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古典诗词赏析“三步法”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中阅读指导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古典诗词赏析三步法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实验中学 彭正生 诗词赏析是高考的必考内容,是重点,又是难点。很多学生花了不少时间,费了不少精力,却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就是 古典诗词赏析“三步法”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实验中学

彭正生
诗词赏析是高考的必考内容,是重点,又是难点。很多学生花了不少时间,费了不少精力,却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就是学生没有掌握诗词赏析的方法。现在有不少参考书介绍的方法过于繁琐,让学生难于把握。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种简单有效的诗词赏析“三步法”。
第一步:写了什么?
我们阅读古诗词,首先要看文本中写了什么。根据诗词的内容,这个“什么”我们可以用“人”、“事”、“景”、“物”来代替,即第一步我们要看诗词中究竟写了什么人,或写了什么事、什么景、什么物。很多题材的诗歌都要涉及到人,比如游子思乡、边塞战争、闺妇怨夫、怀古咏史等,就是写景抒情、叙事言志的诗歌,都要刻画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我们就要通过诗句的内容及含义,分析诗歌写了什么人,了解人物的大体情况,从而把握人物的形象特征。即是说通过阅读诗歌,知道它写的是哪一类人,是游子还是思妇?是征夫还是隐士?是自己还是别人?要辨明人物身份的类型,才能对诗歌内容作进一步分析打下基础。
例如
2002
高考题,赏析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这首诗从“闻折柳”想起“故园情”,可知这正是写作者自己的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
折柳”
曲的笛声引起的,我们也可以从诗中看到一个远离家乡,漂泊在外,孤单寂寞,思乡思亲的游子形象。
又如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是一个渔翁形象,从山没有鸟飞,路没有人踪这样的环境中,渔翁还在专心钓鱼,以及“孤”“独”两个字可以明确,这是一个孤傲清高、凛然不可侵犯的渔翁。我们从柳宗元被贬柳州,以及他正直而脱俗的人生可知,渔翁这一形象寄托了他要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
再看温庭筠的《望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
?

。”从词中我们仿佛看到了女主人公略事梳洗,即靠楼盼人归,然而千帆过尽皆不是,失望之情跃然脸庞。悠悠的江水带走了余晖,使她空自伥望,黯然神伤,柔肠寸断,这种刻骨铭心的相思之情跃然纸上。
有些叙事的诗歌,常常把写景叙事与抒情结合起来,读者首先要弄清诗歌中究竟写了什么景,叙了什么事,通过合理的想像和联想,把人、事、景、物再现出来,从而理清事情的基本内容,即事情的起止经过。再理解它对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思想感情起到什么作用。
如王昌龄的《从军行(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在一片广漠的边塞之上,一座边城的西边,有座百尺高的烽火楼。在黄昏时分,从青海湖上吹来的秋风显得更加凛冽寒冷。此时,一个戍卒孤独地走上?望台,他更用羌笛吹起了“伤离别”的乐府古曲《关山月》。笛声呜呜咽咽,如泣如诉,如亲人在呼唤,如征人在叹息。笛声如同一缕情思,飘向万里之遥的故乡,征人的妻子也同样在思念久戍边庭的亲人。但是战争远未停止,征人回乡遥遥无期,只能是无可奈何的等待。这首诗前三句写景叙事,最后一句抒情,抒发了边塞戍卒怀乡思亲之情。
有些写景的诗歌,题目中会问到“这首诗写了什么意象?”或“这首诗写了什么景物?”弄清了诗歌中描写的这些景物,对理解诗歌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因为很多写景状物的诗歌,或借景抒情,融情入景,或景中有情,情景交融,构成完美的意境。因为作者写景的目的往往在于抒情,因此我们就要通过这些景物的特点,来把握景与情的内在关系,进而把握作者的情感与诗歌的主题。
例如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
?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积雨”“空林”炊烟,诗人登高远望,只见天地一片潮湿,丛林上面静谧宁和,炊烟袅袅升起。 “水田”“白鹭”,“夏木”“黄鹂”,在一片广漠空旷的水田之上,白鹭翩翩飞舞;在一片层峦叠翠的丛林之中,黄鹂正用甜美的歌喉唱歌。在山中“观朝槿”,在松下“折露葵”,不“与人争席”,优美的自然风光,衬托出诗人心中闲散安逸的情怀,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的情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充分显示了王维山水田园诗“诗中有画”的特色。

高考中常常这样出题:
1
.这首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2
.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叫做“分析意境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
即意象)
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而答题时就要抓住诗句或一些词语,展开自己的想像和联想进行再创造,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然后用优美的语言,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我们阅读古诗词,第一步就要抓住这些诗歌中最表面的也是最基本的东西,即诗词中所写的人、事、景、物,为下面分析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服务。
第二步:抒了什么情?
古人说“诗言志”,这个“志”就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古典诗歌无论是写人叙事,描景写物,还是写边塞战争、咏史怀古,目的都是为了抒情,只是不同的作品抒情的方式不同而已,有的直接抒情,有的间接抒情。而准确理解诗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又是评价古典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关键。所以前面第一步理清了诗歌中写了什么人、事、景、物,这就为第二步理解诗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奠定了基础。
例如杜甫的《绝句二首(
其一)
》: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此诗通篇写景,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同时抒发了诗人对明媚春光的欢悦之情。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又如金昌绪的《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此诗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看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
?
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前两句为送别创造一个愁郁的环境气氛,后两句再写频频劝酒,
抒发诗人对友人
依依
不舍的
离情。借景抒情,以景衬情。
李白《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桃花潭水深千尺,也赶不上汪伦送我的真情。在这首赠别诗中,诗人就眼前普通的景物作比喻,却表达了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杜甫的《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长安已经被叛军破坏,只有山河依然存在。长安城中春天已经到来,却只有野草树木丛生。感伤时局看到花开也使我落泪,遗憾离别,听见鸟鸣也使我心惊。战火持续了几个月,一封家信能抵上万两黄金。满头稀疏的白发越搔越少,竟然插不住发簪。本诗深深地刻画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我们仿佛真切地看到站在残破的长安城中,眼看春花,耳闻鸟鸣,感伤国事,思念妻子,潸然泪下的诗人形象。
这些诗词,都是在对人、事、景、物的叙写中抒发感情的,有的直接抒情,有的间接抒情,无论是哪一种抒情方式,我们都要弄清其
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
即意象)
与诗人情感之间的关系,把握诗歌抒发了什么感情。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520991.html

相关阅读:山东大学自主招生考试面试语文真题与备考指南
象征、借物喻人和托物言志的区别
山东大学自招面试(中文)真题及备考思考
现代文阅读常用术语和答题格式表格分析
情景型扩展题的解答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