳巍峨,直插云霄。诗人大笔如椽,竭力夸奖祖国的山河。然而这美妙的河山却一直被金人占领,字里行间流露出悲哀之情。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这两句写沦陷区的百姓热切盼望恢复之情景。沦陷区的百姓在金人的铁蹄下苦楚呻吟,他们的泪水已经流干了,他们如许想回到祖国的怀抱啊,然而年年盼望王师北伐,年年都注定绝望。“泪尽”、“又”都是布满感情的词汇。南宋统治者奉行投降路线,每每和金人签定“和约”,他们置沦陷区百姓的逝世活于不顾,诗人的感叹之情溢于言表。

这首诗爱憎明显,感情诚挚、沉痛,尤其是前两句用夸张伎俩极力讴歌祖国半壁河山的壮丽,正所谓“以乐景写哀,则哀感倍生”。

诗中应用夸大和设想,逼真地反应了在金国统治下,北方人民遭遇的苦难和他酷爱祖国、希望南宋王朝的部队早日收复领土的思维情感;表示了诗人对沦陷的绚丽河山、苦难庶民的深切悼念和朝思暮想收复失地的爱国热忱;字里行间也吐露出对南宋统治者长期未能收复失地的扫兴跟悲愤的心境。

前两句是写景,描写祖国北方的壮丽河山,“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三万里”和“五千仞”是夸张的语言,惊叹黄河的久远和华山的高耸。“东入海”写出黄河浩浩大荡奔流入海的澎湃气概;“上摩天”表现了华山巍峨高峻直刺云天的壮美雄姿。

后两句是在写景的基本上抒怀,写沦陷区人民的痛苦、失望。“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多年来,在金兵的铁蹄下,沦陷区百姓不知遭受了多少苦难,眼泪都流干了。“泪尽”二字,包含着无穷的辛酸,他们眼巴巴地望着南方,盼望朝廷军队前来收复失地,可是一年又一年,他们所等来的只有失望和痛苦。一个“尽”字,表现了沦陷区人民苦难的深重。一个“又”字,表现了沦陷区人民对南宋朝廷的彻底失望。

这首诗固然只有四句,但包括了丰盛的内容和深入的思惟。诗的前两句用壮阔的风景来烘托后两句凄凉的心情,使诗中的感情更加繁重,使人读后发生强烈的共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shiju/88093.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