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下册第一次月考(文科)试题(附答案)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二 来源: 高中学习网


高二历史下册第一次月考(科)试题(附答案)
才溪中学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注意事项:
1.答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等写在答题纸上。
2.请在规定区域答题。请务必保持答题纸的整洁,不要折叠,考试结束,将答题纸交回。
3.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分试卷Ⅰ和卷Ⅱ两部分。请各位考生务必看清题意,认真审题,规范格式,细心作答。
第I卷( 共60分)
选择题:满分60分。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梭伦改革前,雅典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贵族与平民的对立 B.贵族与工商业奴隶主的矛盾
C.奴隶主与奴隶的矛盾 D.贵族与平民、工商业奴隶主的矛盾
2、梭伦改革的时间是(
A.公元前5世纪初 B.公元前5世纪末
C.公元前6世纪初 D.公元前6世纪末
3、梭伦改革的措施中,直接从根本上瓦解了贵族世袭政治特权基础的是 A.“解负令”的颁布 B.以财产资格取代血缘资格
C.恢复公民大会 D.设立四百人会议
4、梭伦在诗中解释了他的目标。他谈到“euno-ia”或者说“好的政府”,把这解释为平衡公民互相冲突的利益。后的哲学家叔本华把它归纳为简单形式的道德规则:Neinelaede ioones,quantu potes,iuua!即:不要伤害任何人,但要尽力帮助所有人!在梭伦改革中充分体现这一点的是
A.帮助工商业奴隶主获得更多的权利 B.帮助平民避免沦为奴隶的可能
C.尽力维护各个阶层的利益,避免冲突 D.为所有的雅典居民谋福利
5、商鞅变法中为新的社会制度的确立而产生决定影响的措施是(
A.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 B.废除奴隶主特权,奖励军功
C.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 D.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6、世人对战国时期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造成这一印象的主要原因是商鞅变法采取了
A.奖励军功 B.奖励耕织 C.焚烧诗书 D.什伍连坐和告奸制度
7、商鞅变法的各项措施中,最明显、最直接触犯旧贵族利益的是
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军功 C、建立县制 D、禁止弃农经商
8、商鞅变法法令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反映了变法的根本目的是
A、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  B、实现秦国的富国强兵
C、保持和稳定小农经济  D、巩固和发展土地私有制
9、导致北宋中期财政危机出现的根是
A.皇室开支巨大 B.土地兼并严重
C.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D.宋辽、宋夏之间经常发生战争
10、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连田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
A. 大力抑制土地兼并 B. 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
C. 准备搜刮百姓以抗辽 D. 纵容土地兼并以便于筹集军费
11、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道”,下列变法措施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的是:①青苗法 ②募役法 ③将兵法 ④市易法
A. ②③④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2.王安石在《感事》一诗中写道:“贱子昔在野,心哀此黔首(百姓)。丰年不饱食,水旱尚何有?”为解决以上问题,他变法时采取的措施有
①青苗法;②募役法;③农田水利法;④方田均税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3、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这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的主要目的在于
A.平息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 B.抵御西复与辽的军事进攻
C.加强禁军对地方的控制 D.增强同大地主、大官僚斗争的力量
14、“让我用德语,否则人们不了解我在说什么……我深信《圣经》及理性……我的心臣服于上帝的话语之中……”上述献应出自
A.英诺森八世 B.英王亨利八世 C.马丁•路德 D.加尔
15、“一个人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财富本身绝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以谴责。这样 做就是亵渎神明。”对这段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体现了加尔的先定论思想
B.符合世俗封建主的利益
C.亨利八世想利用英国国教剥夺资产阶级财产
D.彻底否定了资产阶级的个人主观努力
16、规定英王为英国教会唯一的、至高无上的首脑的件是
A.《三十九条信纲》 B.《九十五条论纲》
C.《至尊法案》 D.《致德意志的基督教贵族书》
17、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管他。”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
A.倡导人的解放B.否定基督教 C.宣扬《圣经》精神D.否定教皇地位
18、卡尔宗教改革和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相同点是
①坚持《圣经》的高度权威②主张简化宗教仪式;③反对教皇权威④主张“先定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9、有关对“因信称义”理解不正确的是
A、其核心内容是“信仰耶酥即可得救”
B、主张靠虔诚信仰,与上帝沟通,获得拯救
C、主张通过《圣经》虔诚地信仰与上帝沟通成为上帝的义人
D、主张通过教堂、宗教仪式由教士引导信仰上帝而获救
20、19世纪80年代初,日本明治政府认识到“好事贪功,反而挫折人民自主独立之气势,养成百事依赖政府之风习”,“其弊害大不可测”,进而采取的措施是
A.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 B.整顿财政金融以改善私人投资环境
C.建立“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 D将大量的国营企业转让给私人
21、今天日本人的姓氏中,大部分是明治时期新起的,其中和地理有关的田中、下、河上等姓很多,盐田、鸟饲、猪狩等姓则于生产劳动。 这些姓氏的出现,主要与明治维新的哪条措施有关
A.“废藩置县” B.废除封建身份制度 C.“殖产兴业” D.“明开化”
22、明治政府推行“明开化”政策的重心是
A.进行教育改革,建立近代教育体制 B.大力派遣留学生,翻译西方著作
C.社会生活习俗倡导“西化” D.建立新军队,灌输武士道教育
23、最能体现明治维新性质的改革措施是:
A.废藩置县 B.富国强兵 C.“殖产兴业” D.提倡“明开化”
24、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手段,不同历史阶段的改革虽然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但也呈现出相同之处,能够体现商鞅变法与明治维新相同之处的有
①改革地方行政制度 ②打破原有的等级制度
③重视发展教育 ④建立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5、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由中日甲午战争引发的”。这次“反思”使先进人士认识到必须
A.唤醒民众进行反侵略斗争 B.彻底批判儒家传统思想
C.学习西方的政治明 D.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26、下列观点倾向于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是
A.夫不可变者,伦纪、圣道心术也,非器械艺也
B.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C.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二者行斯强也
D.当世恶疾,帝制为最,唯合众共和为世界之潮流,顺者昌,逆者亡
27、我们把维新派同顽固派的论战称为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是因为
A.论战最先震动了清朝君臣闭目塞听、愚昧无知的状态
B.在论战中提出了学习西方科技和兴办近代工商业的要求
C.资产阶级在论战中首次提出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要求
D.论战正面抨击了封建信条和阐述了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
28、康有为说:“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这种做法的实质是
A.托古改制容易使人接受,不担风险 B.主张托古改制,反对布衣改制
C.认为改革是惊人的大事 D.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29、戊戌变法法令中直接打击了封建守旧势力的措施是
A.裁撤闲散衙门和冗员 B.准许臣民上书言事
C.派人赴日本留学等 D.提倡和奖励士民投资设厂
30、某论将“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日本遭遇黑船航的冲击,继而明治维新”、“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作为重要论据。该论的主题可能是
A.西方的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B.工业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
C.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亚洲的确立 D.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扩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31、下列材料( 10 分)
材料一 其一:你们这些财物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衡。
其二: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
其三: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按照正义,人人各得其所。
材料二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巡礼者不足多。
——商鞅
材料三 (康有为说)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戊戌变法》
材料四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
——《梦蕉亭杂记》
阅读材料后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内容分别体现了梭伦怎样的政治理念?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梭伦改革的出发点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三,分别指出商鞅、康有为为什么能取得最高统治者支持?(2分)

