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的主动参与使新课改的数学课堂活起来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来源: 高中学习网


  新课程标准提出“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可见让学生学会自觉地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学生眼中的数学,多少有些高深莫测,可敬而不可亲。数学课如何体现主体地位,培养参与意识,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有趣,让数学更“可敬、可亲、好玩”。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实现角色转换。

  作为数学教师要明确自己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一个教育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是组织者、点播者,因此学生的参与意识与我们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和对学生的培养有着直接的关系,现在的教师不能仅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者,因严守“师道尊严”的观念而无法摆脱“教”为中心的思想,与学生在心理上有一定的距离。相反,应是一个明智的辅导员,在不同的时间情况下,扮演不同的角色,可以是示范者、评论者、欣赏者也可以是顾问和朋友。

  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程度,让他们主动、自由、快乐、有效地学习。

  1.重视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的激励作用,通过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逐步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

  学习动机是有意义学习活动的催化剂。只有具备良好的学习动机,学生才能对学习积极准备,集中精力,认真思考,主动地探索未知的领域。在实际教学中,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引入新知,既能化难为易,又使学生倍感亲切;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能激励学生积极投入探求新知识的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肯定;组织竞赛;设置愉快情景等,使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不断体验解决问题的愉悦。向学生介绍富有教育意义的数学发展史、数学家故事、趣味数学等,通过兴趣的诱导、激发、升华使学生形成学好数学的动机。

  2.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勤于动脑,善于发言。

  只有在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数学课堂上师生之间应该建立亲和的对话平台,沟通渠道。让学生觉得老师不是课堂教学的垄断者,而是可以和学生面对面的交流,聆听学生的见解,并能适时的给以赞同表扬或指正他们的观点。爱因斯坦说过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首先在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的给以启发,教学生如何去动脑,如何去思考。教师应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在新旧知识的联结处想;在知识的疑难处想;在思维干扰处想。对于学生思维的结果,教师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对学生独特的想法不要轻易的否定,鼓励学生标新立异。这样每个学生都能深刻理解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使学生不仅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达到思有源、思有序、思有获、思有创的目的,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3.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氛围中学习。

  在数学课堂上,如果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就会以主动的态度和自己的方式去探究知识。在课前,教师先精心设计哪些问题作必要的启发指导,哪些由学生自由讨论。在教学的重难点处,组织学生作分组讨论,个人的思维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发展,对问题的解决有很大的帮助。

  同时,教师应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间的交流活动。对学生出现的错误不压抑,让学生在群体交流与讨论中自我发现;让每个学生亲历过程,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识的体验。这种良好的课堂习惯让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自己。

  4.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有“法”可依

  改进课堂教学,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会”,更要指导他们“会学”。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做到以下五点:

  第一、教学生“读一读”。开始可以为学生编好阅读提纲,并指导学生掌握“读读、划划、算算、写写”的预习方法,逐步学会归纳整理,善于抓住重点以及围绕重点思考问题的方法。

  第二、让学生“讲一讲”。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于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难以掌握的内容,应积极引导学生去议,鼓励学生去讲。在讲的过程中,对于学生出现的差错、漏洞,教师要特别耐心引导,帮助他们逐步正确地表述。

  第三、带动学生“做一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实验中得出结论,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

  第四、引导学生“想一想”。养成解题后反思的习惯.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反思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反思多种解法的优劣,反思各种方法的纵横联系.适时地组织诱导学生展开想象,题设条件能否减弱?结论能否加强?问题能否推广?等等。

  三、注重因材施教,发展学习能力,让学生学有创见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但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更要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

  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其次,要引导学生广开思路,重视发散思维.教师要精选一些典型问题,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之,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主战场。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教学革故鼎新对教师来说就是要走出传统教学的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内因,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把课堂变为师生共同创造的场所。努力摒弃“教师唱主角”,“见书不见人”,“中评不中用”的课。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参与者;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实践者;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研究者;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探索者,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赏心乐学之所,奇思妙想之处。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作者:翁博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678859.html

相关阅读:警惕高中数学学习的四个误区