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的移动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三 来源: 高中学习网


化学平衡的移动
【考试说明要求】
1.理解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平衡影响的一般规律。
2. 理解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即勒夏特列原理。
【基础知识梳理】
一.化学平衡移动
1.定义:平衡移动就是一个“平衡状态→不平衡状态→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一定条下的平衡体系,条改变后,可能发生平衡移动。可总结如下:

2. 外因对平衡移动的影响
(1)浓度: 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少生成物浓度, 平衡 移动;
减少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 平衡 移动。
(2)温度: 升温,平衡向 方向移动;
降温,平衡向 方向移动。
(3)压强: 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加压,平衡向气体体积 方向移动;
减压,平衡向气体体积 方向移动。
(4)催化剂: 对化学平衡 ,但能缩短到达平衡所需的时间.
【总结】勒夏持列原理:

【例1】以2A(g) +B(g) 2C(g) △H<0为例,画出平衡条改变时的υ— t 图 ,并思考在下列条下A的转化率、C%和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如何变化?
①增大c(A) ③降温

②增大P ④使用催化剂

【例2】( )已知反应A2(g)+2B2(g) 2AB2(g)的△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升高温度,正向反应速率增加,逆向反应速率减小
B. 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速率增加,从而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
C. 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D. 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或减小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巩固练习】
1. ( )反应:L(s)+aG(g) bR(g)达到平衡时,温度和压强对该反应的影响如上图所示。图中:压强p1>p2,X轴表示温度,Y轴表示平衡混合气中G的体积分数。据此可判断:
A、上述反应是放热反应B、上述反应是吸热反应 C、a>bD、a<b
2.( )反应NH4HS(s) NH3(g)+H2S(g)在某温度下达到平衡,下列各种情况中,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的是: A、其它条不变时,通入SO2气体B、移走一部分NH4HS固体
C、容器体积不变,充入氮气D、充入氮气,保持压强不变
3.( )在一定温度下,将一定质量的混合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A(g)+bB(g) cC(g)+dD(g),达到平衡时测得B气体的浓度为0.6mol/L,恒温下将密闭容器的容积扩大1倍,重新达到平衡时,测得B气体的浓度为0.4mol/L,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a+b>c+dB、平衡向右移动
C、重新达平衡时,A气体浓度增大D、重新达平衡时,D的体积分数减小
4. ( )在一定温度下,将各1molCO和水蒸气放在密闭容器中反应:CO(g)+H2O(g) CO2(g)+H2(g),达到平衡后测得CO2为0.6mol,再通入4mol水蒸气,达到新平衡后,CO2的物质的量是:A、等于0.6mol B、等于1mol C、大于0.6mol小于1mol D、大于1mol
5.( )对于mA(g)+nB(g) pC(g);△H达平衡后,在t1时刻,改变某一外界条X,其速率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为升高温度,且△H < 0
B、X为增大压强,且m+n>p
C、X为使用催化剂
D、X为增大A的浓度
6.( )一定条下,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A B(g)+C(s),且达到化学平衡,当升高温度时其容器内气体的密度增大,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若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则A为非气体 B、若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则A为气态
C、若在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C,该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压强对该平衡的移动无影响
7.有两只密闭容器A和B,A容器有一个移动的活塞能使容器内保持恒压,B容器能保持恒容,起始时向这两只容器中分别充入等量的体积比为2:1的SO2与O2的混合气体,并使A和B容积相等(如图),在保持400℃的条下使之发生如下反应:2SO2+O2 2SO3填写下列空格:
(1)达到平衡时所需的时间A容器比B容器________,A容器中SO2的转化率比B容器__________。
(2)达到(1)所述平衡后,若向两容器中通入数量不多的等量氩气,A容器的化学平衡________移动,B容器的化学平衡______移动。
(3)达到(1)所述平衡后,若向两容器中通入等量的原反应气体,达到平衡时,A容器中SO3的百分含量__________(增大、减小、不变);B容器中SO3的百分含量_______(增大、减小、不变)。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san/43352.html

相关阅读:2012届高考化学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复习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