(3)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性质分别是什么?两场改革对社会发展的主要作用分别是什么 ?(4分)

(4)据材料一、四分别指出两场改革一成一败的主要原因。(2分)


32阅读下列材料(10分)

“富强”是中国历代统治者施政的重要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1)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商鞅变法使秦国“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的认识。(4分)

材料二 在我们之前900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当王安石对神宗赵顼说“不加税而国用足”,他无疑的已知道可以信用贷款的办法刺激经济之成长。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2)王安石“信用贷款的办法"有哪些?(2分)


(3)有人认为王安石变法未完全做到“不加税而国用足”。请你说明理由。(4分)


33.(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柏利在1800年进行的那次访问是不受欢迎的,但过后他在日本反而有了许多潜在的盟友。长州和萨摩两藩的领主终于领悟到,与西方打交道的惟一途径,是采用西方本身的军事和技术装备。他们要为日本人拯救日本,就要学习西方列强的秘密。……明治时代是日本西化的伟大年代。从此日本变成了一个现代化的民族国家。
——科尔顿《近代世界史》中册
材料二 19世纪后半期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


材料三 (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1889年颁布的《日本帝国宪法》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确立了同欧美各国民主政体大相径庭的天皇制度,走上了近代化之路。
——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四 19世纪末,年轻皇帝光绪意识到有必要对帝国进行一切彻底的改革。1898年夏,他颁发了一系列的改革法令,被称为“百日维新”。他们……建立新学校,传播欧洲的学风,鼓励西方式的生产方法,按西方式建立一支军队。

请回答:
(1)从当时日本的外交政策角度,说明材料一中柏利访日不受欢迎的政策原因。(1分)“长州和萨摩两藩的领主”主张向西方学习的目的何在? (1分)


(2)材料二反映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哪些方面的改革措施。(3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2分)


(4)根据材料四,概括“百日维新”中维新派学习西方的主要措施(2分)。与材料三相比,其最大的不同是什么?(1分)


34、下列材料是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分析:(10分)
材料一 祖宗崇拜和华夏中心是中国传统化的重要特点,这两者的结合使学习和参考外国的任何改革都变得更加困难。
——雷 颐

材料二 变法者由于缺乏对改革制约条件和困难客观冷静的认识和分析,未能形成成熟的改革心理,缺少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实际的活动能力,没有采取灵活多变的变法战略。
——萧功秦
材料三 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变法的内容和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
——李喜所

材料四 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
——《成败得失—戊戌维新与明治维新的比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三,指出三位历史学家分析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不同视角。(3分)


(2)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例史实说明上述某个观点。(2分)


(3)材料四从哪个角度分析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明治维新成功的真正“要义”主要是什么?(2分)

(4)据材料,你认为上述观点有怎样的现实意义?(2分)


才溪中学2010---2010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历史(科) 答 题 纸


才溪中学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 二历 史( 科) 参 考 答 案
序号12345678910
答案DCBCADBBCD
序号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DAACACDBDD
序号21222324252627282930
答案BACDCCDDAB

31、(1)出发点:缓和贵族与平民的矛盾,维护奴隶主统治;振兴雅典城邦。(2分)
(2)商鞅:阐述法家理论;列举历朝兴亡史实。(1分)
康有为:以西方、日本变法取得成功为例证。(1分)
(3)性质:梭伦改革是奴隶主阶级的改革运动;商鞅变法是地主阶级的改革运动。(2分)
作用: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商鞅变法推动了封建制的确立。(2分)
(4)原因:梭伦改革:中庸,缓和矛盾,取得广泛支持;(1分)
戊戌变法:过于激进、激化矛盾。(1分)

32、答案:(1)评价:“民以殷盛"过分夸大了商鞅变法的作用;商鞅变法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增强了国力,壮大了军事力量,实现了“国以富强"。(4分)
(2)办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市易法。(答出两点即可得2分)
(3)理由: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但执行过程中增加了百姓负担。(4分)

考查点: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和评价,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解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中关于富强措施及其作用。第(1)问认识注意用全面的观点分析。
第(2)问根据所学归结出信用贷款的办法即可。
第(3)问实质是对王安石变法经济措施作用的考查。
涉及知识点: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和评价,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33.(1)(1)锁国政策。(1分)摆脱外侵略,实现富国强兵。(1分)
(2)日本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大力发展近代教育,培养资本主义的建设人才;政府投资兴办近代工业(3分概括出其中三点即可)
(3)向西方学习规模大,领域广;学习西方不是照搬照抄,全盘西化,而是结合日本国情,有选择地、有侧重地学习、借鉴。(2分)
(4)措施:设立新式学校;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建立西式军队。(2分)
不同:未涉及政治制度改革。(1分)

34、答案:(1)材料一:传统化的影响。材料二:变法者的心智和变法策略(或者变法者主观方面的局限性)。材料三:整体的社会环境。(3分)
(2)(任意回答一例史实,即可,2分)
材料一:守旧势力强烈抵制和反对新政措施。材料二:百日之内颁布大量改革上谕(或光绪帝大幅度调整礼部官员,激烈反击)材料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薄弱。(其他史实,言之成理,即可)
(3)①角度:中国在向西方学习时没有科学地把握中国国情,只是照搬日本经验。(1分)
②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1分)
③“要义”:推翻旧的幕府统治,建立新的天皇政权;大刀阔斧地推行切实可行的变法措施。(1分)
(4)改革的成功是社会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必须多方面的积极地为改革的成功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答出一点即可,如果学生从某一观点概括其现实意义,言之成理即可)(2分)

考查点: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解析:
第1问分析材料一、二、三,三位历史学家分析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不同视角分别是:传统化的影响;变法者主观局限性;整体社会环境。第2问根据所学任选一例说明三则材料第1问中的观点,材料一:守旧势力强烈抵制和反对新政措施。材料二:百日之内颁布大量改革上谕。材料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薄弱。第3问分析材料四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在向西方学习时没有科学地把握中国国情,只是照搬日本经验。根据所学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明治维新成功的真正“要义”是推翻旧的幕府统治,建立新的天皇政权;大刀阔斧地推行切实可行的变法措施。第4问根据上述内容,改革的成功取决于社会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改革的成功需要有利的社会条件。
涉及知识点: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er/42921.html

相关阅读:2013年高二下册历史期中试卷(人民版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